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枣庄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枣庄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豪杰视频通文章属性
打破银行垄断【制定机关】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09.09
【字 号】枣政办字〔2021〕48号
【施行日期】2021.09.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地质灾害
正文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枣庄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大企业:
 
    《枣庄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9日
 
美国阳光地带枣庄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质量和现代化水平事关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我市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时限为2021-2025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融合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共建共治,进一步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枣庄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科技先进、管理科学”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监测预测预警、应急救援、信息服务、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高,“防大震、减大灾,抗大震、救大灾”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市防震减灾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十四五”时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类别
  指标内容
  预期值
  地震   监测   预测   预警   能力
  地震监测能力
  枣庄及邻区达到1.0级。
  地震预警时效
  全市范围内实现秒级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公众覆盖率
  不低于90%。
  震后趋势快速判定时效
  震后半小时。
  地震   灾害   风险   防治   能力
  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完成量
  新完成不少于2项。
  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完成率
  实现应评尽评。
  地震风险评估和重点隐患排查完成量
  6个区(市)全覆盖
索爱w980i  科普阵地建设
  全市建成2个左右具有地震科普功能的场馆,10个左右地震科普宣传展室。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新命名不少于10所、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不少于10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企业不少于2个。
  中小学生地震科普普及率
  不低于90%
  地震   应急   救援   能力
  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完成情况
  不低于95%
  地震应急救援响应时效
  建成市级战区“2小时”救援圈、2小时紧急医学救援,12小时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
  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市级专业救援队伍不少于10支
  通信保障能力
  公网通信中断24小时内临时应急重点保障率100%。
  公共   服务
  面向公众服务事项
  不少于6项
  面向行业的专业服务
  不少于6项
  面向政府的决策服务
  不少于9项
  行业满意度
  不低于80分
  公众服务满意度
  不低于80分
  公民具备防震减灾科学素养的比例
厦门 雾霾
  不低于18%
 
  三、重点任务
  在全市基本建成涵盖地震灾害风险防治、监测预测预警、应急救援、信息服务、科技创新、社会治理六大体系的公共服务现代化框架体系,工作重心转向更加广泛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建设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
  1.调查风险底数。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要素调查,查明区域防震抗灾能力,建立全市和县域地震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编制地震灾害风险区划与防治区划,协助完成国家第六代地震区划编制市域内基础性工作。
  2.严格抗震监管。依法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深化地震安全性评价“放管服”改革,推广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应评尽评,落实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不低于七度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要求提高一档、抗震措施提高一度,加强乡村公共设施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和服务。
加强减隔震等抗震新技术应用,强化超限高层建筑抗震防灾措施,促进城市抗震韧性整体提升。
  3.推进抗震加固。及时更新房屋设施抗震设防能力信息,加快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建设,完善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台账化管理制度,科学规划并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机制。
  4.扩大科普宣传。宣传、教育、科技、科协、应急等部门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协同配合和资源共享,加强防震减灾科普阵地建设,组建市、区(市)两级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队伍。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推进“互联网+科普”,打造防震减灾科普融媒体平台,推动防震减灾科普产业化发展。加强涉震舆情监测引导。深入推进科普宣教“七进”活动,着力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
  (二)优化地震监测预测预警业务体系
  1.优化监测站网。优化测震观测和地球物理场观测站点建设。强化地球物理场基准站点建设,完善测防体系,增强地震异常信息捕捉能力。引进地震观测新技术新方法,实施监测设备升级换代,提高监测智能化水平。
  2.强化预测预报。优化地震长中短临预报业务,完善震例库和异常备注库。健全适于枣庄地震构造特点的地震预测指标体系,推进地震数值概率预测技术应用,提高长中短临预测水平。完善震情会商机制,加快智能震情分析会商平台应用建设,完善震后快速判定系统和地震预测评价体系,提升地震预测预报时效。
  3.科学发布预警。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和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建立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机制,规范发布程序。充分利用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应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手段,建设立体化传播网络和个性化接收终端,精准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实现到村到户到个人。面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地震预警定制化服务,不断拓展地震预警应用。
  4.建设专用台网。推进煤矿等专用地震监测站网建设,提升非天然地震监测能力。针对大型水库、超限高层建筑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矿山、石化等重大建设工程,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或强震动监测设施,强化地震灾害风险防控。
  (三)健全地震应急救援基本业务体系
  1.加强应急准备。健全地震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和修订机制,健全地震现场工作队联动机制和现场队伍预置机制。重点推进Ⅰ类和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使用和运维管理。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粮食和物资储备、卫生健康、应急等部门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做好防灾设施设备的统筹使用,保障“防大震、救大灾”基本需要。
  2.强化应急响应。构建“震前预评估、重点隐患排查,震时快速评估、开展烈度评定,震后破坏调查、服务恢复重建”业务体系。根据震情需要开展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健全地震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共享机制和震后灾情快速获取机制,提升地震应急技术系统快速响应能力,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提升救援能力。强化专业救援队伍培训和应急保障条件建设。区(市)政府每年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推进基层应急能力综合提升社区建设,提升基层应急基础能力。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救援队伍的集中培训,强化现场应急工作队伍拉动、灾情速报队伍联动、志愿者队伍和第一响应人队伍建设,引导社会救援力量有序参与地震应急救援。
  4.震灾情景构建。立足重特大地震灾害,强化部门协同联动配合,编制巨灾应急预案,构建巨灾情景工作方案,开展应急任务与能力分析,制定完善应对措施,开展巨灾应急推演,
强化底线思维,确保极端条件下的应急物资储备、通讯电力保障、医疗救援救助等基本生活条件到位。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40: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22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震   应急   减灾   防震   建设   发展   预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