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农业生产率及其变化分析

改⾰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农业产率及其变化分析
2019-10-30
内容提要:本⽂使⽤DEA⽅法分析了我国改⾰开放以来农业⽣产率及其变化趋势。我们的分析表明,我国农业⽣产率在1980~2005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2%,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2%,⽽相对技术效率则以每年1.9%的速度恶化;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的⽣产率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要快于中、西部地区。在相对技术效率上,东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我国农业⽣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缩⼩农业⽣产地区差异的⾸要任务是加快现有农业技术推⼴,遏制技术效率恶化的困境。
关键词:农业⽣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DEA⽅法
中图分类号:F304.7⽂献标识码:A⽂章编号:1003-4161(2008)03-0001-04
1.引⾔
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个难题。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开放⾸先解放了农业部门的⽣产⼒,农业部门获得了快速增长。然⽽,80年代中期后农业的增长⼜开始下降(黄季,2004)[1]。以不变价格衡量的农业产值平均增长率从1981~1984年的9.4%下降到1985~1989年的
3.97%,虽然在1992~1995年期间的增长率达8.4%,但1996年以后农业的增长率⼀直在5%左右徘徊,农业农村的发展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
理论研究以及⽣产实践均表明了技术进步与⽣产率的提⾼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居于中⼼地位(纳尔森,2001,P.3)[2]。持续的农业⽣产率的提⾼,即提⾼了农民的收⼊⽔平,也为⾮农产业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劳动⼒,⽽劳动⼒由低效的农业向⾼效⾮农产业的再配置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个重要源泉(胡永泰,1998)[3]。因此,研究农业⽣产率的现状以及动态演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政策内涵。
已有⽂献对农业⽣产率的估算主要有两种⽅法:参数⽅法(⽣产函数法)和⾮参数(DEA)⽅法。参数⽅法包括增长会计法和⽣产函数法。这⽅⾯的⽂献主要有McMillan,Whalley and Zhu(1989)、黄少安等(2005)、乔榛等(2006)、
Lin(1992)等[4][5][6][7]。然⽽,这两种⽅法在应⽤时都有⼀些缺陷,增长会计法在估算⽣产率时,需要特定的⾏为和制度假设,如完美市场和利润最⼤化等,这些假设对于转轨进程中的中国显然不合适(岳书敬,刘朝明,2006)[8]。⽣产函数法需要设定具体的⽣产函数,⽽且需要规模收益不变、技术充分有效以及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等假设。此外,⽣产函数法很难处理多解释变量的情形(Zheng and Hu,2004)[9]。
⾮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是⼀种“⾯向数据”的效率测评⽅法。与传统的参数⽅法相⽐,DEA⽅法不需要设定具体的⽣产函数以及诸多假设,尤其是DEA⽅法可以将全要素⽣产率(TFP)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这种分解不但更加贴近⽣产和经济增长的实际,⽽且能使⼈们充分的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陈卫平(2006)利⽤DEA⽅法研究了1990年到2003年中国29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产率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和空间分布特征[10]。但他们所使⽤的数据资料没有反映改⾰开放初期我国农业⽣产率的动态变化。同样使⽤DEA⽅法的还有李静和孟令东(2006)等学者[11],他们的研究虽然将样本数据扩充到了1978~2004年,但在实际计算时却存在投⼊与产出数据的不匹配问题,据此得到的农业部门⽣产效率结论肯定是有偏的①。
本⽂将样本数据范围扩展到了1980~2005年,并统⼀了投⼊产出的数据⼝径。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部分是⽅法与数据描述;第三部分是实证结果以及分析;第四部分是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2.⽅法与数据
2.1 估算⽅法
DEA⽅法利⽤现有数据构造最佳⽣产前沿⾯,通过计算样本点在两个时期分别相对于最佳⽣产前沿⾯的距离来定义相对效率的变化。DEA⽅法分为产出导向(output-oriented)和投⼊导向(input-oriented)两种。由于农业部门的⼟地等要素投⼊在长期内变化不⼤,因此,我们选⽤产出导向的DE
A模型。根据Freetal(1994)和Estace(2004),⽣产率的改变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技术进步。[12][13]即:
TFPC=PTEC×SEC×TC(1)
(1)式中,TFPC表⽰⽣产率的变化。PTEC为纯技术效率变化,SEC为规模效益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PTEC)与规模效益变化(SEC)的乘积被定义为相对技术效率变化(TEC),TEC度量了观测样本向⽣产前沿⾯的追赶效应。TC表⽰技术创新,该变量度量了⽣产前沿⾯的移动。利⽤DEA模型解线性规划可以计算出(1)式各变量的值。
2.2 数据
本⽂使⽤1980~2005年中国内地30省、⾃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投⼊产出数据。在实际测算中,由于海南省和重庆市分别于1988年和1997年单独设⽴,我们把海南省和重庆市分别并⼊⼴东省和四川省进⾏计算。另外,由于西藏⾃治区的农业⽣产与其他地区差异较⼤,为了避免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样本中不包括西藏⾃治区。所有数据均来⾃《新中国五⼗年农业统计资料》、《中国统计年鉴》(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历年)和《中国农村统计资料》(历年)。
产出使⽤以1990年不变价格表⽰的农业⽣产总值,以农林牧副渔业劳动⼒、化肥施⽤量(以吨表⽰)、农业机械总动⼒(万千⽡每年)以及农作物播种⾯积四个指标作为投⼊。
3.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使⽤DEAP软件计算了每⼀个省份逐年的TFP值。为了便于分析,按照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将农业⽣产率的变化分为1980~1985、1986~1989、1990~1995和1996~2005年四个时间段。同时,按照东、中、西部的划分研究不同区域的增长模式②。
topgamer
3.1 全要素⽣产率的变化趋势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
富士宝电磁炉电路图根据表1,从全时间序列数据来看,我国农业⽣产率在1980~2005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2%,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2%,⽽相对技术效率则以每年1.9%的速度恶化。我们的结果与李静和孟令杰(2006)研究结果相⽐,在⽣产率的增长率⽅⾯得到了较为⼀致的结论,⽽技术创新率和技术效率对于TFP影响的⽅向也是相同的,但在具体⼤⼩上略有差异。产⽣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李和孟研究中的数据不匹配有关。
分阶段看,农业⽣产率的变化趋势与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在1980~1996年基本⼀致,但1996~2005年则显⽰出较⼤差异(见图1)。通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与全要素增长率的分阶段回归显⽰:农业⽣产率的变化能解释农业总产值变化的⽐例分别是1980~1985年为53.3%、1986~1989年为92.3%、1990~1995年为0.4%、1996~2005年为16.5%。这些事实表明,在改⾰初期(1980~1985年),农业部门的⾼增长主要源于制度创新导致的农业⽣产率的提⾼,McMillan,Whalley and
Zhu(1989)、Lin(1992)以及Wen (1993)等众多学者的研究均得到了相似的结论[4][7][14]。⽽在1986~1989年期间农业产出增长率的下降则主要是由于农业⽣产率的下降所引起。在1990年以后(特别是在1990~1995年间),农业部门的增长则更多的受到了⽣产率以外因素的影响。
基尔霍夫定律3.2 东、中、西部农业⽣产率的⽐较分析
根据表2,我国农业部门⽣产率的变化表现出很强的地域特征。从全要素⽣产率增长来看,东部地区平均增长4.2%,中部地区平均增长1.4%,西部地区增长最慢,平均为0.7%。技术进步率同样是东部地区最快,平均为5.9%,中部地区其次,为
3.9%,西部地区最慢,为3.2%。技术效率上,东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具体到各个省份上,全要素⽣产率增长最快的⼏个地区为北京、上海、江苏、福建、辽宁、⼭东、⼴东等地,西部地区各省较慢,⽽中部地区的内蒙古和西部地区的贵州的平均⽣产率出现负增长。从东、中、西部⽣产率增长的波动性上来看,西部的最⼤(标准差为0.04),其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波动性较⼩。技术创新的波动率中部最⼤,东部最⼩,反映了东部地区持续的技术创新能⼒。
3.3 全要素⽣产率增长的源泉
表2及表3的数据表明,技术进步是我国农业⽣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农业技术进步在有效地克服农业技术效率下滑带来的负⾯影响的同时有⼒地促进了全要素⽣产率的增长。陈卫平(2006)、李静和孟令杰(2006)等学者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8][9]。
图2 农业全要素⽣产率、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的累积增长率(1980年为基年)
图2是1980~2005年我国农业全要素⽣产率、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效率的累积增长率情况。在此期间,技术进步率累积为1.09,全要素增长率累积为0.572,⽽技术效率累积增长率为-0.435(见表4)。技术效率在1980~1985年期间略有改
善,1986年以后则趋于恶化。由于技术效率的恶化使得技术进步没有完全转化为全要素⽣产率的增长率。
荷花淀教学反思从分地区情况看,根据表4,东、中、西部地区在累积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以及全要素⽣产率增长⽅⾯差别很⼤,区域特征明显。东部地区累积全要素⽣产率增长率远远⾼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于西部地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两⽅⾯,⼀是东部地区技术效率恶化程度最轻,⽽中、西部地区技术效率恶化程度严重;⼆是东部地区持续的技术创新能⼒使得该地区得累积技术进步率也远远⾼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不管是基于全国的视⾓,还是从地区的⾓度看,我国农业全要素⽣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
大学bbs4.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本⽂得到四点主要结论:①全要素⽣产率在1980~2005年间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2%,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2%,⽽相对技术效率则以每年1.9%的速度恶化。②在1980~1989年期间,农业⽣产的波动主要源于农业部门⽣产率的变化,⽽1990年以后,农业⽣产波动更多的受到⽣产率以外因素的影响。③从地域上看,在TFP增长率与技术进步率⽅⾯,东部地区要快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有快于西部地区。在技术效率上,东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中、西部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④我国农业全要素⽣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认为,要缩⼩我国地区之间农业⽣产⽅⾯的差距,⾸要的任务是加快现有农业⽣产技术的推⼴,努⼒改变中、西部地区技术效率不断恶化的困境。另外,要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科技投⼊,提⾼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能⼒,以缩⼩东、中、西部地区在农业⽣产⽅⾯的差距。
注释:
①在李静、孟令东(2006)的研究中,产出变量选⽤的是第⼀产业国内⽣产总值,但投⼊变量选⽤的是农业部门的机械总动⼒、有效灌溉⾯积等,即存在数据不匹配问题。
②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东、江苏、浙江、福建、⼴东、海南;中部地区
包括⿊龙江、吉林、⼭西、内蒙、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
③由于篇幅限制,作者省去了各地区历年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的详细数据,若需要可向作者所取。
参考⽂献:
[1]黄季.中国农业的过去和未来[J].管理世界,2004,(3):95-104.
[2](美)纳尔森,经济增长的源泉[M].汤光华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3.
[3]胡永泰.中国全要素⽣产率:来⾃农业部门劳动⼒再配置的⾸要作⽤[J].经济研究,1998,(3):31-39.
[4] McMillan, J., Whalley, J. and Zhu, L. (1989),“The Impact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7 (August): 781-807.
3g视频服务器[5]黄少安,孙圣民,宫明波.中国⼟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英⽂版),2005,(4):48-61.
[6]乔榛,焦⽅义,李楠.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J].经济研究,2006,(7):73-82.
[7]Lin J.Y.,1992,“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2:34-51.
[8]岳书敬,刘朝明.⼈⼒资本与区域全要素⽣产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6,(4):90-127.
[9]Zheng,Jinghai and Hu,Angang, 2004,“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rovincial Productivity in China(1979~2001)”,Gotebor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10]陈卫平.中国农业⽣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3[J].中国农村观察,2006,(1):18-23.
[11]李静,孟令东.中国农业⽣产率的变动与分解分析:1978~2004[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5):11-19.
[12]Freetal,Grosskopf S., Norris M, et al.,1994,“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4:66~83.
[13]Estace.A., Beatriz Tovar de la Fe,Trujillo.L.,2004,“Sources of efficiency gains in port reform: a DEA decomposition of a Malmquist TFP index for Mexico.”[J].Utilities Policy 12:221-230.
[14]Wen G J.,1993,“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 in china's farming sector:1952~1989.”[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42:1-41.
[作者简介]曾先峰(1972-),男,陕西渭南⼈,燕⼭⼤学经济管理学院⽼师,研究⽅向国际⾦融、区域经济学。
[收稿⽇期]2008-02-11(责任编辑:智⽂)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改⾰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区农业⽣产率及其变化分析
被举报⽂档地址: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47: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83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业   产率   技术   地区   效率   增长   要素   数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