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2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学案设计(有答案)

年级高一   班级        学生姓名          科目历史     制作人历史组     教导处审批     
专题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学习目标
1.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重点: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难点:对斯大林模式基本特点及其成因的认识。
2、自学指导与检测
自学指导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
自学检测及课堂展示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看课本135—136页完成右边方框中的问题。
1、背景 2.目的3.方针4.要点5.过程6.成就7.弊端(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勾画起来)
【即时训练】1.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写道:“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是(  A  )
A. 重工业的高速增长C.国民经济协调发展B.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D.注重思想政治
2.“二五”期间,苏联政府注意挖掘已建企业的潜力,同时大力发展本国机器制造业。到1937,机器进口的比重仅占苏联需求量的0.9%。这反映出( A  )
A.苏联经济具有高度独立自主性        B.劳动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
C.英美加紧了对苏联的经济封锁        D.苏联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2)农业全盘集体化
看课本137—138页完成右边方框中的问题。
1、背景 2.目的3.方式4.过程5.影响(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勾画起来)
解读)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国内经济文化落后,资金十分短缺,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可供借鉴,苏联领导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将全部生产资料收归整个社会所有,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排斥在社会主义之外。
【即时训练】1.1927,苏联农村爆发了粮食收购危机,国家采取从富农手中强行征购粮食的非常措施,为了应对粮食收购危机,防止整套以工业化为先导的现代化战略破产。苏联实施了(
A.固定粮食税      B.余粮收集制      C.大规模垦荒    D.农业集体化       
(三)斯大林模式
看课本138—139页完成右边方框中的问题。
1、结合同步练习册学习本小节知识点。
【即时训练】1.西方史学家认为:“办联在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①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忽视轻工业生产                  ④长期僵硬地执行计划指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931,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B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3.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认为: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不是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电视机或微波炉,而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这主要是因为( C 
A.苏联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        B.美国对苏联实行技术封锁
C.斯大林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D.苏联人排斥西方生活方式
深化拓展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特征及教训
1)形成原因
①根本原因:苏联在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下经济文化落后。
②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
③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
④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及个人迷信的残余。
(2) 特征①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实行完全公有。②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③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④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上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3)教训 ①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则。 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③制定农业政策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④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必须结合起来。
(难点剖析)斯大林模式与西方模式、中国特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
西方模式(英国)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社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爱读者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道路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制度
资本主义大农场
全盘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内阁制 、两党制
苏维埃体制 (高度集权)
一党制、终身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选择题
1.斯大林说:“我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苏联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因为该政策( D )          A.恢复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    B.不能使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    C.扶植和发展了小农经济形式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D.不能迅速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 C  )
A.是西方国家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忧虑
C.赞赏苏联大力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    D.认识到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3.在苏联近七十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年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约为600~800万。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D )
A.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    B.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
C.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    D.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
4.1952,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D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5.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B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苯溴马隆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6.粮食税实施初期,农民对政府并不信任农村中有一种被称为“背口袋”的人,他们从农村背着口袋贩运粮食到城市销售由于城市粮食缺口严重且供给很不平衡,“黑市”粮价不断抬高,为此
苏维埃政府( C
A.实施余粮收集制  B.实行实物配给制  C.恢复自由贸易    D.推行农业集体化
7. 《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某经济政策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 A  )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8. 苏联的工业化和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A   
工业化首先从重工业起步      ②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工业化带来严重阶级分化      ④工业化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
工程师。同年,苏联还向英美购买大量机器设备。这些现象说明(         
A.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B. 苏联社会制度吸引大批专业人才
C. 苏联工业化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                      D. 英美为缓解困境向苏联输出机器
10. 在斯大林的观念中,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军事力量)是衡量先进与落后的尺度,至于如何在社会诸层面的现代化及其协调发展等更广义的发展领域赶超先进国家则不在他的视野中。这一观念影响下苏联实施的核心政策是(  C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斯大林体制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 农业集体化方针
11.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D              
A. 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 权力高度集中,缺乏众监督
C. 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 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12.  “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并建起新型的国营农场,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农业的传统经营方
式和组织结构……但是,暴风骤雨般农业集体化为苏联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当时苏联进行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  D             
A. 满足战争需要                                 B. 协调国民经济的比例           
C. 推动农业发展                                 D. 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13.  布哈林1928年写道: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他认为苏联(  B             
A. 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B. 工业化建设要遵循规律
C. 经济建设应强化资本积累                                     D. 商品供求关系已经失衡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0:50: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1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苏联   经济   社会主义   工业化   农业   发展   模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