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舌为心窍的原理

【推荐】舌为心窍的原理
舌为心窍,亦称心开窍于舌,是指舌的变化与心的功能关系密切,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及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作为生物的社会窍穴也,空也(《说文》),即孔窍、苗窍。五脏主五官,是指五脏的功能活动与人体的感觉有关。人体面部五官七窍,其中目、鼻、耳、口皆为孔窍,为人体的感觉器官,分别为肝、肺、肾、脾所主,而与人体视觉、嗅觉、听觉、味觉有关。舌为中的主要器官,是有许多横纹肌组成的一个肌性器官。其虽非孔窍而中医学亦称之为心之窍,其理有四:其一,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互联系,《灵枢。经脉》说手少阴之别,循经入心中,系舌本。其二,心主血脉,而舌体血管丰富,外无表皮覆盖,故舌较面部更能灵敏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其三,舌粘膜上分布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在乳头之间有许多味蕾,因而舌具有感受味觉功能。心主血脉,心之气血通过经脉上荣于舌,使之发挥鉴别五味作用。因此,舌虽非孔窍,因其与感觉有关,故与其他四窍归四脏一样,将舌归为心之官窍。如《千金要方》曰:舌者心之官,故心气通于舌。《灵枢。脉度》亦云: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能知五味矣。其四,
建院附中
大卫克劳斯舌与言语、声音有关,如《灵枢。忧恚无言》说:舌者,音声之机也。舌体运动及语言表达功能依赖心神以统领,而语言功能则能反映心主神志功能正常与否。综上所述,舌与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心的主血、藏神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润柔软,运动灵活,语言流利,味觉正常。在病理上,若心有病变,亦可从舌反映出来。如心阳不足,可见舌质淡白胖嫩;心阴亏虚,则舌质红绛瘦小;心血不足,则舌白薄
瘦;心火上炎,则舌红生疮,或见木舌、重舌;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心主神志功能失常,可见舌卷、舌强、语蹇,或失语等症,如《灵枢。五阅五使》说:舌者,心之官也。心病者,舌卷短。明代章潢在《图书编》中说:舌为心之苗,心气通则舌知五味;心病则舌焦卷而短,不知五味矣。由于心与舌之间在生理上病理密切相关,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心主脉,在窍为舌。杨云峰在《临证验舌法》中说:舌者,心之苗也。白棉花 电影
应当指出,舌除与心关系密切外,其与脾、肾、肝等脏亦有联系。如《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世医得效方。舌之病能》说: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旁,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肾之津液出于舌端,分布五脏,心实主之。又《灵枢。经筋》曰: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手少阳之筋,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可见,人体内在脏腑皆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与舌相连,脏腑精气上荣于舌,而脏腑病变亦反映于舌。故此望舌不仅可以察知心脏气血的盛衰,而且可推知其他脏腑的病变。
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说:舌为心之苗,而居口中,脏腑之气,发现于口者,多着于舌,故察舌可以诊知脏腑诸病。杨云峰在《临证验舌法》亦云: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根系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此即中医望舌以诊全身脏腑病变的原理之所在。故此《望舌遵经。望舌诊法提纲》指出:心者生之本,形之君,至虚至灵,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其窍开于舌,其经通于舌,舌者心之外候,是以望舌可测其脏腑经络、寒热虚实也。the world浏览器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创始人是?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3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46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功能   心主   脏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