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问题与路径研究

商业2.0  管理观察
146 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问题与路径研究
李 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省青岛市  266500)
摘要:当前,京津冀地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发展的重要战略。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文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入手,分析战略特点,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京津冀协同可持续性发展路径。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
高沸点溶剂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沿革
多肽药物本世纪初,廊坊共识提出了在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加速一体化进程的愿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2017年设立雄安新区,作为北
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
1.产业协同创新
京津冀地区不同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活跃度差异较大,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培育了以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集,形成了以轨道交通、能源装备为主导的高端装备产业,构建了以飞机、火箭、卫星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涌现了一批自主创新领军企业。此外,三地间产业对接协作模式日益成熟,以“总部—生产基地”模式和跨区域布局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实现产业升级。
2.科研协同发展
科技园区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中关村企业在津冀等地设立分支机构超过6100家,津冀地区与北京中关村共建了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11个协同创新共同体。京津冀高校院所、创新联盟等主体跨区域组建了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形成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服务平台。
3.技术协同共享
京津冀三地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以共建、托管、设立分站等形式,推动京津冀技术市场互联互通。科技部与北京、天津、河北采取“ 1+3”模式,共同设立规模10亿元的“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支持三省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与工商银行、北京亦庄国投共同设立1000亿元的 “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发展基金”等。三、主要问题
1.制度壁垒阻碍发展
地方政府税收流失是企业转移困难的主要制度因素。北京内部各区之间日益凸显的非均衡发展现象与北京的整体发达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于北京地方政府而言,最主要的是先将北京具有核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转移到北京周边区域。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区16园”的区域布局及怀柔科学城、昌平未来科技城的建设与发展都需要大量高精尖企业的入驻,这些原因都使得北京地方政府更希望中关村企业较多地进行市内转移而非跨市的省际转移。
2.津冀产业承接能力滞后
当前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各不相同,北京处于第三产业占比超过80%的后工业社会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后期,河北则正处于快速工业化中,津冀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虽然,合适的产业梯度是产业转移
的基础,但若梯度差异过大,则会导致产业与转移环境不匹配,产业转移受阻。京津冀间产业结构的较大差异使处于不同工业化阶段的产业依赖性低、上下游关联度弱,京津冀地区无法通过产业合作、资源共享、产业融合的方式形成良好的产业互动。
3.雄安新区建设影响
河北雄安新区是党中央举全国之力打造的国家级新区,天津和北京的主要负责人也多次公开表示会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对于北京高端、优质资源的巨大吸引力已经显现,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都希望入驻雄安新区。天津和河北其他城市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平台的定位与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的定位及重点招商方向又多有重叠或相近,在缺乏错位或补位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除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外其他创新协同共同体吸引相关优势资源入驻的难度。姚国志
四、发展路径探索
1、突出生态优先,优化产业结构。以区域资源环境,特别是水资源、大气环境承载力等为约束,严格划定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红线,明确城镇发展边界,合作推进“环首都国家公园”和区域性生态廊道建设。提高城镇的用地集约利用效率,实现“存量挖潜、增量提质”,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相协调的城乡空间格局。加强城乡地域特点和人文特塑造,保护传统村落,共同构建区域文化网络体
系。
2、坚持区域一体、协同发展的原则。促进城镇功能合理分工,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着力培育区域次中心城市和沿海新开发地区。加快建立“网络化、低碳化、安全化”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与北京共同构筑国际门户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促进京津冀地区各机场之间的分工协作,立足北京新机场建设服务于区域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与国际物流基地。着重完善互联互通的城际轨道网。
零花钱不够偷电脑3、破除阻碍区域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壁垒和制度障碍,促进多种形式的跨地区合作。重点加强创新、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等的跨区域合作交流,推进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通过区域治理创新,促进共建共享,建立区域竞合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两市一省应合作开展支持冀中南地区、张承地区绿转型发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久文.京津冀协同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EB/OL].中国智 库网,2019-08-02.
[2] 龚轶,王峥.以协同创新引领京津冀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18,40(12).
[3] 温科,张贵.产业创新行为对产业空间关联的作用——基于 京津冀规模以上工业数据比较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36(15).
可来福
[4] 薄文广,刘阳,李佳宇.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发展研究[J].区 域经济评论,2019(3).
[5] 张贵.创新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竭动力[N].天津日报, 2019-03-04.
满城都是金字塔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5:21: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90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展   京津冀   协同   产业   创新   区域   北京   转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