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系要义与核心命题

新时代供给结构性改革的体系要义与核心命题
东京甩尾作者:刘文勇
来源:《学习与探索》 2019年第2期
    摘要: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来,其内容体系和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据典梳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系要义,需要深刻领会其核心命题,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均衡思想的重要发展成就,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问题导向思维的理论品格在当代治国理政实践中的创新性成果,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完成历史任务中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有机对立统一逻辑关系的必然要求,是经济思想史中宏观调控理论的重大创新。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一轮扩大开放;产业结构升级;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0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19)02-0143-08
    基金项目:
    黑龙江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新型智库研究项目(18ZK054)四氯化碳萃取碘
富田事变
    作者简介:
    刘文勇,1975年生,黑龙江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经济学博士。铁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发展历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家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形成了值得称赞的中国经验。然而,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出现了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新情况。传统投资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投资收益率下降,世界范围内的中国产品利润率水平不断降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渐失,国内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与此同时,中国已在渐进式改革开放红利下成长为中等偏上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提升的同时,国内生产能力却无法有效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矛盾凸现,大量国内消费力向国外流出,影响了国内社会再生产循环,加之出口规模与水平的收缩,国内实体产业发展必然受损,长此以往的结果是国内产业衰退、整体消费能力下降,中国将有可能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因此,传统增长模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而以往的渐进式改革已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当前中国需要进行一场深入的触及生产力水平,能够实现生产力水平重大提升的改革。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引领时代发展趋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中国主动适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形势变化引发的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新变化的适机选择,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改革任务与方向、基本方法与政策路径,以及行
动准则等方面,深入研究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系要义,分别阐述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命题在马克思主义均衡思想、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上的重大创新性成就,分析其对当前新一轮扩大开放和对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系要义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
    重大思想理论的产生总是伴随着对时代重大历史任务的思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为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十三五”规划期建设,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改革举措。2015 年11 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和思路。应该说,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解决中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探寻中国经济改革未来发展出路,这次会议的时代背景也正是习近平首次观点明确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述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积累了一些突出的矛盾,“这些问题不是周期性的,而主要是结构性的。要解决我国经济深层次问题,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1]154,“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更高水平发展,是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经的阶段”[2]239-240。一直以来,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主动作为是我
党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在目前阶段的深化改革举措,也是需要更大勇气开展的不同于以往的创新性改革举措,更是新时期实现赶超发展的战略性改革举措。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来自于多方面,但根本在于创新力不足,未形成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和消费意愿,而创新力不足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生产供给方面的能力缺失,追其根本主要在于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与均衡性存在问题。因此,改革的根本性所指必然落在供给侧与结构调整,这就要求中国的这一轮改革既要保持适度扩大总需求,同时更为关键的,要通过调整落后的与失衡的产业结构,实现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的真正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从生产端入手,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1]15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2]252。习近平一系列关于以创新形成有效供给、以结构升级适应需求变化、以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要的连贯性逻辑论述,为我们清晰地揭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
    改革是一场扬弃的过程。习近平在2015年12 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详尽地部署了“三去一降
红磷一补”五大任务,这次会议是对次年经济工作的全面部署,同时也是对今后一段时期内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性环节与主要阶段性任务的具体部署。当前改革工作的“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习近平在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参见《习近平:扎实把“十三五”发展蓝图变为现实》,新华网, www.xinhuanet//politics/2016-01/30/c_1117944519.htm。“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习近平在2016年5月1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参见《习近平供给侧改革的顶层设计》,人民政协网,b/c/2016-12-16/1220057.shtml。长期内,“既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又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发展新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获得更大主动”。习近平在2016年2月江西考察时的讲话,参见《习近平: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央视网,v/2016/12/17/ARTIpzzi90E7RRRn9lcw8pYy161217.shtml。2016年9月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提出“要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用3~5年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的讲话,参见《“供给侧改革”首次写入G20 峰会公报》,新华网,www.xinhuanet//fortune/2016-09/12/c_129277236.htm。习近平的上述讲话是在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后,对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做出的明确判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主要在于实现经济由低水平的供需均衡向高
水平供需均衡的升级,减产过剩的与落后的产能,增加优势的与新兴的产业,实现供给结构升级与动能转换同步发展。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方法与政策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一场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为提高供给质量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外部环境。”习近平在2016年5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参见《习近平: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新华网,news.hexun/2016-12-16/187369819.html。习近平结合中国国情,有针对性地指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方法是“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即在全局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开放综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政策路径与政策体系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里,我们讲所谓的“宏观政策要稳”即政府要依据宏观经济运行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政策效果必须锚定于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以便有利于推进改革的实施;而“产业政策要准”是指政策要瞄准实体经济对象,鼓励创新驱动与绿发展,积极利用外资与稳妥扩大对外投资,激活存量增长动力与补齐短板,这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精准的产业政策定位;而“微观政策要活”是指针对市场主体的微观政策要集中于营造宽松自由、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有效地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潜能,这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主体活力的微观政策定调;而“改革政策要实”是强调对经济增长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重点领域改革要落地生效,如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与金融体制
改革等,这是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效性;“社会政策要托底”即守住民生底线、做好就业与社保等工作,这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划定不能突破的社会成本边界,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属性。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准则
    准则是行动方向的保证。习近平辩证地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的讲话,参见《习近平: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新华网,www.xinhuanet//politics/2017-01/22/c_129457936.htm。一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即宏观调控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但也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不能顾此失彼;二是“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即将解决当前突出矛盾问题作为着眼点的同时,要注重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体制与机制,重点在于重塑经济在中长期的内生增长动力,把战术上的“歼灭战”与战略上的“持久战”统一起来;三是“要处理好减法和加法的关系”,即“三去一降”的“减法”是为了减少低端的无效供给,而“一补”的“加法”是为了增加有效的中高端供给,两者的“一增一减”要突出把握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症结所在,定向要精准、力度要得当、节奏要有度,避免过去减法的“一刀切”与加法的“强刺激”与“撒胡椒面”等不当做法;四是“要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即把握好供给和需求的辩证关系,切忌极端化与绝对化,明晰供给和需求管理都是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政府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做出对经济政策的抉择,而且两种手段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概率论发展简史
    二、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命题
    思想体系的灵魂是核心命题,掌握核心命题是深入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系要义精髓的关键。为此,需要全面地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整体联系性地学习和理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其未来仍将会不断完善和丰富,目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人民网,theory.people/n1/2017/1222/c40531-29722386.html。 一是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对主体地位与责任的明确;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宗旨的准确定位;三是明确坚持适应和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对内外部发展环境的科学判断与清晰认识;四是坚持在宏观经济运行调控中发挥好市场的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同时要与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作用相结合,这是对资源配置手段的清晰界定;五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完善宏观调控,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这是对当代经济工作主体任务的清晰界定;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加快部署和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等,这是对经济发展战略举措的明确;七是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坚持底线思维,这是对经济工作提出了需要遵循的重要方法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的、围绕以人民发展为中心的、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变化的经济工作主体任务。在完成这个主体任务过程中,需要运用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若干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举措中要一以贯之,在政府宏观调控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力度精准、措施得当、统筹考虑、综合施政。基于此,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命题总结为以下四点。
    核心命题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均衡思想的重要发展成就。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5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19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改革   发展   供给   经济   结构性   中国   需要   时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