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eaglelake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05.14
【字 号】鲁政办字〔2021〕42号
【施行日期】2021.05.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董泽平【主题分类】地质灾害
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病毒分析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小世界理论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5月14日
 
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质量和现代化水平事关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我省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融合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共建共治,进一步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山东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科技先进、管理科学”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监测预测预警、应急救援、信息服务、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高,“防大震、减大灾,抗大震、救大灾”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十四五”时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三、重点任务
  深入开展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试点省份建设,在全省基本建成涵盖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监测预测预警、应急救援、信息服务、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六大体系的公共服务现代化框架体系,工作重心转向更加广泛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建设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
  1.调查风险底数。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要素全面调查,查明区域防震抗灾能力,建立全省和县域地震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编制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与
防治区划,完成国家第六代地震区划编制省域内基础性工作。加强沂沭断裂带、大中城市、近海海域等重点区域地震活动构造、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服务国土空间利用和重大工程规划。
  2.严格抗震监管。依法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深化地震安全性评价“放管服”改革,推广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应评尽评,落实全省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不低于七度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要求提高一档、抗震措施提高一度,加强乡村公共设施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和服务。加强减隔震等抗震新技术应用,强化超限高层建筑抗震防灾措施,促进城市抗震韧性整体提升。
  3.推进抗震加固。及时更新房屋设施抗震设防能力信息,加快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建设,完善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台账化管理制度,优先完成地震易发区重点区域抗震能力严重不足的房屋设施抗震加固,科学规划并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机制。
  4.扩大科普宣传。宣传、教育、科技、科协、应急管理、地震等部门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
传协同配合和资源共享。组建省市县多层级的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队伍,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推进“互联网+科普”和融媒体建设,推动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和科普产业化发展。深入推进科普宣教“七进”活动,着力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二)优化地震监测预测预警业务体系。
  1.优化监测站网。优化测震观测和地球物理场观测站网,增加地震多发地区监测站点密度,建设海岛地震观测台站,构建沿海地震监测站网,提升近海海域地震监测能力。强化地球物理场基准站点建设,增强地震异常信息捕捉能力。引进地震观测新技术新方法,实施监测设备升级换代,提高监测智能化水平。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2.强化预测预报。优化地震长中短临预报业务,构建重点地区断层模型。加强重点区域震情跟踪及预测研究,完善震例库和异常备注库。健全适于山东地震构造特点的地震预测指标体系,推进地震数值概率预测,提高长中短临预测水平。完善震情会商机制,建设智能震情分析会商平台,完善震后快速判定系统和地震预测评价体系,提升地震预测预报时效。
  3.科学发布预警。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和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建立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机制,规范发布程序。充分利用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应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手段,建设立体化传播网络和个性化接收终端,精准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实现到村到户到个人。面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地震预警定制化服务,不断拓展地震预警应用。
  4.建设专用台网。济南、济宁、泰安、菏泽等设区的市推进煤矿等专用地震监测站网建设,提升非天然地震监测能力。针对轨道交通、跨海特大桥、大型水库、超限高层建筑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油田、矿山、石化等重大建设工程,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或强震动监测设施,强化地震灾害风险防控。
  (三)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业务体系。
  1.加强应急准备。健全地震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和修订机制,健全地震现场工作队联动机制和现场队伍预置机制。重点推进Ⅰ类和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使用和运维管理。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粮食和储备、卫生健康、应急、地震等部门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做好防灾设施设备的统筹使用,保障“防大震、救大灾”基本需要。
  2.强化应急响应。构建“震前预评估、重点隐患排查,震时快速评估、开展烈度评定,震后破坏调查、服务恢复重建”业务体系。重点地区每年开展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健全地震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共享机制和震后灾情快速获取机制,提升地震应急技术系统快速响应能力,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提升救援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区域中心建设,强化培训师资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和应急保障条件建设。县级以上政府每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推进基层应急能力综合提升社区建设,提升基层应急基础能力。强化救援技术专家队伍、现场应急工作队伍、灾情速报队伍、志愿者队伍和第一响应人队伍建设,引导社会救援力量有序参与地震应急救援。
  4.震灾情景构建。立足重特大地震灾害,强化部门协同联动配合,编制巨灾应急预案,构建巨灾情景工作方案,开展应急任务与能力分析,制定完善应对措施,开展巨灾应急推演,强化底线思维,确保极端条件下的应急物资储备、通讯电力保障、医疗救援救助等基本生活条件到位。
  (四)健全地震信息服务业务体系。
  1.夯实服务基础。构建防震减灾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和专项服务体系,制定动态化服务事项清单和产品清单,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构建多层次聚合、跨领域治理的防震减灾信息服务数据中台,推进核心业务系统全面云化与深度融合,提升基础业务数据服务的精准度。
  2.创新服务产品。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地震行业深入应用,提升地震业务系统的泛在感知能力、分析研判能力、协同工作能力、精准服务能力,提升信息技术在业务领域的引领作用,不断形成创新服务产品。
  3.拓展服务领域。建设“智慧地震”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公共产品,实现省市县级政府决策类服务全覆盖,地震速报、强震预警、科普宣传等公益性信息重点地区全覆盖,对重点行业提供个性化定制的防灾减灾服务,基本建成智能普惠的信息服务业务体系。
中华奇石网
  (五)强化地震科技创新应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26: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24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震   应急   减灾   防震   建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