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爸爸”为什么叫作“爸爸”?

汉语中的“爸爸”为什么叫作“爸爸”?
你知道汉语中的“爸爸”是怎么来的吗?
作者 / 语素君来源 / 唯壹汉语
⼴东的爸爸叫“⽼窦”
东北的爸爸叫“爹爹”
四川的爸爸叫“⽼汉⼉”
你管“爸爸”叫什么?
eq3“爸爸”为什么叫作爸爸?
称谓语江湖的“四⼤豪侠”
纵观汉语亲属称谓演变史,在众多指称直系⾎统上⼀代男性的称呼中, “⽗”“爸”“爷”“爹”最具代表性,彼此之间的争⽃也最为激烈,都曾各领风骚于不同时期或领域。当然还有“⼤”“伯”“叔”等各路⼩将也时不时登上历史舞台,但始终不成⽓候。
借助于⼯具书,我们能知晓这四个词在书⾯语中的最早记录:
“ ⽗”字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中。
“ 爸”字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的《⼴雅》:“ 我我我爸,⽗也。”
“ 爹”字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的《⼴雅》:“爹,⽗也。”
“ 爷”字最早见于南朝时期的《⽟篇》:“爺,俗为⽗爺字。”
但它们何时出现在汉族先民的⼝头语中,今天不得⽽知,但⾄少在相应⽂字诞⽣之前。
“⽗”的诞⽣
百人会
甲⾻⽂中的“⽗”,描绘的是右⼿持棒之形,意思是举着棍棒教⼦⼥守规矩。在儒家的传统思想体系⾥,拿棍棒的⼈⾃然是最重要的男性家长,也就是“⽗亲”。
⾃诞⽣之⽇起, “⽗”主要⽤于尊称和背称(亲属不在场时的称呼),尤其是在书⾯语中,始终占据霸主地位
“爸”的出现
“爸”是⼀个合体字,显然是后起的,衍⽣于“⽗”,为“⽗”添加⼀个声旁“巴”⽽形成,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魏⼈张揖编著的《⼴雅》(227-232年)中。此时,轻唇⾳应该尚未分化出来,所以 “爸”的发⾳跟“⽗”的发⾳是相同或相近的,均以辅⾳“b”开头。
在汉字在繁衍的过程中,为已有汉字增添声旁或形旁,从⽽诞⽣新的汉字是⾮常普遍的,可以使字形跟字义或字⾳产⽣
KU2000在汉字在繁衍的过程中,为已有汉字增添声旁或形旁,从⽽诞⽣新的汉字是⾮常普遍的,可以使字形跟字义或字⾳产⽣更密切的关联,有助于我们的记忆。
“爸”的出现,道理⼀样。因为“⽗”的字形,只知其义,⽆法辨识其读⾳,加上声旁“巴”之后,新形态的“爸”使得形、⾳、义三者关联在⼀起,记忆起来更加便捷。
据郭熙(2006)考证,“爸”出现后并未迅速普及,只是散见于各类字书中,在其他⽂字领域甚少被使⽤,可见其地位并不⾼。⼀直到清朝,⽂学领域才开始慢慢使⽤“爸”字。再到20世纪30年代国语统⼀运动中,才得以迅速扩张。
“爸”之所以未被重视,不是因为“⽗”,因为“⽗”始终牢牢霸占背称和书⾯语两个领域,⽽⾯称和⼝语中还有极⼤的施展空间,需要新的称谓词来填充。 “爸”的失势,真正原因是因为“爷”的异军突起。
“爷”的辉煌
顾野王(南朝·梁)的《⽟篇》(543年)最早收录了“爷”字,并解释为“爺,俗为⽗爺字”。可见, “爷”是个俗字,⼀开始不登⼤雅之堂。
从造字理据来看,“爷”跟“爸”⼀样,也是衍⽣于“⽗”,只不过这次添加了另外⼀个被简化的声旁“⼙”。
北朝有⼀⾸著名的民歌《⽊兰辞》,篇幅不长,但⽤了七次“爷”字,⽐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的“爷”显然是“⽗亲”的意思,并⾮指称今天的“爷爷”。
再看唐代,“爷”指称⽗亲已经散见于诗歌语⾔中,⽐如:
《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居易
……
村南村北哭声哀
⼉别爷娘夫别妻
……
《兵车⾏》
杜甫
……
爷娘妻⼦⾛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手拉手团购网
诗歌是⾼雅的语⾔艺术,描绘⽗亲的时候,居于正统地位的“⽗”出现频率最⾼。但 “爷”字也已经散见于不少诗篇中,尤其是关⼼民间疾苦的诗⼈的作品,这⾜以显⽰当时唐⼈⼝语的实际变化情况。
《⽊兰辞》是民歌,民间⼝头传诵,杜甫、⽩居易⼜是现实主义诗⼈,这说明⾄少在南北朝、隋唐时期,汉⼈⽇常⽣活⼝语中就已⼴泛使⽤“爷”来指称⽗亲了。
今天,“爷”在浙江⾦华、⼭东莱芜等地⽅⾔还有残留。普通话⾥⾯,还保留着⼀个“爷⼉俩”。 “爷”指称
“⽗亲”虽然衰退,但伦理地位却提⾼了,开始承担指称“直系⾎统上两代男性”的任务去了。
“爹”的后来居上
“⽗”始终霸占着书⾯⽂⾔领域,但在⼝语⽅⾯,从“爸”到“爷”,再到“爹”,都是⼝语称谓词语⾳变化的结果。
“爹”字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魏⼈张揖编著的《⼴雅》(227-232年)中。北宋陈彭年修订的《⼴韵》(1008年)曾记
载:“爹,羌⼈呼⽗也,陟邪切”。可见,“爹”的出现,很可能受到了少数民族语⾔的影响。
“爹”诞⽣之后,蛰伏了⼀段时间,宋元时期开始登台,⾄清代已经被⼴泛运⽤。在古⽩话的⽂学作品中,“爹”的使⽤频率也⾮常之⾼。
当下称谓语江湖格局
今天,在华夏⼤地汉语称谓词江湖中, “爹”“爸”和“⽗”形成三⾜⿍⽴之势,彼此有⾃⼰的地盘,在相当长⼀段时期内,仍会长期共存。
“爹”与“爸”的共存,实为俗与雅的和谐。 “⽗”,因其古⽼的贵族⾎统,不争,也不⽃,但始终稳坐笔墨江湖,⽆⼈敢挑衅。
还有散落⼤江南北的各路⽅⾔好汉,“⼤”,“伯”,“叔”,“⽼窦”,也在虎视眈眈。
数据库界面设计汉语称谓词的江湖,真可谓⼑光剑影!
参考⽂献
[1]黎锦熙,“爸爸”考,《国语周刊》,1933年第98期。
[2]胡⼠云,说“爷”和“爹”,《语⾔研究》,1994年第1期。
[3]胡⼠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暨南⼤学博⼠学位论⽂,2001年。
索拉非尼
[4]郭熙,对汉语中⽗亲称谓系列的多⾓度考察,《中国语⽂》,2006年第2期。
⼩告⽰
修改了推荐规则,互动量少的读者会逐渐接收不到推送。为防⽌失联,推荐⼤家或可设个星标,或是多点在看和留⾔。感谢⼤家⼀直以来的⽀持,更多好内容期待能与⼤家准时相遇。
图⽂摘编整理⾃⽹络,仅⽤于分享交流,若涉及版权纠纷,敬请联系平台妥善处理或编辑删除,感谢。
更多内容请见微博/B站:@语⾔学⼈等更新,欢迎合作投稿,转载敬请获取授权,
希望有帮助,希望⼀起⾛得更好更远,感谢⽀持。
感谢关注。(附电⼦书等相关资源⽀持)
(三联⽂学专栏榜⾸:余中先教授讲普鲁斯特《追忆似⽔年华》,董强教授讲⽶兰昆德拉《⽣命不能承受之轻》,戴从容教授讲乔伊斯《尤利西斯》,范晔教授讲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等)
容教授讲乔伊斯《尤利西斯》,范晔教授讲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3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74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时期   指称   出现   爸爸   地位   教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