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邀赴京重温《讲话》

2012.08
五月的昆明本应暖风吹拂、春意盎然,但连续的干旱使这座闻名遐迩的春城也过早地跑步进入夏天,到处热浪滚滚。16位少数民族作家满腔豪情,意气风发,准备踏浪赴京。5月19日至24日,鲁迅文学院第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代表着55个民族的55名少数民族作家重返母校,重温《讲话》精神,我省的16位少数民族作家就是应邀赴京参加系列活动。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2010年1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刘云山部长代表党中央到鲁院看望即将结束学习的“鲁十二”全体同学,并发表重要讲
应邀赴京重温︽讲话︾
纳张元
金山网镖6文
/图
文学·散文空间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08
DALI 话。他勉励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珍惜我国民族文学事业发展面临的极好机遇,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植根民族传统、汇入时代潮流、创作精品力作,为中华民族的
伟大进步写史立传。云山部长郑重承诺:两年以后,再请大家回来汇报创作成果。两年过去了,云山部长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他委托中国作家协会以“我们曾经有约: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学习《讲话》专题培训班”的形式,如期召回鲁十二代表着55个民族的55名少数民族作家,参加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解放军总政治部、鲁迅文学院、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组织的学习《讲话》系列活动。
云南省委领导十分重视此事,5月17日上午,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赵金部长亲自与即将赴京的16位作家亲切座谈,并在连云宾馆设宴送行。赵金部长说:70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引
下,云南一代又一代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坚持
“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投身人民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从中汲取题材、
主题和诗情画意,创造了一大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今后,我省广大文艺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更好地以《讲话》精神为指导,从建设“两强一堡”的实践中,发现、挖掘文艺创作主题,以敏感的艺术触角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从而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真正做到为时代写史,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言。他希望赴京的16位作家珍惜这
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领悟,自觉在今后的创作活动中实践《讲话》精神,把传播民族精神与书写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体现时代潮流、感应时代脉搏、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充分发挥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独特作用。要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广阔的社会视野和丰厚的人文情怀,努力开展极具民族风格和个人特的文艺创作活动,让自己的艺术才华在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中绽放夺目光彩。
5月19日下午,16位作家怀着激动的心情飞抵北京机场,鲁院教务主任、鲁12班主任温华老师、孙吉民老师亲自到机场迎接,并已等候多时。回到鲁院,大家分别入住当年学习时各自的温馨小屋。两年不见,到处是老师同学的惊呼声,开怀大笑声。小小鲁院,果然装不下来自56个民族的惊喜和欢乐。
5月20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人民大
会堂召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主持。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出席座谈会,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讲话。鲁十二全体学员参加了座谈会,作家、评论家张炯、白刃、李迪、雷达、杨红樱、朱向前、王树增、鲁若迪基、郑小琼等先后发言。会后,学员们对铁凝主席所作的《在人民的创造中实现文学的创造》专题报告反响强烈,大家一致认为,铁凝主席的讲话有两个方面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一是铁凝主席说:在《讲话》中,有一个词处在核心的、关键的位置,这个词就是“人民”。“人民”是《讲话》为中国文学指明的出发和前往的地方。从延安文艺
座谈会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人民”始终鲜明地镌刻在中国文学的旗帜上,为中国文学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广大作家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文学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文学的进步。中国文学繁荣发展的光辉历程,也正是作家们与人民同心、与人民同行的历程。二是铁凝主席深入阐释了文学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本来就是浩瀚的江海,人民的创造和实践永远大于个人的想象,我们面对的是巨大不竭的源泉,这是时代和人民对每一个心怀壮志的作家最慷慨、最丰盛的馈赠。无论古今中外,深入生活都是每一个对自己的创作负责任的作家的必修课。这门课对我们现在的作家来说尤为必要。我们要迈开双脚,走出家门,老老实实
做学生,向众学习、向生活学习,走向田野大地,去经历风雨、去认识世界。深入生活、贴近生活,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创作素材。这是包含理性与情感的复杂的认识过程,同志在谈到
文学·散文空间猿猿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08
把印有55位少数民族作家签名和手印的织锦送给专程来探望的刘云山部长
这个问题时特别强调思想感情的变化。我们要像同志所说的那样“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什么是“了解”和“熟悉”?不是仅仅听到新鲜的故事、掌握表象的细节,而是与人们发生思想感情的深入交流。让我们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中间、扎在人民生活的大地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人民而写、为时代放歌,共同迎接社会主义文学更加繁荣的明天。
5月20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
记处书记李敬泽给鲁十二全体学员作《当前中国的文学形势》专题报告,他重点介绍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还与学员一起分享了他学习《讲话》的深刻体会。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作《重温<;讲话>:文学的几个关键词》的专题
报告,他深入分析了“大众”、“生活”和“典型”三个关键词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并告诫大家要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土壤,生活是一切文学作品的母体,作家的心要贴近生活,为人民大众勤奋创作。很多人生活舒适了,却没有了创作的动力和独特感受。他特别引用北宋大儒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激励大家,希望少数民族作家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
5月21日上午,参加鲁迅文学院专门为鲁十
二组织的“我的生活,我的文学”中青年作家学习
《讲话》座谈会,大家畅谈两年来的生活和创作,特别是鲁院学习给自己的生活、创作和人生道路带来的深远影响。两年前四个多月的集中学习,让每个学员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升。鲁院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更多的是着眼于学员的未来
文学·散文空间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08
DALI 长远发展,给学员以持久的助推力和发展后劲。51场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大大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提升了我们的综合素养,让我们站在了新的思想高地,增强了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赋予了我们
少数民族题材的文学作品崭新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灵魂,让我们终生受益。大文化课的设置理念,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我们高远的文化眼光。过去我们总是局限在本民族的文化迷宫里兜圈子,在鲁院的学习让我们到了文化参照,学会了更好地回望我们自己的民族。既看到我们民族文化中鲜活、蓬勃的生命活力,又看到它们与生俱来的局限性,让我们有了一种民族自省精神,客观冷静地来重新认识、重新审视我们的民族文化。回到各自民族中的两年中,我们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发现在民族文化中有许多被假象遮蔽了的优秀成分,一直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它们是沙子里面的黄
金,十分珍贵。比如:巫术活动一直被我们简单地
斥之为封建迷信而不屑一顾,现在我们认识到,各民族的巫师,那些萨满、毕摩、东巴等,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人,还是本民族的文学家和心理医生,在缺医少药的山寨,他们不仅能缓解山民们的生理痛苦,还能慰藉人们的灵魂,人心。这些被遮蔽的文化因素,需要我们去重新辨识,重新开掘,重新提炼。5月21日下午,与白刃、邓友梅、张炯等老作
家座谈,白刃(94岁)和邓友梅(82岁)主要以见证人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畅谈了对《讲话》的认识和体会。老作家白刃著有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南洋漂流记》、《白刃小说选》、《白刃剧作选》,诗集《野草集》,话剧剧本《兵临城下》,战斗通讯《无敌英雄》,传记文学《元帅纪事》等,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亲历者。
他说自己幼年即入私塾读书,1932年到菲律宾谋生,当学徒、做工、卖报。1935年入华侨中学半工半读,1936年任《华侨商报》译员,1937年回国,次年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分配到山东八路军一一五师,历任参谋、报纸编辑等职,后来任《山东画报》主编。1945年到东北,曾任丹东广播电台台长和几种部队报纸主编,新华社前线分设记者,参加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1936年开始写作,第一篇作品短篇小说《饥饿的孩子》发表于马尼拉《华侨商报》星期副刊,写一个受希特勒迫害的犹太儿童在柏林流浪的故事。1951年完成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茅盾曾为此书作序。作品出版后多次遭到不公正批判。于是,他就详细介绍每次批判的主要观点,因为讲得太长,就中途打住了,他不好意思地说,他年纪大了,有点老年痴呆,记性不好,思路不清,讲得很混乱,该讲的没讲,讲过的又会反复讲,请大家原谅。说得很真诚,满脸愧,绝不是客套话。八十二岁的邓友梅每次出现都是那么酷,拄着手杖,醒目的戒指,洋气的墨镜,古典的唐装,灰白的板寸头,一看就是个精明强干的老头。他首先申明,白刃比他强多了,他痴呆得更加厉害。他首先介绍了自己曲折苦难的人生经历和创作体会,然后深有感触地说,搞清文学艺术为什么人服务很重要,否则就很可能是自娱自乐,自说自话,引不起读者的共鸣。抗战时期,他在新四军文工团当文艺兵,当时有人提出文艺也要学习西方艺术,于是就移植了一个西洋剧,反映的是苏联红军打击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故事,演员们演得很卖力,平时看演出战士们的热情都很高,掌声雷动,口号声不断。这一次却
鸦雀无声,一点动静都没有,文工团长心里发毛,叫邓友梅到台下问一下,出啥事了。一个连长告诉邓友梅,我们分不清哪是苏联红军,哪是德国法西斯,不知谁死了该鼓掌,所以大家都不敢随便乱鼓,害怕鼓错了。他的整个讲述机敏智慧,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张炯则纵横古今,旁征博引地分析了中华一家亲、民族大团结的见解。他强调说,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地图,也正在
改变中国文学史。
5月22日下午15时许,刘云山同志来到鲁
院,在教学楼前亲切地与身着各具特民族服装
的学员们一一握手,向大家问好。整个校园萦绕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
文学·散文空间猿缘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08
2xxpp
在座谈会上发言
着欢声笑语,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李冰书记主持会议,首先是由来自不同民族的作家们也交流了学习《讲话》的心得体会,畅谈了对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的思考:维吾尔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纳西族作家蔡晓龄、藏族作家次仁罗布、蒙古族作家贺西格图、普米族作家鲁若迪基、彝族作家纳张元、仡佬族作家肖勤、壮族作家严风华、回族作家冶进海代表学员先后发言。鲁若迪基在题为《发展中的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发言中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保持同人民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每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具有的操守。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书面文学,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培养下,从无到有,有了长足的发展。”蔡晓龄的发言题目是《发出我们最独特的声音》,她说:“丰富神奇的地域文化资源是我们受用终身的精神财富,伟大历史变革和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是培育
我们想象力与激情的沃土,生动复杂的人物命运
说明文的结构是我们追索生命哲理和生存意韵的深刻素材。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才是我们少数民族作家的立足点和写作的真正意义所在。”纳张元则围绕《民族性的坚守与超越》展开发言,他说:“70年前,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了文艺民族化、
大众化的命题。但长期以来,民族文化有意无意地被边缘化,甚至常常被误读。我们不仅要弄清楚‘民
族性’这一概念的内涵,还要重新辨析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民族文化中有许多被假象
遮蔽了的东西,它们是沙子里面的黄金,十分珍贵,需要我们去重新认识和发现。民族性的旗帜还能飘多久,不在于我们坚守的决
心有多大,而关键看我们适应变化的能力有多强。在全球化的现代语境中,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坚守和张扬民族性,同时又要突语言文字应用
马鞍山号
破和提升民族性,把民族与时代结合,民族与世界结合,将民族文化中具有普世价值的优秀成分挖掘出来,提炼升华后再加以发扬光大。”听了学员们的发言后,刘云山部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学员们的发言很精采,同时要求大家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众作为表现主体和服务主体,树立大众情怀、体察众愿望,深刻反映各族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展示各族众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要大力弘扬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题,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创作,用各种文学形式反映各民族平等团结、亲如一家,反映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相互离不开的血肉关系,促进民族之间的平等友爱、团结和睦。要自觉以生活为源泉,把社会作为最好的课堂,把众作为最好的老师,积极投身“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增强实践感悟、丰富生活体验、汲取智慧营养,在植根众、扎根生活中获得鲜活生动的文学素材和创作灵感。要把加强学习、提高修养作为毕生功课,积极学习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广泛吸纳各民族优秀文明成
文学·散文空间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17: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6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民族   作家   人民   文学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