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分析

中日贸易分析
中日两国在世界经济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日本是经济实力强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资本;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并且近年来经济持续稳健的发展,日渐吸引了世界的关注。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两国无论在文化还是经济上,密切关系的历史都已久远两者是东亚地区占有重要地位的两个国家,两国的关系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贸易数额,还是贸易结构,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大大推进了电子产业的发展,从而也推进了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日本是世界上电子产业大国,而中国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强大,再加之中日一衣带水的关系,电子产品的贸易往来自然成为两国间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图表 日本对中国出口电子产品较多)
从上面两表,日本对中国进出口的商品结构中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出口最大的是机电产品,
同时进口最多也是机电产品。中国和日本,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技术实力的差距,在电子产品贸易方面多年处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即中国向日本出口粗放型的初级或加工制成品,而日本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的高端电子产品。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技术实力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日两国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渐渐有所改变,逐渐在向水平型转移,在技术方面,日本仍然占据上风。日本长期以来处于除欧盟美国之外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而根据中日之间贸易分析的来的数据,两国间贸易中电子产品的贸易额占到两国间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往上。长期以来,两国间的电子产品贸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中日电子产品贸易渐渐打破了以往逐步递增的状态,出现了很多新的状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的日本大地震,都给中日电子贸易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日本政府要官多次带队参拜,中日钓鱼岛问题,中日的政治纷争,都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抵制日货的情绪,汽车,电子产品等的贸易受害明显。
按日方统计,2011年日中贸易总额为3449.6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占日本外贸总额的
20.6%,比上年减少0.1个百分点,这是自1990年以来,对华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额的比重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日本地震后核电停摆,火力发电需求猛增,进口原油、天然气量价齐升,第四、第五大进口来源国沙特和阿联酋占进口比重骤然增加导致。日本自中国进口1834.9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1.5%,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导致出口放缓,自华进口增幅2005年来时隔6年首次高于对华出口增幅
表三 20128月日本对华进出口情况
   
日本对华出口
日本自华进口
日本对华贸易总额
数额(亿日元)
9662
12085.7
万物的终结
21747.7
同比增长
-9.9%
-7.3%
-8.5%
(数字来源:驻日使馆经商处    2012-10-24 13:22
从图表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日本对华贸易总额,还是日本对华进出口单额都出现同比增
长递减的趋势,而2012年是中日钓鱼岛问题最严重的一年,华人抵制日货最严峻的一年,这足以说明政治问题对中日电子贸易的影响。
促进中日电子产品贸易的策略与建议
(一)中国
为促进中日电子产业贸易的良性发展,中国应该做到:虚心向日本学习相关技术与经验,同时应加大中国自己的科研力度,减小对日本电子产品的太过依赖,促进两国电子产业贸易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的国民,应开阔眼界,从中日贸易的大局出发,中国与日本在经济上是相互依存的,谁都离不开谁,所以当中日在政治中有矛盾时,国民不应该盲目的抵制日货,经济与政治不该盲目混淆;作为中国的企业,不管是民营还是国营的,都该提高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运用WTO成员的权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二)日本
在中日电子产业贸易中,日本一直是处于上风的,由于技术和资金的绝对优势,而中国对日本的电子产品又比较需要,所以日本在两国电子产品贸易中有更多的话语权,为促进中
日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日本应该做到:客观面对中国经济,中国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难免让日本有后怕之心,中国在2010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日本对此有惧怕,所以日本在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时,态度强硬,这无疑不利于中日电子产品贸易的和谐发展;减少或降低不必要的贸易壁垒,日本由于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等原因,经济不景气,国内产品成本和价格提高,于是在国内市场上便不具优势,而中国劳动力价格等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在价格上把日本给比下去了,于是日本就频频提高贸易壁垒,长期这样发展是不利于中日贸易发展的;减少与中国的政治摩擦,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应客观面对。
国家
2009年
2010年
产品出口额(万美元)
占总的出口额的比例
产品出口额(万美元)
占总的出口额的比例
中国香港
16622857
13.83%
21830205
13.84%
日本
9786766
8.14%磷脂酶c
12104349
7.67%
韩国
5366972
4.47%
6876626
4.36%
德国
4991638
德鲁兹4.15%
6804718
4.31%
陈火旺美国
22080222
18.38%
28328655
17.96%
中国人民解放军营房建筑面积标准中国产品出口主要的贸易伙伴国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产品出口的集中程度较高。中国的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香港、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香港占了近14%,美国占18%左右。这样较高的出口市场集中度,就给中国相关出口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市场风险,同时也有可能由于中国特定产品对进口国的高度依赖,诱发进口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中国产品主要出口国一般是一些发达国家,国民生活水平较高,对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较高,这就决定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进出口产品贸易纠纷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中国土地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国际贸易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价格较低,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上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中国出口的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中国主要产品出口情况见表4。(billion dollar)
年份
2001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初级产品
263.38
529.19
615.09
779.57
631.12
816.86
食品及主要的供食用的活动物
127.77
257.23
307.43
327.62
326.28
411.48
饮料及烟类
8.73
11.93
13.97
15.29
16.41
19.06
非食用原料
41.72
78.6
91.16
113.19
81.53
116.03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84.05
177.7
199.51
317.73
203.74
266.73
动植物油脂及蜡
1.11
3.73
3.03
5.74
3.16
3.55
工业制成品
2397.6
9160.17
11562.67
13527.36
11384.83
14960.69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133.52
445.3
603.24
793.46
620.17
875.72
  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
438.13
1748.16
2198.77
2623.91
1848.16
2491.08
  机械及运输设备
949.01
4563.43
5770.45
6733.29
5902.74
7802.69
杂项制品
871.1
2380.14
2968.44
3359.59
2997.47
3776.52
  未分类的其他商品
5.84
23.15
21.76
17.1
16.29
14.68
从表4可以看出:工业制成品是中国产品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徒手画2010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为14960.69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比重接近95%。其中,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是工业制成品中的主要出口产品,因为它们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所以在中国产品出口中占有很大份额,而且呈上升的趋势。初级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较小,其中食品及主要的供食用的活动物的出口额相对较大,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上数据表明,随着我国生产产品市场化,产品生产结构逐步向合理配置资源方向调整,从而使出口逐渐更加集中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还处于紧缺阶段,外加中国外部环境紧张,优先发展农业和重工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并开始正视比较优势这个实际。同时,中国在制定外贸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时候也基本都遵循了比较优势原理。
我国出口产品很大的一部分属于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同时,中国目前出口竞争力强的工业产品主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最大的10类产品中有9类是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鞋帽、纺织、服装、玩具、及日用消
费品占很大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比例小,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通信等传统领域。
    由此可见,我国贸易结构不合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出口商品对资源过度依赖,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化工、钢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已成为当前外贸结构中的突出问题。 2010年我国出口钢材4255.60万吨,同比增长73.62%。出口钢坯14.20万吨,同比增长527.85%,出口钢材、钢坯折合粗钢出口量4541.43万吨。焦炭出口335万吨,同比增长513.5%。铁合金出口101.3万吨左右,同比增长65.8%左右。;第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链条短,附加值低。我国的原料制成品、工业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都是处于低端环节的加工或未加工,只属于产品链条的末端生产,没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三,机电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依附外资且所占比重小。我国出口的机械产品主要有:金属紧固件、手用和机用工具、刃具、电机、缝纫机和纺织机械、变压器和整流器、家用电机和非电动设备、拖车和集装箱光学仪器和装置等。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主要出口汽车及其零部件、专用机械、动力机械和通用机械等大型成套设备。
1、加快发展绿商品出口。具体可以有以下几个措施:第一,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绿产业;第二,结合ISO14000标准,促进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出口;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对外投资。     
2、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目前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人口已是零增长,一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降低,产品供过于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发新型劳动密集型产品。
  3、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发展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竞争产品。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丰富,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形式使我们的制造业一直处于替外商获得竞争优势的状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应该从引进技术的生产部门转移到自主创新的部门,加快发展国内具有高附加值的一般贸易,建设自有品牌、生产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产品,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持久发展优势。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制定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本国服务贸易。发展现代行业中的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专
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同样也是一国输出其禀赋优势的过程。
四、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一)亚洲区域合作需要中日两国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仍在加强。在亚洲,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并能够与欧盟、北自由贸易区相抗衡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建成与否,关系到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和亚洲经济的发展。因此,客观要求中日两国必须加强合作。
(二)中日各自经济的发展需要对方
中日两国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经贸关系的依存度很高中国极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由此可见,中日经贸合作具有互补性和双赢效果、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也是当前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必然结果。中日经贸合作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具有较好的发展的前景。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6:48: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9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产品   贸易   日本   出口   发展   经济   电子产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