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法

    截短侧耳素
朱莹                  分析化学              S1*******
摘要:电泳electrophoresis)是指带电荷的溶质或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电泳不仅作为一种现象,而且作为一种技术方法得到不断发展。从界面分离到各种区带电泳,开辟了混合物的电泳分析的可能性。电泳不仅适用于蛋白质[12]、核酸[3]、糖[4]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析,而且也能用于氨基酸[5]、手物[6]、维生素[7]、有机酸[8]的分离分析。毛细管电泳在分离机理和液相谱之间有互补性,已越来越多地替代HPLC法用于有关物质的检测。本文详细介绍了电泳法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
关键词:电泳、毛细管电泳、实际应用。
电泳法的基本原理
电泳(electrophoresis)是指带电荷的溶质或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利用电泳现象将多组分物质分离、分析的技术叫做电泳技术(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可以实现电泳分离技术的仪器称之为电泳仪(electrophores
ister[9]
物质分子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带电,即所带正负电荷量相等,故不显示带电性。但是在一定的物理作用或化学反应条件下,某些物质分子会成为带电的离子(或粒子)。不同的物质,由于其带电性质、颗粒形状和大小不同,因而在一定的电场中它们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也不同,因此可使它们分离。
在两个平行电极上加一定的电压(V),就会在电极中间产生电场强度(E)
在稀溶液中,电场对带电分子的作用力(F),等于所带净电荷与电场强度的乘积:
F=q·E
这个作用力使得带电分子向其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分子会受到介质粘滞力的阻碍。粘滞力(F’)的大小与分子大小、形状、电泳介质孔径大小以及缓冲液粘度等有关,并与带电分子的移动速度成正比,对于球状分子,F’的大小服从Stokes定律,即:
滑线变阻器F’=6πrηυ
式中r是球状分子的半径,η是缓冲液粘度,υ是电泳速度(υ= d / t,单位时间粒子运动的距离,cm / s )。当带电分子匀速移动时: F = F’
  q·E = 6πrηυ
电泳迁移率(m)是指在单位电场强度(1V/cm)时带电分子的迁移速度:   
所以,
m=υ/E=q/6πrη
这就是迁移率公式,由上式可以看出,迁移率与带电分子所带净电荷成正比,与分子的大小和缓冲液的粘度成反比。
由电泳迁移率的公式可以看出,影响电泳分离的因素很多,如:待分离生物大分子的性质、缓冲液的性质、电场强度、电渗、持介质的筛孔。
二、电泳法的分类
原则上按电泳的原理来分,现在有三种形式的电泳分离系统:即移动界面电泳、区带电泳和稳态电泳或称置换(排代)电泳。
界面移动电泳可以确定带电物质的迁移率,并且能用来研究混合物的组成成分,但是它不能用来分离混合物,也不适用于研究低分子量的物质,主要用于蛋白质系统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方面。虽然它曾取得过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设备复杂,操作时间很长,不能完全地分离混合物的各个组成等一些不可克服的缺点,已逐渐为区域电泳所代替,并从而发展为许多新的电泳法。
区带电泳是在半固相或胶状介质上加一个点或一薄层样品溶液,然后加电场,分子在支持介质上或支持介质中迁移。支持介质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机械干扰和由于温度变化以及大分子溶液的高密度而产生的对流。但是支持介质有时会吸附不同分子或起分子筛作用(层析效应)而对分离起破坏或帮助作用。近50年来,固体支持介质可分为两类:一类如纸、醋酸纤维素薄膜等。它们是化学惰性的,能将对流减到最小。用这些介质分离主要是基于蛋白质的电荷密度。另一类是淀粉、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它们不仅能防止对流,把扩散减到最小,并且它们是多孔介质,孔径大小和生物大分子具有相似的数量级,能主动参与生物分子的分离,具有分子筛效用[10]
现国内外活化凝胶大多采用溴化氰法,但该法活化产生异脲键,易引起非特异行的吸附,在碱性环境中不稳定,且溴化氰毒性大,活化条件不易控制,活化时间超长可产生的有活性的氰酸酯迅速水解,导致偶联率下降而环氧氯丙烷法虽然鲜有人报道,但其毒性小,易操作,成烷胺键稳定性好,其带有的 -CL基团和环氧基团在活化时能使凝胶轻度交联,增加琼脂糖的强度 [11]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
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毛细管电泳是一种新型的区带电泳方法,又称毛细管区带电泳。它是在毛细管中装入缓冲液,在其一端注入样品,在毛细管两端加直流高电压实现对样品的分离,分离的样品依次通过设在毛细管一端的检测器检出。
稳态电泳或称置换电泳的特点是分子颗粒的电泳迁移在一定时间后达到一个稳态。在稳态达到后,带的宽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等电聚焦和等速点用应该是属于这一类[12]
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电泳:
1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醋酸纤维素是提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形成的纤维素醋酸酯。由该物质制成的薄膜称为醋酸
纤维素薄膜。这种薄膜对蛋白质样品吸附性小,几乎能完全消除纸电泳中出现的拖尾现象,又因为膜的亲水性比较小,它所容纳的缓冲液也少,电泳时电流的大部分由样品传导,所以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5μg的蛋白质可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因此特别适合于病理情况下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
醋酸纤维素薄膜分步电泳法不仅快速简便 ,检测灵敏度高 (检出限 0.1g/L) ,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尤其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样品 ,简便快速、 成本消耗低 ,可以作为 HP生产厂以及国家
药检部门 HP原料药质量控制的常规检测方法[13]
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自从1959RaymondWeintraub首次使用聚丙烯酰胺作为电泳的支持介质,特别是60年代初HjertenOrnstein中兴u980Davis发表他们的不连续电泳系统的基础工作以来,聚丙烯酰胺凝胶已成为目前生化实验室最常用的支持介质。由于它的分子筛效应,提高了电泳分离率,不仅能分离含有各种大分子物质的混合物,而且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特性,诸如电荷、分子量、等电点以至于构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又称天然状态生物大分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 PAGE)。它是在恒定的、非解离的缓冲系统中来分离蛋白质,属于非解离电泳。在电泳过程中仍然保持蛋白质的天然构想、亚甲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活性[14],因而根据其电泳迁移率,可得到天然蛋白质的分子量[15,1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具有以下三个优点:
1) 可以在天然状态分离生物大分子;
2) 可分析蛋白质和别的生物分子的混合物;
3) 电泳分离后仍然保持生物活性。
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在电泳过程中不仅取决于蛋白质的电荷密度,还取决于蛋白质的尺寸和形状。在连续缓冲系统中,主要取决于电荷密度;在不连续缓冲系统中,由于介质的分子筛效应,后二者有较大影响,见图。
蛋白质分子在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分离因素
酸性天然凝胶电泳可以研究HIV进入抑制剂ADS-J1的作用机制,进而研究艾滋病的防治[17]
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简称SDS电泳,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亚甲基分子量。与光散射、渗透压、超离心(沉降平衡技术)及层析方法(凝胶过滤)相比,它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操作简单,能在几小时内得到结果,有较高的重复性,且不需要非常纯的样品(取决于样品的组成和对结果的要求),是目前为大家所接受的用于测定亚基分子量的一种最好方法。这个方法可用于多肽分子量的分析,用于变性蛋白的分离以及仅仅溶解在离子去污剂中的膜蛋白和用层析方法分离的蛋白和酶的纯化控制。在临床实验室,尿蛋白的SDS电泳分析已被公认是肾脏疾病诊断的有用的工具[18]
对于小鼠脑蛋白的 S D S — P A G E银染, 常规方法中, 用玻璃 平皿效果最好,医用搪瓷盘次之,密胺塑料盘最差[19]
采用明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与衰老相关的内肽酶同工酶。通过改变电泳
分离胶中底物蛋白质浓度,可以使正染的蛋白质蛋白质标准条带和负染的内肽酶条带同时显现出来,从而了解内肽酶的表征分子量[20]
4、等点聚焦电泳
等电聚集,缩写为IEFEF,是6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种蛋白质分离分析手段。30多年来发展很快,成为当前一向电泳中具有最高分辨率的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蛋白质分子或其他两性分子的等电点的不同,在一个稳定的、连续的、线性的pH梯度中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和分析。所以利用等点聚焦技术分析的对象只限于蛋白质和两性分子。分析的条件是凝胶中有稳定的、连续的和线性的pH梯度。根据建立pH梯度原理的不同,梯度又分为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和固相pH梯度。后者是将缓冲基团成为凝胶介质的一部分,分辨率比前者高一个数量级[21]
5、双向电泳
双向电泳广义的定义是将样品进行电泳后,为了不同的目的在它的直角方向再进行一次电泳,如表:
双向电泳的种类
但是目前双向电泳大都是指第一向为等电聚焦(载体两性电解质pH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梯度或固相pH梯度),第二向为梯度SDS电泳。样品经过电荷和质量两次分离后,可以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等信息。分离的结果不是带,而是点。根据Cartesin坐标系统,从左到右是pI的增加,从下到上是分子量的增加。这是目前所有电泳技术中分辨率最高,信息最多的技术。
优点: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是目前 一可以从等电点和分子质量两方面将数千种蛋白质同
时分离与展示的技术,因而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已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主要技术手段专题学习网站.目前,已报道的双向电泳方法大多采用[22].
缺点: 它需要手工制胶和染,导致分析时间 过长,难以满足在线、快速、自动分析的要求[23]
血清作为一种复杂的体液成份,含有小分子、盐、 蛋白质等多种物质 ,而血清蛋白组分的改变能够新方法。血清中存在的大约10 000种蛋白 ,目前仅有 1 500 多个得到鉴定 ,这表明目前对血清蛋白了解还十分有限。因此 ,血清蛋白组学具有广阔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双向电泳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提高分辨率和重复性是双向电泳最重要的两个技术目标 ,而样品处理在实现以上目标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样品制备的方法。分别对血清进行处理 ,通过比较电泳结果 ,分析对血清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 ,可以为双向电泳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24]
6、免疫电泳
免疫电泳技术是基于抗原的电泳迁移以及与抗体的专一性免疫沉淀反应。在大部分电泳中,
样品中的抗原通过含有相应抗体的pH8.6的薄层琼脂糖凝胶,抗原在pH8.6时通常带强负电,而抗体在此pH不带电,不能迁移。抗原在含有抗体的凝胶中电泳时发生免疫反应。最初抗原过量,所以仅仅产生可溶性的免疫混合物,与抗原一起向阳极迁移。当抗原和抗体的浓度达到当量点时就形成大的、不溶性的免疫沉淀。各种免疫电泳沉淀的形状不同,大部分是锥体或火箭状,坐落于样品孔上。见图锥体的高度或面积与样品中抗原的量成正比。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37: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泳   分离   蛋白质   分子   样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