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八大趋势

产权比率
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钢铁产业面临消费与生产增速下降、环境成本持续上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贸易摩擦增加等挑战。基于未来5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5.5%左右的情景,结合钢铁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律和我国产业转型方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与上海钢联联合课题组研究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产业八大发展趋势值得重视。
一、“十四五”时期我国粗钢消费量
降幅有望超过1亿吨
2019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9.4亿吨。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今年的经济运行带来了较大影响,但在“六保”基调下,“两新一重”大力推动,叠加汽车销量实现正增长, 2020年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有望小幅增长至9.57亿吨。但未来5年来看,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将呈现逐年下降态势,2025年可能跌至8.4亿吨,较2019年下降1亿吨。2030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有望进一步下跌至7.9亿吨)。
二、“十四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
也将下降约1亿吨
随着钢铁需求的下降,叠加区域性大规模去产能,我国粗钢产量也将逐年缩减。预计
2025年国内粗钢产量将由2020年的10亿吨下降至8.99亿吨,降幅约为1亿吨。按照目前钢铁从业人员人均粗钢产量848吨/年计算,1亿吨的产量降幅意味着从业人员潜在减少数量将超过11万。
三、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
目前,我国国内钢铁产能约12.5亿吨。2019年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为80%左右。如果“十四五”时期不再有效削减钢铁产能,那么根据课题组对未来5年钢铁产量的预测,2025年我国钢铁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将下滑至72%。鉴于当前产能去除中存在“拆小换大”的问题,同时考虑到生产技术升级、设备效能提高等因素,未来钢铁产能过剩的局面会再次出现。此外,在华南、华中与西南等地区异地搬迁、减量置换的新增产能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北方地区未来钢铁供需失衡问题将更加突出,“北钢南运”的空间将大幅压缩。
四、废钢资源的合理利用是
钢铁工业发展的新趋势
2019年,我国钢铁生产中的综合废钢比为22%,远低于其它主要产钢国。随着我国钢铁积
“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八大趋势
行业要闻4
2020年第6
葱白薄膜
蓄量和废钢产生量的持续增加,发展废钢电炉炼钢将成为降低我国钢铁生产巨大能量消耗和解决环保问题的有效手段,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预计2025年钢铁生产综合废钢比将达到30%左右。废钢资源使用比例的提高意味着钢铁生产对铁矿石的需求将会下降,将显著降低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25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将由2019年的10.7亿吨下降至9亿吨左右,至2030年进一步下降至7.5亿吨。根据测算,截止2019年底,我国全社会钢铁积蓄量已达105亿吨,全年废钢资源产生量超过2.5亿吨。综合考虑我国钢铁积蓄的年限结构、折旧率以及每年新增积蓄等因素,废钢资源产生量将保持1200万吨/年以上的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全社会钢铁积蓄量将达130亿吨,废钢资源产生量将达到3.27亿吨/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150亿吨和3.55亿吨/年。
五、钢材消费结构将呈现板材消费占比
美国劳务输出
持续提高态势
随着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发展高峰的过去,居民消费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我国的钢铁消费结构也将持续变化。未来一段时间,以汽车、家电等为下游、以热卷为代表的板材消费占比将持续攀升,而以螺纹钢为代表的建筑用钢在全社会钢材消费中的占比有望持续下降。近年来,在环保压力下,各类建材成本持续上升,水泥、沙石等价格上涨尤为突出,用钢板或型钢替代钢筋混凝土正在成为建筑业的一个新趋势,钢材用量在全部建材中占比有望不断提升,但考虑到短期内该领域的技术以及钢材性能的提升不会太快,假定未来5年钢材用量在全部建材中占比不变,预计到2025年全国螺纹钢消费量将降至2.17亿吨,较2019年峰值减少5667万吨,螺纹钢在全社会钢材消费中的占比将从2019年的30%缩减至2025年的25%。若不加快引导提高钢结构建筑占比,建筑用钢消费量下降意味着建筑用钢净流出的北方地区将面临更大的产能过剩压力。
贝纳通广告六、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我国钢铁产业有望
加速“数智化”
伴随着5G技术的推广应用,钢铁产业有望加速实现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和供应链协同。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将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管控、产品质量管理等领域涉及的工业知识显性化为工业机理模型,结合实际采集数据,实现智能化生产。同时,钢铁企业可将ER P、SC M等信息系统集成用
于供应链整合,构建上下游信息流通渠道,汇聚整理产业链物料信息和产能信息,结合产品需求、原料供给和产能配置,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提高产能利用率,减少库存积压,保障订单稳定到期兑现,实现供应链协同。
七、未来钢铁产能布局将继续以沿海临港
为主,产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为充分利用进口铁矿石的便利并节约运输成本,我国已经兴建了辽宁鲅鱼圈、河北曹妃甸、山东日照、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等5个重要的沿海钢铁生产基地。考虑到目前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依然在80%左右,而且铁矿石成本占到炼铁成本的一半以上,未来钢铁产业布局将继续向沿海和临港纵深发展。“十四五”期间,产能搬迁、兼并重组将是钢铁行业的大趋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其中包括3~4家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和6~8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
八、我国将长期保持钢铁净出口国地位,
钢铁产业面临加快“走出去”的压力
自2006年开始,我国由钢材净进口转为净出口国家。其中,2015年钢材出口量一度高达1.1亿吨,占全
国总产量的14%,(下转第11页)
行业要闻
5
2020年第6
药品分类
(上接第5页)占全球钢材出口量的比重高达24%。在去产能与强环保政策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钢材出口自2016年以来开始逐年下降,2019年全年钢材出口量已下降到6435吨。就钢材进口而言,由于我国钢铁工业主要还是普钢工业,在高温、高强、耐候、耐磨、特殊合金领域仍需进口大量钢材。“十四五”时期,预计我国钢材出口量每年将大体维持在6000万吨的水
平,钢材进口量将维持在每年1000万吨左右,净出口基本维持每年5000万吨左右。同时,印度及东南
亚等钢铁消费量明显增加,叠加替代进口的诉求,未来印度、东南亚钢铁需求规模有望扩张约1亿吨。中国钢铁企业可凭借先进的技术装备与运营管理经验寻求合作,积极“走出去”,赴海外布局产能以获得更大市场空间。(编辑部供稿)
(2)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残余合格炭砖。经过大量高炉炉缸保护性清理,结果表明,运行8年左右的高炉,大块砌筑炭砖利用率可达70%左右;而小块砌筑炭砖利用率达50%左右。针对局部区域严重侵蚀的炭砖,可采用高导热浇注料进行针对性修复,因此,与拆除炭砖重新砌筑相比,维修工期短,综合造价低。
(3)与砌筑相比,浇注衬具有:整体性好,能与炭砖界面紧密有效贴合。因此,不存在传统陶瓷杯与炭砖间的间隙捣打料,避免了因气隙而造成“间隙热阻”的问题,使炉缸整体传热效率得以提高。1150℃凝铁等温线推移至浇注陶瓷杯的内部,碳砖得到有效隔离和保护。通过炉缸的浇注维修,不仅从根本上保障炉缸安全、长寿运行,而且减少了炉缸热损。
在炉缸浇注过程中,另一个关键点是浇注体膨胀的匹配和膨胀空间的预设。在陶瓷垫浇注过程中,周全设置膨胀缝;在风口带浇注过程中,中套热面包裹纤维,预留膨胀空间和风套检修空间;材料本身高温下形成的塑形相,可有效吸收浇注体膨胀。
内衬湿法喷注技术
采用湿法喷注方式恢复操作炉型,简单快捷。上部炉衬采用水泥结合高强高耐磨材料,具有优异的抗CO侵蚀性能以及抗急冷急热性能;下部喷注材料以溶胶作为结合剂,不存在结合剂界面迁移,在受热时,水分可有序排除,从而具有极佳的快烘防爆性能,高温热态性能优异,更适合炉身中部以下内衬喷注。
在设备改进方面,国内某5860m3高炉喷注采用了大型可伸缩机械手喷注,由于配重的灵活变动,身稳定、不摇摆;反弹量极小,人员可以站在高炉底部遥控机械手;该设备喷注速度可达25t/h,高效且环保。
冷却壁预挂渣皮技术
新换冷却壁预挂渣皮技术,即新换冷却壁安装之前,浇注一层高强、高导热材料,彻底解决了传统镶砖断裂及渣皮反复脱落的问题。
金属陶瓷预挂渣皮技术,材料采用高钢纤维作为骨料,不定形耐材作为浆体填充,因此,材料具备类金属特点,高导热、高韧性,目前已经在国内大中小高炉上普遍应用,且使用效果较理想。随着该浇注材料成熟应用,可引发我们对冷却壁结构思路的转变。传统冷却壁结构为燕尾槽式,主要为镶砖设置,而不定形浇注材料则不需燕尾槽结构,只需简单锚固即可将材料与冷却壁浇注贴合。取消冷却壁燕尾槽,板面厚度和面积不变,设置螺栓孔,从背部安装螺栓作为浇注料锚固件。该设计将减薄冷却
壁厚度约30%,减少材料用量25%,大大降低冷却壁制作难度,成本预计降低30%以上。因此,高导热高强度的预挂渣皮材料,改变了高炉内衬冷却系统设计,大大降低了高炉设计成本。
(编辑部供稿)
钢厂交流
11
2020年第6
强化理论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4:18: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8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钢铁   产能   生产   钢材   材料   浇注   有望   钢铁产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