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滕州市防震减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滕州市防震减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西塞罗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8.05.15
【字 号】滕政办发〔2018〕41号
【施行日期】2018.05.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地质灾害
正文
 
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滕州市防震减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滕政办发〔2018〕41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滕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滕州市防震减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15日
  硕岩无石笑声高
滕州市防震减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防震减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市地处郯庐、聊考两大强地震带之间,为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意义重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要求,为全面提升全市防震减灾能力,实现《山东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目标任务,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 防震减灾工作回顾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二五”期间,建成了地震数字化监测台网,完成了地震小区划,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应急救援等三大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市地震监测中心全面数字化升级,新建了省级规范的全省地震会议联席会议终端,莲青山测震台和荆泉水厂地下流体前兆观
测台的仪器设备进行了更换和维护。在东郭、大坞、张汪、级索、木石、滨湖6个镇布局7个地震烈度仪,组成了覆盖全市的地震预警系统。在全市21个镇(街)成立了由党委(党工委)书记负总责的领导小组,并在全市1203个行政村(居)设立了速报员,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三网一员”体系。
  (二)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全面加强。“十二五”期间,我市完成了地震小区划工作,探明了抗震不利地段。依据《山东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安全评价管理办法》,需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监管率达到90%以上,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管也正逐步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常态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民居抗震安全工程稳步推进,中小学校舍抗震能力全面提升。
  (三)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市印发了《滕州市地震应急预案》,配备了卫星通讯和供电设备,以及应急救援装备,规划建设了12处应急避难场所。以滕州公安消防支队为依托,建立全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体系,组建了19支专业应急救援大队。建立了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全市地震应急志愿者达5000余人。
  (四)防震减灾宣教工作成效显著。在日常宣传中,编写出版了《平安滕州》《防震减灾
平安常在》等丛书以及防震减灾知识小手册等宣传资料,并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网络、讲座等形式,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六进”活动;组织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在校大中小学生每年开展2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有效提升了社会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地震应急避险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市在姜屯镇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了防震减灾科普馆1处,创建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6个,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家。
  “十二五”防震减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当前全市防震减灾整体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仍然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我市地震系统人员编制较少,技术人员稀缺;前兆监测预报手段还比较单一,台网运维能力不足;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没有完全到位,城市老旧建筑地震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能力薄弱;地震灾情初步判别和获取能力有待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储备条件等应急保障建设有待加强,应急救援能力需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全社会动员机制有待完善,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防震减灾多元化投入机制仍需完善,社会资源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贡献不高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百花悬念故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立足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事业提出的要求,依据滕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滕州市防灾系统规划,建设防震减灾体系,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和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领导体制和地震应急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三大战略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科技、依靠法治、依靠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切实保护人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富裕美丽文明新滕州提供防震减灾服务。
  (二)基本原则
  1.融合发展,服务社会。坚持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服务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满足人民众日益增长的地震安全需要。
  2.以人为本,众参与。坚持以人为本,拓宽社会公众参与防震减灾的有效途径,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防震减灾。
  3.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服务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农民自建房抗震设防工作,落实农村民居抗震改造政策措施,统筹城乡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推动城乡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均衡化发展。
  4.强化基层,打牢基础。坚持防震减灾需求导向,准确把握基层实际需求,防震减灾工作重心下移,不断夯实防震减灾基层基础。
  5.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坚持全面系统谋划,加强防震减灾资源科学利用和有效整合,循序渐进,讲求实效,优先解决关键领域的突出问题。
  (三)工作目标单车 pis
  到2020年,全市城乡具备抵御6级地震的能力,防震减灾总体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市地震监测能力显著增强,建成自动触发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系统;地震工程基础性探测及其成果应用获得新进展,全市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完备的地
震应急救援体系和救助保障体系,防震减灾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防震减灾工作进入全省前列。
男男
  1.地震监测效能有效提升。地震测防“三网一员”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统筹社会地震监测资源,完善和发展地震信息共享平台,向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提供地震预警服务,地震速报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
  2.城市地震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面落实《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积极开展地震小区划成果的转化利用。
  3.农村民居抗震措施得到落实。至少建成1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项目。全面推广农村民居建筑抗震技术,有计划地开展农村民居建筑工匠培训。
  4.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稳步提高。健全和完善各类、各级地震应急预案,实现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常态化,发展壮大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充实地震应急储备库,继续完善我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提升灾情获取和速报评估能力,增强政府对突发地震事件的科学处置与决策水平。
  5.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全面提高。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的“六进”活动,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知晓率达到90%以上,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100%,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申报国家级及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地震安全示范企业。
  三、工作重点
  (一)健全地震监测预测预警体系
鱼的资料  1.开展地震预测预警项目。建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系统,面向社会公众、生命线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快速提供地震烈度速报、预警和紧急地震信息服务。深化地震、国土、水利、教育、人防、气象、通信、安监等部门合作和资源共享机制,拓宽获取地震预测预警信息的渠道和范围。规范程序、量化指标、细化内容,提高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增强地震监测效能。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台网的运行维护能力。继
续推进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在重点地区和监控空白区新增观测手段,依法落实地震监测实施和观测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基层业务人员技术培训,稳步提高地震台网运行质量和产出效率。做好矿震监测与灾害预防,推进防震减灾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公共服务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2:27: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22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震   防震   减灾   能力   应急   监测   建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