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昆德拉小说中的“身份与他者”

Jul,2019(No.7,General  No.267)
2019年7月(第7期,总第267期)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人文家园】
菲律宾国旗昆德拉小说中的“身份与他者”
周莹柴西
(北京体育大学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北京100084)
摘要:移民作家昆德拉以其小说创作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现代人在确认自我“身份”道路上的迷茫与焦 虑,“身份”问题是昆氏主人公普遍面临的困境文章主要以“他者”为视角探讨昆德拉小说中的“身份”主题,旨在 通过比较昆氏小说主人公两种不同的身份构建方式揭示人选择依赖他者确认自我身份的悲惨命运,告诉人唯有 回归自我、保持本真才能拥有属于每个个体独一无二的身份
关键词:昆德拉;身份;他者;异化
中国海洋大学王萍中图分类号:IV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 2019)07-0156-05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法籍捷克裔小说家「1929年4月1日,昆德拉出生于捷克第二大城
市布尔诺.1975年移居法国,从政治信仰破灭到丧失家园,最后流亡异邦,昆德拉面对的始终是一个不断扩大 的异质文化空间,个人充满边缘化、疏离感的人生促成了昆德拉对“身份”命题的深入思考昆德拉是位善于思 考的作家,他一直坚持理论与创作相结合,相继岀版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等多部小说理论专著,他 的小说总带有浓浓的哲学味,引人深思
一、“他者”理论
“他者•”是与“自我”相对应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笛卡尔之前的哲学家 特别是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家们关切的主题是自然世界的本质,在这一时期的哲学中,“人”是作为认识主体去认 识世界这个客体,主客相分离,并且主体被忽视直到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身份和地位 才得到凸显,成为和“客体”一样需要探讨的问题:此后,哲学家便开始前赴后继对“人”的身份进行思考和探讨
西安民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冋溯西方哲学史,明确对“他者”概念进行了界定的是黑格尔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提出:“假如我们称一主体 为甲,另一主体为乙,那么乙就被规定为他物了,事实上甲也同样是乙的他物用同样的方式,两者都是他物「黑 格尔所称的“他物”就是指“他者”:黑格尔理论表明甲乙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构建.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 前提。后来黑格尔进一步提出了主奴关系理论,即主奴双方的身份都以对方存在为前提,即如果没有奴隶对主人 身份的认可与服从,奴隶主身份便无处依托;同样,如果没有主人对奴隶的雇佣与束缚,奴隶也就不成其为奴隶:
大功率发光二极管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在黑格尔理论基础上创立了“镜像”理论.拉康所构建的自我概念是以他所观察到 的幼儿生长中的镜子阶段为岀发点的。“所谓的镜子阶段是指这样-种现象,当尚未会说话的幼儿看到自己在 镜中的映像时会欢欣雀跃喜不自禁,并且这种对镜中形象的兴趣会持续不减好长时间”2拉康认为幼儿在镜① 黑格尔.逻辑学[M].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11.
② 拉康.拉康选集[M].褚孝泉译,上海:上海三联韦店,2001.编者前言.
收稿日期:2019-06-21
fm365
作者简介:周莹.北京体育大学国际体育组织学院师资博七后.156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2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74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身份   昆德拉   小说   理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