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松(Bassoon)的构造与历史发展

魔爽烟巴松(Bassoon)的构造与历史发展
  低⾳管⼜名“巴松管”,其实这是根据它的英⽂“bassoon”译⾳⽽来的;法⽂是”basson”,不过”basson”这样的写法有时特指法式低⾳管(低⾳管分为德式、法式两种,稍后会为⼤家介绍)。在交响乐团中,低⾳管是跟竖笛⽐邻⽽居;在管乐团就不⼀定了,曾经是法国号(Franch horn)、萨克斯风(Sax)、双簧管(Oboe),甚⾄是低⾳竖笛!所以端看乐团是如何安排座位。
  ⼀、乐器构造:
  巴松管是属于⽊管乐器,⽊管乐器⼜分“⽆簧”(长笛)、“单簧”(竖笛)、“双簧”,巴松管跟双簧管⼀样都是属于双簧乐器。
  您⼀定会很好奇,低⾳管到底有多⾼!?低⾳管约134公分⾼,难道吹低⾳管的⼈都带著“134公分长的⽕箭炮”出门吗!?那乐器盒可要做的很长吧!?可别被数字吓坏了,低⾳管本⾝可拆为四节(joints),如果再加上弯曲造型的吹⼝管,这样总共有五个部份,当然这还不包括⽵⽚部份。既然可以拆成五个部份,当然我们也要学会如何装回去!现在就依照装乐器的顺序为⼤家介绍每⼀部份的特点:高压电源设计
  ⼀。底管(butt or boot joint):
  底管顾名思义就是最底部的管,⾮常的厚重,底管的底部有个“U型管”,单从外表看是看不到的,因为
有个⾦属罩⼦在外,所以要打开罩⼦才能看到。⽽底管有两个⼝,是连接长管及⽀管的。
  底管管壁很厚,因为有“斜开⾳孔”,这样讲可能让您⼀头雾⽔,我举个⼤家⼩时候最常接触的乐器---直笛,直笛的孔可以让你看到这个孔正对⾯的管壁,但斜开⾳孔就不是,如果你拿个棉花棒往斜开⾳孔插到底,也就是你的棉花棒不是呈⽔平状,⽽是斜的,希望我这样解释⼤家可以稍微了解。
  还有⼀个造型有趣的⼩东西,名叫”Handrest”,我们通常会叫它“⽜⾓”,这就像是根据它的形状去取⼀个绰号⼀样。Handrest在底管上⽅,较靠近⽀管了,右⼿的虎⼝就直接放在它弯曲的部份。不是每个Handrest都长的⼀样,弯曲⾓度或⼤⼩都有可能不同,甚⾄还看过有⼈不⽤Handrest,其实⽤不⽤都不影响⾳⾊,只要你的⼿觉得舒服⾃在即可。
  ⼆。⽀管(tenor or wing joint):
  ⽀管看起来就⽐底管或待会会介绍的长管瘦⼀些,可是⽀管的中间部份管壁变粗,就像是⼈胖了个啤酒肚⼀样,这也是为了左⼿⼿指要按的三个斜开⾳孔。
  装乐器的时候,我们会把⽀管接上底管⼀个较⼩的⼝;⽽底管的上端则是接吹⼝管(bacal or crook),也因为如此,⽀管的内管壁也很特别,为了避免吹奏时由⼝中所吹出的⽔⽓直接与⽊头接触,所以内壁是⼀层橡胶或塑胶(hard rubber or plastic)。
  三。长管(bass or long joint):
  装上⽀管后,接下来就是装上长管,它是在⽀管的旁边。长管的底部是衔接底管,它的顶端是衔接扬⾳管。
  既然它叫长管,顾名思义就是他的长度很长,的确,在这四节部份,它是最长的,它的按键也不像我们刚刚所说的底管及⽀管,有斜开⾳孔,它是藉采⽤杠杆原理的长按键盖住⾳孔。⽽它的内壁不会接触到吹奏时由⼝中所吹出的⽔⽓。
  ⼆、簧⽚
  簧⽚对任何簧⽚乐器来说,是⾮常重要的⼀环,因为每个簧⽚都有⾃⼰的特⾊,拥有良好的簧⽚,对演奏来说是锦上添花;但如果遇上不好的簧⽚,天才也可能变⽩痴,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不过不好的簧⽚可能在⾳准、吐⾳速度、⾳量、⾳⾊、好吹与否…任何⼀项中产⽣问题,举个例⼦好了:假如今天吹⼀⾸有很多快速吐⾳的曲⼦,但簧⽚在吐⾳⽅⾯反应相当迟钝,可能⾆头点到簧⽚不能马上发出声⾳,这样的状况就算曲⼦练⼀百遍,效果恐怕永远达不到“灵巧”的标准,这就是为什么对簧⽚需要严格的要求。
  (⼀)材料从哪来?
  ⼀般学双簧乐器的⼈最好学会⾃⼰做簧⽚。我们在习惯上也称簧⽚为⽵⽚,那簧⽚的材料是从哪⾥来的,难道我们台湾随处可见的⽵⼦就是制作簧⽚的材料吗?当然不是,⽽是⼀种叫”Arundo donax”的植物(*),虽然我们会说“⽵⽚”、“⽵材”,
但Arundo donax并⾮⽵⼦。我们取其茎(cane)做为簧⽚的材料。 Arundo donax主要产地在法国南部的Var distric,亦产在义⼤利、中美洲、南俄罗斯及中国⼤陆。⽽Arundo donax的茎需要长多久才能采收呢!?它要长到硬度够且颜⾊成⾦黄⾊,通常长到硬度够需要5——8年的时间,长到颜⾊变⾦黄⾊需要10——20年的时间。
  (⼆)步骤:
  如果不是很讲究或没有圆筒形⼑⼦(Bassoon Tube Cane Splitter)及刨⼑的话,⼀般是买已刨好且形状已裁好的⽵材。如果刚开始能⾃⼰裁⽵材的形状是最好不过,因为可以裁出⾃⼰需要的厚薄及尺⼨。
  1. 以圆筒形⼑⼦将cane的表⾯裁出4⽚,长度为116mm——120mm。再以刨⼑处理表⾯靳东风
  2. 前⾯所裁出的⽵材为长⽅形,需先浸泡⽔约5——6⼩时,以进⾏下⼀步骤。再⽤shaper裁出形状。Shaper有不同的尺⼨供⼈选择。
  3. 如果是买来的⽵材,也会有⼏种选择,⼀种是只处理到第⼀步骤,⼀种是处理完第⼆步骤,还有⼀种虽然处理到第⼆步骤,但表⾯依然有表⽪,需要⾃⼰处理。我⾃⼰是买已裁好形且表⽪已处理过(Gouged Shaped & Profiled),⽽且每家公司售出⽵材的厚度或长度不会只有⼀种,所以看清楚产品分类再选择⾃⼰所需要的。如果是以这⾥为第⼀步骤,就将⽵材先泡⽔半⼩时——5⼩时(各位⼀定很奇怪,怎么时间上差这么多,我只要汇聚不同的说法,我⾃⼰则是40分钟——两个⼩时)。
  4. 泡好了⽵材,将⽵材折⼀半,开始绑铜线,铜线的位置是有⼀定的距离,不过并不是全球统⼀数据,这就看个⼈,不过铜线绑的位置会影响簧⽚⾳⾊的。总共要绑三条铜线,我⼤概绑到第⼆条就插⼊成形器(Mandrel),之后再绑上第三条铜线,开始调整形状,尤其是最末端部位的成形,如果未处理好,插到吹⼝管,⼀吹便会有漏⽓的声⾳,所以我还会再绑上第四条铜线帮助成形,不过第四条铜线最后是要拆掉的。
  5. 绑好的簧⽚要让它风⼲,所以约放个3——5天,在这段时间,铜线会松动,所以要随时将铜线绑紧。
  6. 等到风⼲完后就是要绑棉线,这时我会先将第四条铜线拆掉。关于笙叩牟闹剩⼼崃摺芙⽲…等,我的⽼师则是要求我⽤棉线,绑好线后再以指甲油或相⽚胶固定(有没有觉得很神奇!?指甲油可以拿来固定,所以我的指甲油不是擦我的指甲)。
  7. 接下来就是要削簧⽚,在削之前先要将密闭的前端剪断,我则是⽤Reed Tip Cutter(专门剪断前端)。有了开⼝再插⼊⼀个⼩块的塑胶板,便可开始削。簧⽚中间是较厚的,放在灯下看,会看到较深的颜⾊;前端最薄,与吐⾳有关。⾄于整个簧⽚的厚度的问题,就跟个⼈的习惯有关,我就不在此赘述。
  8. 削完后要进⾏细部调整,这就要拿到乐器上试吹,可能长度要再剪、太厚了要再削,甚⾄是需要调整簧⽚开⼝⼤⼩,这就要调整第⼀条或第⼆条铜线。
  簧⽚的学习除了⽼师的指导外,还要靠⾃⼰经验的累积,所以刚开始很容易失败,有些簧⽚还会失败于“意外”,像是在成形时裂开或削的时候削坏了。⽽最后的调整更需要耐⼼,例如会遇到簧⽚⾼⾳或低⾳不好吹、⾳⾊太闷或太亮、⾳准太低或偏⾼……等等问题。有⼈会问,为什么不买乐器⾏卖的现成簧⽚!?除了价格因素外(价格从500——800皆有),簧⽚也不能当场试吹,如果有问题,还是需要再调整,所以我觉得会削簧⽚才等于是“真正的吹奏低⾳管”。虽然有塑胶材质的⽵⽚,不过那也不是⼤量的使⽤,因为⾳⾊上和真正的簧⽚还是有很⼤的出⼊。
  三、早期的巴松(The early bassoon):
  早期巴松泛指⽂艺复兴时期后的巴洛克时期⾄1800年)(古典乐派初期)。这时期的乐器开始⽐较像现在的低⾳管,但是跟现在的乐器⽐起来,显的“阳春”很多!现在就先介绍巴洛克时期的巴松:
  (⼀)巴洛克巴松管(Baroque Bassoon):
  1. 历史起源:
  我们⽆法确切的说出什么时候从dulcian演变成巴洛克低⾳管,但也⼈指出在1650年时,巴洛克巴松管取代了dilcian。麦大成
  我不太赞成这样“确切”的说法,但有另外⼀个说法,我倒觉得蛮合理的。根据1698年德国⼈Christoph Weigel的雕板画,他画了⼀位乐器制造者的⼯作室,制造者⼿上拿著dulcian,旁边却有⼀⽀巴洛克低⾳管,所以我们可以知道dulcian和巴洛克低⾳管的使⽤年代是重叠的,当时的演奏者可以选择他们要使⽤dulcian还是巴洛克低⾳管,由此我们可以去探究⼀些有趣的事:dulcian之所以被继续制造,是因为它长期被使⽤,演奏者也习惯这项乐器,⽽且价格⽐巴洛克低⾳管便宜;反观巴洛克低⾳管,虽然制作上⽐dulcian精巧,相对的确⽐较复杂,价格贵,演奏上也同样与dulcian⾯临⼀些限制,所以并没有特别的好。
万泉河
  2. Harmen Hals的⼀幅画:
  巴洛克巴松管跟dulcian最⼤的不同在于巴洛克巴松管开始像现在的低⾳管⼀样可拆成数节(⼤部份的dulcian是⽤⼀块⽊头制成,可说是⼀体成形),这样在携带上⽐较⽅便。最早出现这种可拆成⼏节
的巴洛克低⾳管是在法国,不过却只能拆成两节。最早能拆成四节的巴洛克低⾳管,发现的来源很有趣,是⼀幅画,由Harmen Hals所绘(*),时间约在1660年,位于现在德国的Aachen(亚琛)。这种由图画去研究乐器的历史演进,在⾳乐学⾥属于“⾳乐图像学”,它可以弥补⽂字记载的不⾜及缺乏,像我们⽅才曾提到德国⼈Christoph Weigel的雕板画,说明了dulcian与巴洛克低⾳管并存的情况,所以说图像学可说是⼀种“历史上的证据”。
  我们再回到Hals的画,此时期乐器,扬⾳管已有装有性质的环,长管(ling joint)上也加上了按键,⽀管(wind joint)加厚管壁,因为有斜开⾳孔的缘故。在造型还有⼀点⾮常有趣,扬⾳管的部份,有球根状的造型,最低⾳也跟现在乐器的最低⾳⼀样(低⾳谱表下加⼆间的降B)。⽽且此时的乐器采槭树制成,重量较轻,⾳孔也开的较长。
  3. 三键式巴洛克巴松管:
  三键式的巴洛克巴松管,现今推测所存在最早的应为J.C. Denner在纽伦堡所改良的,1684年他模仿了法式⽊笛及双簧管的造型⽽制成巴松管,他所改良的巴洛克巴松管影响了后来的法式低⾳管。
  还记得我们前⾯刚提到的1698年德国⼈Christoph Weigel的雕板画,雕板画的主⾓据推测有可能就是J.C. Denner。Denner所改良的低⾳管除了在扬⾳管部份有球根形状外,它的吹⼝管也⽐较长,并配上厚⽵⽚;⽀管的形状有点像是双簧管的车⼯技术,这样⼦的⽀管,管⾝⽐较细,后来并不采⽤,所
以现在的低⾳管的⽀管⽐Denner的⽀管要粗。
  ⾄于这三个按键代表能按出这三个⾳:F、D、B1-flat(降B),其他的则靠⼿指按⾳孔了。
  4. 四键式巴松管:
  G-sharp键(升G键)的加⼊,使得低⾳管正式迈向四键式。第四个按键加⼊的时间约在1700年左右,然⽽却有⼈认为第四键的加⼊应该在1751年,因为这说法是根据1751年所出版的”The Encyclopedia of Diderot & d’Alembert”(法国百科全书)⾥的⼀幅图画,这幅画⾥的低⾳管为四键式的,这个说法我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实在说不出书的出版跟第四个按键出现的时间有什么关联,只能说这本百科全书也许展⽰了当时最新型的巴松管。因此有⼈做了另⼀种推测,四键式巴松管1680年⾄1730年间产⽣。
  根据Grove⾳乐辞典的内容,四键式低⾳管⾸先出现在1705年阿姆斯特丹⼀家乐器制造商Rykel的商务名⽚(trade card)(*),不过也有说法是1699年。总之四键式低⾳管出现的年代似乎是有了个范围。
  Mozart的第⼀⾸管乐协奏曲,便是为巴松管所作,于1774年完成,当时的低⾳管便是四键式的。
视频⽹址:v.youku/v_show/id_XNjM0MDA2Mzky.html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1:2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73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乐器   铜线   部份   需要   开始   形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