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三地旅游一体化研究

京津冀地区,即北京市、天津市以及紧紧包围着他们的河北省。作为我国的心脏部位,京津冀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战略和核心位置,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三地旅游部门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和相关措施,加快“四个一体化”推进:尽快建立健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旅游组织一体化;进一步相互拓展旅游市场,加快推进旅游市场一体化;深化旅游监管合作,加快推进旅游管理一体化;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以及项目建设等重大问题的统筹,加快推进旅游协调一体化。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而旅游业,是我国近年来新兴的软实力产业。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发展机会积极发展旅游业,是目前所有旅游行业提高竞争力的核心。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以三地协同发展推动旅游休闲一体化。
1京津冀三地旅游业的特和优势
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北京的旅游业以人文景观为主辅以一些自然景观,我国21处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中就有6处在北京。大多数外地特别是旅游者都是冲着这些人文文化遗产而来,这也是北京市旅游的基础;天津和河北省毗邻北京,天津有曲艺、商业和港口城市风貌等;而河北省地处华北,毗邻渤海,内环京津,辅之以丰富的北方民风民俗,可以弥补京津两地在旅游主客观环境方面的一些不足。
上海三结义总的来说,京津冀区域旅游资源富集。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之一,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种类全、品位高。该地区集中了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明清皇家陵寝等7处世界文化遗产,占全国总数的近1/5;拥有国家4A级以上景区200余处,占全国总数的1/10,深化区域合作具有雄厚的资源基础。2008年以来京津冀三地旅游开展了广泛合作,促进了三地旅游经济圈的逐步构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三地旅游合作还不够深入,主要是落地项目还不多,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企业参与性还不强,缺少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以及具体措施的有效支撑。特别是在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下,协同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合作交流空间巨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可以形成旅游地一条龙和旅游业产业链等。比如承德避暑山庄—天津商业街—北京故宫等联系京津冀一线多点旅游;以及推行商业旅游,类似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
随着国家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旅游业的水平层次也在逐渐提高。交通问题曾经也是困扰爱好旅游的人的一大难题。而现在交通的便利,除了给我们出行带来了许多方便,也从侧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而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通过优化旅游路线,也是推动三地旅游一体化的重要动力。
对京津冀旅游线路优化,应遵循的原则为:一是尽可能满足游客的旅游愿望;二是便于旅游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在以上两大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兼顾到:突出主题、合理搭配、游程多样、冷热平衡等原则。只有以合理的原则为指导,才有可能创造使游客保持一种长久的余味无穷的新奇体验。
以京津为中心,要重点培育好各具特的旅游主线路。如北京-清东陵-唐山-秦皇岛海滨风情旅游线;北京-涞水-易县-涞源太行风光避暑度假旅游线;北京-涿州-保定-白洋淀京南古文化及民俗旅游线等。总之,“京津冀一体化,不是众星捧月而是繁星满天,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均衡发展,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统筹协作。”
2京津冀地区实现旅游一体化存在的发展“瓶颈”
第一,首都客源市场的周边外溢性比较低,京津冀创新性旅游产品缺乏;第二,区域内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足、缺乏区域凝聚力;第三,京津冀区域旅游支撑系统还未完善。
针对京津冀首都客源市场外溢低,旅游产品的创新缺乏的问题,可以利用特大型项目带动京津冀参与合作,形成一个多方位、多层次,能够满足多方面旅游需求的区域性整体。同时可以参考世界旅游一体化项目,根据世界旅游业发展态势及自身旅游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旅游产品类型、旅游服务内容、旅游形象、制订新的旅游政策和措施等。
直言命题
对于区域内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足、缺乏区域凝聚力,形成“系统”观念,应打造以北京市为中心,延伸到京津冀各地的优化旅游路线。交通路线是人们出行旅游最关注的一个问题。而现状是北京的人们想要去河北省、天津市旅游,需要至少行车4小时,几乎一天之内很难做到在京津冀都有停留。解决旅游路线问题,是解决区域凝聚力刻不容缓的问题。借着京津冀区域系统发展,我们可以牢牢抓住这
次机遇,重点培育好各具特的旅游主线路,形成有机的整体,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北京在旅游业方面得天独厚的品牌效应,通过北京的辐射作用,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将三地的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整合,可以使各自的优势得到加强,实现共赢,从而成为一个京津冀整体的旅游系统。交通运输一体化,少了“断头路”打通“最后一公里”。运行多年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京冀高铁为三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北京、天津、河北协调发展,必须在交通上实现重大突破,为了降低经济成本和人口提供第一要义缓解。北京、天津和河北交通合作应突出“变速的距离。”通过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的发展方便地内置了大量的区域交通体系。赵弘认为,对三地政府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良好的规划和协调,不仅要关注“大的”高速铁路工程,城际县际“毛细血管”也应该清楚得好。三地已经开始写的交通协同发展规划,到2020年,交通一体化系统将初步建成“六放射二航五港一环”,覆盖面将扩大绿交通。另外,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首先要加强旅游顶层设计,做好京津冀区域旅游规划,纳入国家层面的协同发展战略规划。根据三地的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协同发展规划,指导和调整旅游产业项目布局,共同优化京津冀旅游环境和公共服务。共同编制旅游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三地旅游一体化研究
刘静李慧敏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推动三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现代旅游业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先导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京津冀三地在地理自然属性上是一体,历史背景深厚,同时在区域交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三地协同发展旅游,反过来也将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深化发展,共赢互惠。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一体化
年轻的MM2
·126·. All Rights Reserved.
市场营销计划,联合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打造京津冀区域旅游品牌。旅游信息服务部门联动,充分利用各自旅游网站开通三地互访通道,建立“京津冀旅游专栏”。运用好三地间信息平台与品牌优势,构建京津冀旅游城市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渠道,做好城市间旅游信息服务,创造良好的区域旅游市场环境。
3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旅游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99se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旅游业既是共振点和共赢点,又是切入点和突破口。
首先,京津冀区域合作提高到了国家高度,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三地区域合作的行政障碍和思想瓶颈。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将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在积极对接、平等协商对话成为三地
交流的新常态的条件下,使得以前很多难以实现的,有了可能性。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多产业多部门,京津冀一体化为各部门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础,在基础设施、政策机制、人才政策等方面为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最后,区域一体化条件下,将有利于旅游资源的重新梳理和整合,为旅游产品创新提供了重要机遇。
当然,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任重而道远,而且日益凸显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政府应健全京津冀旅游支撑系统,而要形成一个完善的旅游支撑系统,就要做到以网络为连接媒介,以京津冀各个城市的旅游咨询中心为节点,以自助式交互型多媒体设施为补充的工作框架,最终全面实现京津冀三地旅游休闲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冯玫,刘瑶.京津冀特产业发展与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2]于志清,蔡仲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路径[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3]张楠楠,徐逸伦.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03).
[4]刘江洁,熊昌军,肖金华.张平:交通一体化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J].运输经理世界,2007(12).
雇主品牌(employer brand)是一个跨学科、多层次的多维概念,已成为最近20年来学术理论界和企业管理实践界日益关注的焦点之一。理论学者对雇主品牌的定义是基于不同学科的角度,而企业管理层则从实践层面对雇主品牌做了相应定义,由于定义角度的差异性,雇主品牌的概念迄今为止仍是模糊不清的,在此我们也不给出确切的定义。将国内外权威主流学者与管理层对于雇主品牌的理解和主要观点梳理后可以发现,理论、实践界学者与管理层对雇主品牌这一定义可以从承诺、形象/雇佣体验、管理工具等三个维度进行区分。定义的区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雇主品牌、更好地梳理雇主品牌的研究进展与成果。
1基于符号维度的承诺
该维度的机构或学者从认知符号的层面把雇主品牌理解为是组织或雇主对员工的承诺,包括实体的承诺如薪资、工作环境、奖励计划等和发展的承诺如晋升空间等。因雇主不同组织给出的承诺也是有明显差异的,承诺的差异性也就是差别化的符号,这种差别化的符号就形成了该雇主与众不同的符号,即雇主品牌。
品牌是用以识别一个或者一产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区别开来,这是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定义委员会对品牌的定义,营销学家菲利
普·科特勒对品牌下的定义为:品牌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亦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同样地,雇主品牌是雇主提供给雇员的雇主承诺,这种承诺和其他雇主的承诺是有明显区别的,雇主提供这种差别化的承诺的目的即吸引潜在的人力资源并留住现有优秀人才。
格兰杰检验TMP Worldwide咨询专家Dave Lefkou将雇主品牌定义为:雇主品牌是一种承诺,雇主传递该承诺能力决定了雇主在雇员心中的身份,雇员会因为潜在雇主的此种能力来判断自己的未来雇主是谁,而雇主的现有职员也会因为现有雇主的此种能力对自己的未来去留进行抉择。Dave Lefkou后来又指出,组织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承诺便是雇主品牌,雇主品牌建立在某一组织特有的企业管理行为、管理政策、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核心文化以及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上,组织对于自己倾慕的特定人才的要求巧妙地融入在了雇主品牌里。雇主品牌的具体表现通常是组织往往可以向员工提供优异的物质与精神收益,并为优秀的员工提供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这些承诺在组织现有的管理制度、组织规范、组织发展战略等层面都有明显的提现。一个良好的雇主品牌显然对组织的战略达成是有明显帮助的,因为好的雇主品牌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吸引那些符合组织发展目标的优秀人才,降低人才选拔的成本,在员工培育、开发、激励等方面也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这种差别化的组织承诺是企业赢得核心人才的关键。
国内学者钟震玲将雇主品牌定义如下:雇主品牌是组织对现有员工和劳动力市场潜在人才资源的“情感
承诺”和“员工期望满足合约”,这种“情感承诺”和“员工期望满足合约”并非千篇一律,不同的雇主会有不同的组织承诺,这种不同的组织承诺就形成了组织独特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定符号,也就形成了组织独特的雇主品牌。在劳动力关系多元化的今天,典型劳动和非典型劳动边界日益模糊,弹性劳动关系日趋明显,雇主品牌理所应当地成为组织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因素。
2基于相关体关系维度的形象或雇用体验
从雇主和组织内部职员、劳动力潜在求职者甚至社会大众的关
雇主品牌概念探析
——
—基于现有成果的研究评述
王相争
民间中医论坛华东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主流学者、实践管理专家等权威人士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对雇主品牌概念的研究成果可以从雇主承诺、雇主形象/雇佣体验、管理工具等三个维度进行区分理解。
关键词:雇主品牌;雇佣体验;雇主承诺;管理工具
·127·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3:14: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89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发展   京津冀   雇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