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信息学基础

授课时间
2学时
授课题目
第二章  信息学基础
第一、二节  信息与信息科学理论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两节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信息在本专业的定义内涵,初步了解“三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板书、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同时加以作业和答疑。
教学基本内容:
(一)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单体建筑1948年,数学家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信息”一词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均是“information”,日文中为“情报”,我国台湾称之为“资讯”,我国古代用的是“消息”。作为科学术语最早出现在哈特莱(R.V.Hartley)于1928年撰写的《信息传输》一文中。20世纪40年代,信息的奠基人香农(C.E.Shannon)给出了信息的明确定义,此后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意义的表述如下:
信息奠基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偶合症的东西”,这一定义被人们看作是经典性定义并加以引用。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它也被作为经典性定义加以引用。
经济管理学家认为“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
根据对信息的研究成果。科学的信息概念可以概括如下: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二)信息的特征
1)依附性
师:将士点燃的烽火本身不是信息,它里面所包含的意义是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而烽火只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载体。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依附性
游戏:我做你猜(一位学生做“猜测者”背对黑板,另一位学生以动作示范来表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动物名称(不能说话)使另一名学生猜出动物名称。)
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载体来传递,虽然载体不同,但是他们传递的信息是相同的。
2)共享性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结论:物品交换后,每个人都有失有得,而思想交换后,每个人都有了更多的思想,说明信息是可共享的。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共享性
3)价值性
有两家鞋厂分别派了一位推销员到一个岛上推销鞋,他们上岛后发现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失望的给公司拍电报:“岛上无人穿鞋,没有市场。”然后他就回去了。而另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则心中大喜,他也给公司拍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市场潜力很大,请速寄100双鞋来。”他把凉鞋送给了岛上的居民,岛上的居民穿上之后都觉得很舒服,不愿再脱下来,他为公司赢得了市场。
结论:信息是有价值的,但是要以积极开拓的心态去使用信息,才能发挥信息的价值。
对于我们人生也是一样的,你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以积极上进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价值性
4)时效性
李小看到一个海报,说是百货大楼服装八折销售,于是兴高采烈的去大楼购物,可是到了大楼,李小却很失望,原来大楼是为庆祝建店二十周年而搞的三天打折销售活动,现在活动已经结束了。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时效性
时效性比较强的信息:新闻,海报,通知等等,
5)普遍性
信息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信息,上课的铃声,交通的红绿灯,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无不是信息。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普遍性
教学意图:通过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出信息的特征,使用事例,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信息的特征。
(三)信息科学理论的基础——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
1、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科学,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理论、人工智能理论和系统论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科学。其支柱为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
信息论是一门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变换规律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通讯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研究最佳解决信息的获限、度量网站、变换、储存和传递等问题的基础理论。
通信系统就是信息传递过程,香农提出通信系统的模型。
信源提供的语音、数据、图像等待传递信息,由发信终端设备变换成适合于在传输媒介上传送的通信信号发送到传输媒介上传输,当该信号经传输媒介进行传输时,被叠加上了各种噪声干扰,收信终端将收到的信号经解调等逆变换,恢复成信宿适用的信息形式,这一过程就是对通信系统工作原理的简单描述。
2、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科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俗称老三论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正象人手在人体中它是劳动的器官,一旦将手从人体中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了一样。
3、自从1948 年诺伯特·维纳发表了著名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以来,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维纳把控制论看作是一门研究机器、生命社会中控制和通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动态系统在变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
从控制系统的主要特征出发来考察管理系统,可以得出这样的论:管理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控制系统。管理系统中的控制过程在本质上与工程的、生物的系统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信息反馈来揭示成效与标准之间的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使系统稳定在预定的目标状态上的。因此,从理论说:适合于工程的、生物的控制论的理论与方法,也适合于分析和说明管理控制问题。
总之,信息论与控制论以及系统论的结合构成了相对完整的信息理论体系,逐步形成现代信息科学的基础。话句话说,信息科学源于香农的信息论,而形成于“三论”的结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
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要义
教学过程:
信息的基本概念。
实例讲解信息的特征。
“老三论”的基本介绍。
思考题:
1. 什么是信息?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2. 如何理解信息科学?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信息管理学教程,杜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2学时
授课题目
第二章  信息学基础
第三、四节  信息科学、信息资源与信息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两节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信息在本专业的定义内涵,初步了解“三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板书、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同时加以作业和答疑。
教学基本内容:
(1)信息科学是指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而上节提到的信息论是信息科学的前导,是一门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交换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通信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的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建立最佳地解决信息的获取、度量、变换、存储、传递等问题的基础理论。
所谓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信息方法的特点是用信息概念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它完全撇开研究对象的具体结构和运动形态,把系统的有目的性运动抽象为一个信息变换过程。
信息方法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总的说来,信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信息方法揭露了不同物质运动形态之间的信息联系;信息方法为科学技术、生产过程、社会管理的现代化提供有效的手段;信息方法揭示了事物运动的更深层次的规律;信息方法可以提高人们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能力。
(二)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它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获取、可爱四兄弟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资源,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同能源、材料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资源。信息资源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是各种事物形态、内在规律、和其他事物联系等各种条件、关系的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至关重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整个信息化体系的核心内容。
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构成资源。对于信息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对决策有用的数据。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实现信息的价值。
广义的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要素”包括信息、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资金和人等。
狭义的观点突出了信息是信息资源的核心要素,但忽略了“系统”。事实上,如果只有核心要素,而没有“支持”部分(技术、设备等),就不能进行有机的配置,不能发挥信息作为资源的最大效用。
归纳起来,可以认为,信息资源由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三大要素组成。
1)信息生产者是为了某种目的的生产信息的劳动者,包括原始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或信息再生产者。
2)信息既是信息生产的原料,也是产品。它是信息生产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各种活动直接产生效用,是信息资源的目标要素。
3)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像、文字等数据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信息技术作为生产工具,对信息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提供支持与保障。
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够重复使用,其价值在使用中得到体现;
2)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用户中体现不同的价值;
3中国图学学会)具有整合性.人们对其检索和利用,不受时间、空间、语言、地域和行业的制约;
4)它是社会财富,任何人无权全部或永久买下信息的使用权;它是商品,可以被销售、贸易和交换;
5)具有流动性。
(三)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⑴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⑵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atp系统
⑶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⑷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信息与信息资源的区别、信息资源的内涵。
教学过程:
信息科学的基本概念——信息方法
信息资源的引入——信息与信息资源的区别、信息资源的内涵。
信息资源的意义与信息化的必要性。
思考题:
1. 什么是信息科学?信息方法的两个基本方面?
2. 如何理解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概念体系是什么?
3. 论述信息资源的三要素?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信息管理学教程,杜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教学后记: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59: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18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应用信息学
标签:信息   资源   系统   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