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的现实障碍与对策研究

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的现实障碍与对策研究
刘彩霞;杨洁;辛灵;王文永
【摘 要】甲基二乙醇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来看河北省在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等方面依然处于劣势,在人才合作中的被动地位未能显著改观。本文分析了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障碍及其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了京津冀实现人才一体化的方向和具体对策。%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has already reached certain achievements, but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in talent attractiveness and competitiveness. The passive position of talent cooperation has not made obvious progress. In the essay, the current obstacles and deep-seated reasons exist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will be analyzed. And finally the direction an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will be proposed concerning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resources.汇源果汁债务压顶
【期刊名称】《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年(卷),期】2016(014)002
【总页数】小康网络大学3页(P77-79)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人才合作;对策研究
【作 者】刘彩霞;杨洁;辛灵;王文永
【作者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063299;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063000;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06329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241
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标志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进入实质性提速阶段。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配置好、整合好区域间的各种资源,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等。人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因素,人才合作是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人力资源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1]。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内产业间的协同
发展及产业集的形成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区域内人才合作机制的要求日益迫切。“京津冀”如何通过相互间的人才合作促进人才价值增值,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人才使用效率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1.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人才培养及引进差距巨大
河北与京津地区在人才培养、人才发展的大环境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一方面,京津两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教育资源的投入更多、配置更合理,鼓励人才创业的平台更加多样化,形式也更加灵活,且各种社会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为各科人才的培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但极大的促进了本地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也对周边地区的人才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使之源源不断的流入京津,充实经济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远落后于京津两市,不但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城市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很难吸引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定居创业。
xcom
1.2 河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迟缓,高端人才的承载力较低
长期以来,河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京津两地有着明显的差距,甚至低于大多数的东部沿海省份,导致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的能力相对较弱,而且省内企业普遍缺乏竞争观念和服务意识,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积极性较低,在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上均较为滞后,未能形成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有效平台,因此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使得区域内人才匮乏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显著的改善,而人才的缺失反过来又极大的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未能形成依托项目实施引进和培养人才,并通过人才引进带动项目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导致河北省在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中长期处于弱势。三星笔记本r439
1.3 区域发展缺乏顶层设计,人才合作机制不完善
多年来,京津冀协发展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却未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合作机制缺乏,各区域间各自为政,步调不统一。人才合作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更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合作机制,同时设立强有力的协调机构,保障各种机制的有效落实。目前京津冀之间的合作机制主要为各领域的“联席会议”,其整体规格偏低,且仅限于某一领域,人才工作的协调仅依靠单一的人力资源部门很难实现,这
需要多部门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这就需要三地之间甚至国家进行相应的顶层设计,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破除人才合作的壁垒,保证人才合作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目前京津冀人才合作领域狭窄。《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书》约定三地逐步在人才交流服务等10个方面率先开展合作,远不能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2]。目前,深入的人才合作急需在紧缺人才培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国际职业资格互认、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公务员互派交流学习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这都需要一些列的法律法规的保障。
2.1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京津冀地区经历了一段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区域内各地间的经济基础及产业结构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京津两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2014年,北京、天津与河北的 GDP 分别为21 330.83 亿元、15 722.47 亿元、29 421.15亿元,人 均 GDP 分 别 为100 855元、106 810元、40 122元,人均 GDP 之比约为 2.51:2.66:1,河北与京津两市形成巨大落差[3]。同时,河北的相关主要产业多为传统行业,经济发展方式更为粗放,面临着更加沉重的环境压力,经济发展潜力不足。近制动电阻
几年来,其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面临更大的下滑的压力,导致河北在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严重不足,人力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受到制约,人才的待遇与京津两地差距更加明显,导致大量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流向京津或其他沿海发达省份,更加剧了人才的困乏。
2.2 固有的行政区划分意识仍较强
京津冀之间的行政区划分意识还比较强,相互之间行政地位、经济实力差距明显,导致京津冀三地之间协同发展的意识不强,对人才开发合作与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良性互动关系认识不够深入,并未按照一体化的要求制定人才开发和人才战略。基本是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自主的配置人力及教育和培训资源,并未从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京津两地在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优势显著,各类高端人才聚集,对区域间的人才合作缺乏相应的动力;河北省在地理上环绕京津两市,长期以来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服务京津发展的意识,缺少将自身融入区域发展,通过深层次全方位合作实现共赢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开展人才合作仍有一定的顾虑,担心与京津的人才合作会进一步加重本区域人才外流,对实现人才合作“互惠共赢”缺乏信心,导致人才合作的主动性不强。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发展水平较低,在没有三地之间高度协作的条件下,制定的人才发展战略也很难取得显著的效果。
2.3 京津冀三地存在制度性壁垒
一是区域内统一的人才政策尚未建立。目前三地均具有各自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但由于还未制定统一的人才发展规划,使得人才的具体政策制度缺乏协调和配套,阻碍了各类人才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二是三地的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能有效对接[3]。长期以来,京津作为两大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户籍准入受严格控制,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同时,目前各类社会保险跨省接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加大了人才跨省流动的成本。三是区域内教育和医疗等社会服务体系的合作机制不健全。京津两市聚集了大量优质的社会服务资源,对各类人才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河北省在此领域有显著的差距,这造成了长期以来区域内人才的流动几乎是单向的。四是京津冀地区国有经济实力较强,聚集了大量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而民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其力量不足以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因此人才流动对制度的依赖性更强,在没有一体化的人才政策的条件下,人力资源的流动受到限制。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3:24: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88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才   发展   合作   区域   经济   京津冀   京津   导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