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钢铁发展历史

⼀、美国钢铁现代化发展简史
美国钢铁上业⾃1868年就开始了现代化进程,1868—1880年产业⾰命时期,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从⽽使美国钢铁⼯业具有了庞⼤的⽣产能⼒,并⽇产品品种齐全,产品质量好,⽣产技术⽐较先进。李雯
1881—1920年初期⼯业化过程中,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都要快。1899年美国粗钢年产量达到了1081万吨。
1920—1955年上业化中期,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1953年,突破了年产钢亿吨⼤关,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1956—1975年⼯业化完成和以后的时期,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0.5%的速度微幅增长。1973年其年产钢达到13680万吨,是⽬前为⽌美国钢铁⼯业历史上最⾼的产钢纪录。
⾃此以后,美国粗钢产量开始滑落,再也没有恢复到这⼀⽔平。可以说,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钢铁⼯业⼀直⾜美国经济中的重要⽀柱产业;20世纪70年代以后,钢铁⼯业已演变为美国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产业,⼀直受到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因此,钢铁⼯业有美国经济的“晴⾬表”之称。
⼆、⼯业化进程中美国钢铁⼯业所具有的发展优势
三代同堂发展优势可以分为⽐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本质都是⽣产⼒的国际⽐较,所不同的仅仅是⽐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或同⼀产业不同的⽣产环节之间⽣产率的⽐较,⽽竞争优势强调的则是各国相同产业之间、相同产业⽣产环节⽣产奉的⽐较。
1.美国钢铁⼯业在资源禀赋⽅⾯的具有以下⼏⽅⾯⽐较优势
①美国发展钢铁⼯业有着较为有利的资源条什,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品位也⾮常⾼,矿⼭⼯业发达,原料和燃料有充⾜的供应。如阿巴拉契亚⼭区有丰富的炼焦煤,苏⽐利尔湖西部有丰富的铁矿(⽬前富铁矿已趋枯竭,但含铁22%—35%的贫矿储量巨⼤,以五⼤湖沿岸的梅萨⽐铁矿最为著名)。
②发达的铁路和⽔运,为钢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什。1910年美国的铁路⾥程即达到近40万公⾥,是世界上铁路⾥程最长的国家。铁路的⼤量修建与钢铁上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铁路建没需要消耗⼤量钢材,刺激了钢铁⼯业的发展;另⼀⽅⾯,完善铁路交通⽹为钢铁⼯业的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美国的五⼤湖地区的⽔运和海运也为钢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的促进作⽤。
2.美国钢铁⼯业在⼯业化进程中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①政府⾼度重视并⽀持钢铁⼯业发展。⼯业化过程中,各个产业都处在⾼速增长过程中,作为基础性⾏业的钢铁⼯业在产业构成中发挥着重要作⽤。它既要满⾜⼤规模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的需要,⼜要为装备⼯业、机械⼯业、耐⽤消费品制造业提供各种⾼质量、⾼档次的钢材产品,以提⾼这些⾏业的技术⽔平和产品档次。因此,为了促进:正业进步,各国只有通过⼤⼒发展钢铁⼯业,增加钢铁⼯业的经济规模,⽣产⾼质量、⾼技术钢铁产品,才能充分满⾜国民经济各部门对这种基础原材料的需要。如果不能实现钢铁⾃给,那么就需要花费⼤量的外汇进⼝钢铁产品,这对本已经资本稀缺的⼯业化进程来说,会加剧其他⾏业的资本紧张状况,提⾼钢铁产品需求⾏业的投⼊成本,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来看,这是⼀种不经济的选择。美国政府在“⼆战”前后⼀直把钢铁作为战略性资源来对待,对钢铁⼯业给予的必要的政策⽀持。通过⼤⼒发展本国的钢铁⼯业,实现钢铁上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钢铁企业的⽣产规模和技术、产品档次,从⽽提⾼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质量。
②保持钢铁⼯业的技术进步。在早期⽐较重视新技术的引进和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尽管⽐英国和法国晚得多,但是在其⼯业化初期,就充分利⽤了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如炼焦、热风炉、平炉、型钢轧机、镀锡薄板等技术都是从英国引进的。引进以后,⼜加以改进,创造出许多新⼯艺和新设备。
③规模化⽣产。在⽣产体制上,实现企业联合化和专业化并举的发展模式,发挥了不同产品种类的规模经济优势。“钢铁⼤王”安德鲁·卡内基是第⼀个在钢铁加⼯中充分利⽤新技术的规模经济优势的企业
家。1867年,他在匹兹堡建⽴了⼀座庞⼤的⼀体化的贝斯麦钢轨⽤炼钢⼚即埃德加·汤姆森炼钢⼚,该⼚在长达10年的时间⾥⼀直是世界是最⼤的炼钢⼚。到20世纪初,匹兹堡轧钢⼚每年⽤⼈只有1800⼈。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及价格⼤幅度下降,同时也给钢铁⽣产带来了巨⼤的利润。因此,美国开始组建起巨型的公司,把炼铁、炼钢、轧钢等⼯序集中在⼀起,联合企业的形式成为钢铁
了巨⼤的利润。因此,美国开始组建起巨型的公司,把炼铁、炼钢、轧钢等⼯序集中在⼀起,联合企业的形式成为钢铁⽣产中的基本形式,其中美国钢铁公司成为当时世界最⼤的⼯业公司。与此同时,在产品的⽣产上,这些联合企业却趋向于专业化,从⽽减少了机械设备的种类,便于采⽤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经营管理,提⾼了规模经济的效率。在1935年,⾄少有44个美国钢铁⼚的⽣产能⼒超过40万吨,是当时英国最⼤钢铁企业斯图尔特——劳埃德公司的2倍,其中美国有18家企业的钢铁⽣产能⼒超过了100万吨。
工业加热
④运⽤资本的⼿段实现规模经济。钢铁⼯业是规模经济⽐较显著的⾏业,需要筹集⼤量资本进⾏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开发,因此,发展钢铁⼯业最需要建⽴现代股份公司制度以满⾜上述要求。在⼯业化过程中,美国政府⿎励发展⼤规模的制造业企业,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经常发⽣,只要是⽣产上需要,有实⼒的⼤公司就会义⽆返顾地去收购所需的公司。这种体制环境,客观上有助于钢铁企业利⽤钢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发展⼀体化的钢铁企业。
三、美国钢铁⼯业布局上的演变
1.资源型布局
美国钢铁⼯业发端于东北部的⼤西洋沿岸,最初是利⽤当地⽊炭和⼩铁矿发展起来的分散⼩⼚。随着⽊炭被⽆烟煤代替,冶⾦中⼼向西迁移到靠近⽆烟煤产地的贝斯⼒赫姆(伯利恒)和斯克兰顿⼀带。焦煤炼铁技术推⼴以后,其中⼼继续西移,转移到⽣产焦煤的匹兹堡地区。匹兹堡在近代产业史上曾被称为美国的“钢都”。20世纪初,苏⽐利尔湖区的铁矿开发以后,在沿湖地带⼜兴起了许多新的钢铁⼯业中⼼,⽐如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等,在全国最⼤的钢铁消费区—北部的⼤西洋沿岸,也建成了⼤规模的钢铁⼚。
2.消费型布局
⼆战期间和⼆战后,美国钢铁⼯业呈现出向沿湖、沿海消费区域集中的趋势,新建钢铁⼚⼤部分分布在芝加哥区和⼤西洋沿岸,匹兹堡地区的地位则相对⼤⼤削弱,有些钢⼚甚⾄倒闭。其主要原因是:①钢铁⽣产所需要的煤和铁矿⽯等原料可以通过廉价⽔运的⽅式异地获取,由于是⼤规模运送,钢铁企业还可享受低运价的优惠,⽽通过铁路运送钢材的运价却很⾼;②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必利尔湖区富铁⽯产量在不断减少,从加拿⼤、委内瑞拉等国进⼝的优质廉价铁矿⽯数量却在⽇益增加。为了便于铁矿⽯进⼝,美国在沿海地区新建了伯恩斯港钢铁⼚和费尔利斯钢铁⼚,扩建了巴尔的摩附近的斯伯罗斯伯特钢铁⼚;③电炉炼钢的⽐例在不断提⾼。电炉炼钢需要消耗⼤量废钢铁(在美国约占2/5)
,⽽废钢主要来⾃钢材消费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在消费区兴建了⼏⼗家⼩型钢铁⼚,它们以废钢为原料,在消费区炼钢,并轧制当地需要的钢材,⽬前⼩型钢⼚⽣产了美国全国20%左右的钢材,这对平衡钢铁⼯业的布局起到了重要作⽤。
四、美国钢铁⼯业“衰⽽不退”
美国的钢铁⼯业在经过了20世纪初期、中期的⾼速发展之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陷⼊了衰退的境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钢铁⼯业已经退出美国国内主导产业的地位。衰退的表现形式:⼀是钢铁⼯业的增加值在美国28个制造⾏业中⼀直处于平均⽔平之下;⼆是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虽然保持了10年的增长,但是钢铁⼯业依然缺乏增长的动⼒,钢铁企业所承担的⽣产成本、环境成本都⽐较⾼,⽆法与进⼝钢材进⾏有效的价格竞争。衰退的原因有如下⼏⽅⾯因素:
1.美国国内钢材需求总量发⽣了变化
⼀国的钢铁产品的消费需求状况,影响着该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即国内需求是提⾼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的源动⼒,国内需求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各国竞争优势的差异。随着美国⼯业化的实现,美国经济对⼤型钢铁产品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如1900年,机器制造业在西进运动中飞速发展,铁路就业⼈⼝跃居美国⾸位;到1940年,汽车业已追⾄第⼆位;到1980年,信息业上升⾄第三位,到1990年信息业终于取代汽车业成为美国就业⼈⼝最多的产业。上世纪末,美国信息产业的年增
长率已相当于其传统产业的3—5倍。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钢铁的需求总量、需求结构也发⽣了相应的变化,所以美国钢铁的⽣产量趋于平稳,⽽不会达到之前的⾼产出。
2.20世纪六七⼗年代美国钢铁⼯业竞争⼒明显下降
20世纪六七⼗年代美国钢铁⼯业的国际竞争⼒明显下降,突出体现为以下⼏点:
①设备投资周期没有与技术进步同步,导致⽣产设备⽼化。美国钢铁⼯业投资的第⼀次⾼峰是在“⼆战”后的50年代和60年代。LD转炉、连铸、⼤型⾼炉、计算机控制轧机等钢铁⼯业现代化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进⼊实⽤阶段,由此导致美国钢铁⼯业的设备投资和国际上钢铁⼯业技术⾰新不同步。与这相反,⽇本及部分欧洲国家则是同步将这些钢铁⼯业新技术进⾏应⽤与创新。
②设备结构落后,特别是轧制加⼯⼯序当中有相当多的设备⽆法满⾜⽤户的“⼩批量、多元化”需求。
③为了防⽌罢⼯,提⾼了⼯⼈⼯资,导致成本中⼯资⽐例提⾼。
④美国钢铁企业在出现困境时,选择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导致投资资⾦等多种资源的分散。大胆猜想与小心求证
⑤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由于反托拉斯法严格执⾏,美国没有出现同⽇本⼀样强有⼒的钢铁联盟、产业研究会等业界团体,加之早期企业的兼并重组⽅案也没能通过议会审核,导致美国⼯业在产业调整⽅⾯缺乏有效的执⾏⼒及灵活性,⾃接影响了美国钢铁企业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及新产能的形成。
爱尔维修
3.⽇本钢铁⼯业的崛起加速了美国钢铁⼯业的衰退
美国钢铁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其完善的公司组织结构、钢铁⼚和单个⽣产设备的规模⼤、经济规模合理⽽著称,并在这⽅⾯长期保持了领先地位。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其他国家和美国在这⽅⾯的差距正在缩⼩,⽇本开始在某些⽅⾯已经超过了美国(主要是在⼯资和基建成本⽅⾯)。随着技术的进步,世界范围内钢铁⼯业燃料的消耗在⼤⼤降低,美国五⼤湖和内陆地区的钢铁企业原有的资源优势在50年代后逐步消失:另⼀⽅⾯,⼤规模海运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沿海地区兴建⼤型钢铁企业成为更具有优势的⼀种产业布局选择,这也使沿海建⼚的⽇本钢铁企业在产品价格⽅⾯更具有竞争⼒;再者,⽇本钢铁⼯业是“外向型”产业,即钢材产量的30%左右⽤于出⼝,美国是其重要的出⼝国,这也使美国钢铁⼯业直接⾯对⽇本钢铁⼯业的竞争,⽽美国钢铁产品成本要远远⾼于⽇本钢铁产品的成本,从⽽使美国钢铁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钢铁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应⽤、设备投资、⽣产规模等⽅⾯开始落后于⽇本钢铁⼯业。cse
4.借助贸易保护措施给美国钢铁⼯业提供发展的空间
美国长期以来认为⾃⼰的经济体制是世界上最⽩由的,其他国家的⼯业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政府的保护。伯利恒钢铁公司董事长早在1968年就对股东们说过:“在世界上,我国的钢铁:⼯业是唯⼀完全私营的钢铁⼯业。不论在哪个国家,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钢铁⼯业看作是政府政策
的左膀右臂,并接受政府的资助,或者这些企业部分或全部地归国家所有。这样,这些外国政府⼀直采取旨在保护国内市场的措施,限制进⼝并⿎励钢铁出⼝。近年来的趋势如果任其继续⾃流的话,那么国内钢铁⼯业将遭受严重销弱,从⽽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基于这种认识,美国钢铁企业在形势迅速恶化时,美国钢铁⼯业通常会把许多困难及问题的症结归为不同国家的⼯业体制,并将其上升为政治问题,借助政府的保护性政策措施,躲避外国钢铁企业的竞争。
美国政府迫于钢铁企业的强⼤压⼒,会对美国的钢铁贸易进⾏⼲预。1969年,在美国政府的⽀持下,美国钢铁企业与欧洲、⽇本的钢铁企业就⾃愿限制进⼝钢材达成了⼀致协、议。2002年迫于国内钢铁企业的压⼒,美国布什政府启动201条款对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和其他钢铁⽤户征收⾼额的关税来制裁企业从国外进⼝钢铁,以求救助长期不景⽓的国内钢铁产业。从长期来看,保护主义措施对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作⽤是弊⼤于利。
美国底特律最⼤的帕卡德(packard)汽车⼯⼚,如今已成废墟
2016年美国第58届总统选举于2016年11⽉8⽇(星期⼆)举⾏,⾸先选出选举⼈团,再由选举⼈团于12⽉17⽇正式选举產⽣美国总统和副总统。⽽美国传统⼯业重镇沦为「铁锈带」,铁锈带民眾的愤怒不仅造就川普,也将影响总统选举结果。
—end—
“知钢”知钢⼯具”上万个牌号解读,史上最全,还可查询近似牌号、钢材缺陷,定期获得钢铁⾏业资讯、钢⼚调价信息。也可以点击上图“欧冶知钢”⼩程序,功能跟多,⽅便快捷。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18: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8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钢铁   美国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