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故事谯定:涪陵学派的实际开创者

涪陵故事谯定:涪陵学派的实际开创者
gps工作原理原点易园内的谯定画像
谯定,宋代涪州⼈,字天授,⾃号涪陵先⽣,⼈称谯夫⼦,精通易学,被后世誉为“涪陵学派”的实际开创者。主要⽣活在北宋中后期⾄南宋初期,即约1157年~约1163年前后。
少喜佛学析归儒
师从⼤师成名家
谯定“少喜学佛”并“析其理归于儒”,继⽽学《易》于著名的易学家南平(今重庆市綦江区)郭曩⽒。宋哲宗元祐年间,谯定游历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听说时任崇政殿说书的程颐正在洛阳讲学,于是洁⾐往见,获闻儒家治学修⾝的“主敬”⼯夫,造诣愈深,成为程颐川籍门⼈中造诣极深的哲学家(易学家)。
绍圣四年(1097年)⼗⼀⽉,程颐以党论获罪谪放涪州,寓居北岩普净院。时年,程颐63岁,谯定40岁左右。谯定于是返乡与程颐同游,终⽇与程颐研讨易学,协助程颐点注《易》经并向程颐深⼊学习理学,深得伊川洛学之精髓。史料记载“北岩⼭⽯壁有洞,宋程伊川注《易》于此。”程颐在谯定的协助下,完成了他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周易程⽒传》。
谯定与程颐的关系,亦师亦友。《宋史·谯定传》称“北⼭有岩,师友游泳其中,涪⼈名之⽈读易洞(后
世称点易洞、注易洞)”。程颐官复宣德郎归洛阳后,谯定也跟随返回洛阳并隐于嵩⼭。单县伦理影院
逢⾦破城弃就职
返乡研学创学派
宋建康初年(1126年),东莱郡侯吕好问举荐谯定为崇政殿说书,谯定以政见不合⼒辞不就。⾼宗建炎初年(1127年~1128年),资政殿学⼠许翰⼜荐召谯定赴维扬(今江苏省扬州市)皇帝⾏宫充任通直郎直秘阁,负责东宫书籍真本及古画墨迹等的收藏管理。谯定赶到扬州时⼜恰逢⾦兵攻城,故谯定未及就职便在丧乱中不知所终。
据说,谯定后隐居青城⼭,即今有“谯岩”之称的地名。再后,返回故乡涪州⼀带继续研究学问和收徒讲学,促使“程学”在巴蜀传播。宋宋⾼宗绍兴(1131年~1162年)中,谯定直接指导刘勉之、胡宪、张浚等学⽣,饱读《四书》、《五经》,他们学业⼤进,后成为著名的理学家。不仅推助了程⽒洛学向朱熹闽学的过渡和吕祖谦⾦华学派、张栻湖湘学派的发展,为巴蜀学派、湖湘学派、闽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了程⽒洛学在四川的⼴泛传播即“洛学⼊蜀”,并在此基础tc轴承
上开创了涪州学派。
清初黄宗羲《宋元学案》记载,程朱理学的开⼭⿐祖程颐所创易理学说有七⼤系,其中⼀系
scaler
为“涪陵系”。同时指出,“涪陵系”谯⽒⼀系为“程门⼀⼤宗”。谯定的门⼈有胡宪、刘勉之、张浚(四川绵⽵⼈)、冯时⾏(重庆巴县⼈)、张⾏成(四川临邛⼈)等,再传弟⼦有朱熹(师事刘勉之、胡宪)、李舜⾂(四川井研⼈)等,三传、四传、五传弟⼦如公式渊(重庆涪陵⼈)、度正(重庆铜梁⼈)、李⼼传(四川井研⼈)、李道传(四川井研⼈)、李性传(四川井研⼈)、阳枋(重庆铜梁⼈)、阳岊(重庆铜梁⼈)、⾼斯德(四川蒲江⼈)、史蒙卿(浙江宁波⼈)等更是遍及全国各地。
谯⽒上宗程颐理学,下授刘勉之、胡宪,再由刘、胡⼆⼈将理学授与朱熹。正如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涪州牧范仲武,在北岩撰写的对联:“洛⽔溯渊源诚意正⼼⼀代师宗推北宋;涪江流薮泽承先启后千秋俎⾖焕西川。”毫⽆疑问阐明其传承关系。
隐处不仕成寿星
后世诗⽂述迹貌
根据张浚弟⼦陆游诗稿⽂献记载,推测出谯定⾄少活了130岁,⼤约在宋孝宗隆兴初年(1163年)死在少林寺。南宋初⾼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学家和坚定的抗战爱国志⼠王质(1127年~1189年)有《泛兰⾈·谯天授画像》词⼀⾸⾃注:“谯名定,涪陵⼈。受道于伊川。后弃乡⾥,隐河洛。复归蜀,居青城之⽼⼈村,⾄今尚存。”
明朝诗⼈杨慎在《青城五⽼赞谯定》中也写到“年百廿岁,有婴孺姿”。谯定⼀⽣博学多才,⽽隐处不仕。后《宋史·谯定传》记载,谯定为“涪陵⼈”。南宋《舆地纪胜》和《⽅舆胜览》记载,谯定为“涪陵居⼠”。另外,还有“涪陵谯天授”“涪陵谯先⽣”“涪陵⼈谯定”“涪陵处⼠”“谯夫⼦”“涪陵先⽣”等说法。我眼中的学校
谯定留下的“两轮⽇⽉磨兴废,⼀合乾坤夹是⾮”的诗句,不仅在当时⼴为流传,现在还镌刻在涪陵两江⼴场的栏柱上。
在元代刘应李的《新编事⽂类聚翰墨全书》中,收录有谯定《答胡藉溪论(易)》⼀⽂。虽说仅有102字,是与门⼈胡宪关于易学的简短通信——却具有很⾼的学术地位。当代台湾学者杨⾦鑫认为,⼆程洛学分七派,其中“在四川有谯定的⼆程之学,即涪陵学派”。“涪陵学派”成为程颐易理学⼀⼤系和程门⼀⼤宗、宋代巴蜀理学四⼤学派之⼀的宋代著名理学学派,可以视为程颐谪涪后的学术活动。
开创学派传易理
长春密刺影响深远成名⽚
由谯定所开创的“涪陵学派”是宋代以易学见长传播程朱理学的重要学派之⼀,不仅在当时具有较⼤的学术影响,也在涪陵历史⽂化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对涪陵地⽅⽂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程颐涪陵点易与之影响下形成的涪陵学派和独特的教育⽂化现象,在涪陵地⽅⽂化中常常称
为“涪陵(州)易理⽂化”。⽽“涪陵易理⽂化”与“枳巴⽂化”“⽩鹤梁题刻⽂化”“涪陵榨菜⽂化”成为涪陵影响最⼤、历史最久的四⼤历史⽂化。从这个意义上看,“涪陵易理⽂化”也是最值得保护传承的历史⽂化单元,是构筑涪陵历史⽂化名城的重要⽂化元素与名⽚。
谯定被誉为涪陵学派的实际开创者,在完成“洛学⼊蜀”,并凭借其学术地位,奠定了涪州学派的学术基础。谯定及其众多的门⼈,以《易》学为主⼲,会融儒、道、佛之学,构建经世所⽤
的“谯学”“涪学(涪陵学派)”,成为产⽣⼴泛、影响深远的传播程朱理学的重要学派之⼀。涪陵学派以易学为特长,以涪陵北岩为基地,学者体庞⼤,影响及于全国的理学⽀脉,起始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整个南宋,存续时间接近⼆百年,先后经历五代门⼈的传承。其中,不少门⼈不但是涪陵学派的重要⼈物,也是中国⽂化史上的重要⼈物。⽽在涪陵有两代易学嫡传,即:程颐传谯定,朱熹传公式渊。
据有关史料显⽰,涪陵学派的学术影响主要表现为:⼀是谯定之学通过其本⼈和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程颐、朱熹的思想,从⽽参与了程朱理学宏伟体系的构建,对中华民族的学术思想产⽣全局性影响;⼆是谯定及其门⼈学习、传播理学,促成了“洛蜀会同”“蜀学转型”(主要指以程颐为⾸的洛学和以苏轼为⾸的苏⽒蜀学,从激烈⽃争到融合会归,蜀学的发展由北宋中期第⼀次⾼潮的以苏学为主转⽽进⼊南宋中后期第⼆次⾼潮的以程朱理学为主)及南宋中后期蜀学在川东的复兴,并由于其中部分学者的外迁⽽对浙江湖州等地学术⽂化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具有突出的地域影响。
涪陵学派的诞⽣不仅让⾃强不息的易理⽂化精神,在涪陵扎根深⼊⼈⼼发挥作⽤,还对促进宋代易理⽂化的传播发挥了作⽤,最终影响到整个宋代及其以后的社会主流思想。可见,涪陵易理⽂化在中国⽂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席之位。(⽂图/王⼩波)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50: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610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涪陵   学派   理学   影响   涪州   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