胡绳《从战争到五四运动》与现今中国近代史的“范式”之争

胡绳《从战争到五四运动》与中国近代史领域的“范式”之争
  愉悦与痛苦胡绳《从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系统地叙述了从1840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80舜文中学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近代史时段的上下限。济宁pm2.5 
这本书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革命高潮为中心来展开。1954年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 (《历史研究》1954年第1激光计算机)最早提出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胡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标准探索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和分期问题,提出“三次革命高潮”理论,为多数人接受的一种理论观点,戴逸、章开沅、荣孟源等人亦赞同以阶级斗争为标准进行中国近代史分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编著的中国近代史教材和论著就其思想旨趣和体例内容而言都体现了“三次革命高潮”理论的特点。中国近代史基本内容也主要涉及八大事件:战争 、太平天国革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1980 年《历史研究》第1期发表的李时岳《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一文,这篇文章不同意以“三次革命高潮”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认为要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
革命”的线索来论述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84 年李时岳又在《历史研究》第 2期发表《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一文中增加了农民战争, 提出了中国近代史演变过程中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被称为“四个阶梯”论。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质上存在着两个趋向:一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 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趋向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史学界出现了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之间的
争鸣。
革命史范式则是范文澜、胡绳、郭沫若等写的近代史著作中逐渐形成的规范的中国近代史的认知框架、编写体例,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围绕着“一条线索、两个过程、三次高潮、八大事件”进行论述,铸成“革命史范式”。革命史范式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软件质量管理体系——阶级斗争。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的时代基调和主要内容。
“现代化范式”最早是蒋廷黻在1938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中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到了8090年代,以罗荣渠、章开沅、虞和平等人为代表,
主张以“民族化、工业化、民主化”作为衡量标准的现代化范式,在这种范式下,洋务运动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运动。
两种范式的关系:替代、包容还是并存?李泽厚提出“告别革命论”,我更倾向于包容、并存,中国近代史既是“一场革命史”(反地反封建),也是“一场现代化史”(工业机械化、政治民主化)。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党员,我们需要理清动态,做出判断,不能否定近代史上革命历程,目前,南开大学李金铮教授提出“新革命史”力图改进传统革命史观,作出了有益探索。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0:13: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44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近代史   革命   范式   基本   线索   提出   分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