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孙中山为维护共和而进行的多次斗争都失败了[1]

为什么辛亥革命后孙中山
为维护共和而进行的多次斗争都失败了,有何启示
关键词:孙中山;共和;失败;启示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结束了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并竖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却落到封建军阀的手中。军阀们或者打着共和的旗帜,实际却干着专制的勾当;或者干脆复辟帝制。孙中山目睹专制政治对人民的压迫比清代更加残暴,于是为维护共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这些斗争包括1913年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1916年反对袁世凯帝制复辟的斗争;1918年和1921年的两次护法运动。其中除反对袁世凯帝制复辟的斗争由于和梁启超、蔡锷等人发动的护国运动相呼应而取得成功外,其余都失败了。
孙中山为维护共和而进行的多次斗争都失败了,其中的原因可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看。主观原因主要是领导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限,并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决定了它的革命力量太弱,在政治上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具有难以克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和口号。在二次革命中,他们以“反袁”和“维护约法”相号召;在护法运动中,他们举起的是“护法”旗帜。这些口号虽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和民主精神,但没有提出和涉及反帝反封的基本任务,没有反映广大人民众的根本要求,所以难以吸引和动员广大众参加。二次革命时,由于没有众基础,革命党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护法运动中,孙中山没有力量,只得依靠西南军阀;这就注定了这些斗争不可避免地会走向失败。
第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当时已不能形成一个有力的领导核心来领导这些斗争。同盟会在辛亥革命后迅速涣散。国民党成立后,把活动重心放在议会斗争上,却被袁世凯解散。之后虽然恢复,但内部宗派林立,有的甚至与军阀勾结。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但由于不能正确吸取同盟会的教训,采取了关门主义的组织原则,把党员区分为“首义”、“协助”、“普通”三等,规定凡入党者必须宣誓绝对服从孙中山个人,并按手印,因此引起许多革命党人的不满。中华革命党的影响日益微弱,难以成为维护共和斗争的领导核心。
第三,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没有建立和真正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军队。辛亥革命后,独立
省份纷纷成立“民军”,但多数是从前清王朝的新军转化而来,其军官相当一部分也是旧军官,革命党人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军队,所以孙中山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争取和利用地方军阀上。而地方军阀虽然附从孙中山,但实际都抱着乘机扩大自己地盘的目的,是动摇和不可靠的,所以孙中山名义是大元帅,实际却无兵可调。当孙被排挤之时,才认识到这一点,“其所以治兵西南者,迹彼用心,只欲分中央专制全国之权,俾彼得专制于二三行省”。
信息安全保护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革命力量太强大,孙中山民主革命力量难以与之进行对抗。具体表现在: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多年来已经把中国变成了它们的半殖民地,完全控制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在中国形成为中外联合扼杀革命的强大反动力量。第二,国内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买办反动势力太强。总之,一方面民主革命力量太弱,另一方面中外反动敌人的力量太强,所以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进行的多次革命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生产队
从孙中山所进行的革命斗争的失败中可以总结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经验教训:
第一,孙中山革命失败的历史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始终是中国民主
革命的死敌,要战胜它们并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统一的能起到领导核心作用的革命党,必须要有一个明确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必须要依靠和发动全国广大人民众,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训练有素的革命武装,必须要建立一个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第二,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实践说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要取得民主革命胜利,应当有新的革命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
第三,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失败还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争取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已经行不通了。中国人民要求得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必须另外寻求新的革命方案和新的政治理论,特别是要寻求最先进的科学的革命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中铁航空港李永春:《民初(1912-1921)社会对辛亥革命的反思》,《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项目管理职业资格认证
吴雁南主编:《中国近代史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
李新:《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1981年。世界纪录申请
中共中央党校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3卷本,人民出版社1980—1981年。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6:34: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44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革命   民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