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调查摸底工作总结

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调查摸底工作总结
  篇一: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调查摸底工作总结
  篇一:机关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年终总结
  xx年度个人总结
  时光荏苒,xx年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临近尾声。一年来,在局、所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身努力,我成功从一名大学生转型为称职的国家公职人员,并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人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严格履职,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一年来,我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安排,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合理合法的处理了相关财会业务。
  一是认真做好财务报账工作。工作中,我本着客观、严谨、细致的原则,严格执行财务纪律,按照财务报账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进行财务报账。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对不真实、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敢于指出,不予报销;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
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通过认真的审核和监督,保证了会计凭证手续齐备、规范合法,确保了我所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准确、完整。同时,定期向领导汇报财会业务执行情况,积极协调财务室与其他科室关系,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二是有效加强日常财务收支管理。在校期间,本人系统全面的学习了财务知识,工作中做到了学以致用。一年来,我能积极主动的完成各月记账、结账和账务处理工作,准确无误的填报月度、季度、年终各类统计报表,并按时报送。较好的完成了往来银行间业务、税务申报与缴纳及其他各类日常费用的缴纳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积极参与  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工作开展多,经验总结少,导致效率低下,事倍功半现象时有发生。我将虚心学习周围同事先进的工作经验,勤于思考、加强总结、提高效率,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是日常事务性工作多,深入学习研究财务相关管理办法及工作制度少,工作有广度,没深度。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奋努力,力争更好地完成各项
目标任务,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篇二:事业单位调研摸底报告
  澄城县事业单位调研摸底报告
  一、  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事业机构457个,其中,全额事业单位390个;差额事业单位26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32个;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9个,包含乡镇事业单位41个,全额事业单位40个,自收自支单位1个。教育系统事业单位203个。全县共有事业编制7126名,其中,全额事业编制5986名;差额事业编制693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288名;企业化管理事编制159名,包含乡镇事业编制461名,全额事业编制461名,自收自支8名。实有在职人员10480人,其中,全额拨款8270人;差额拨款1205人;自收自支705人;企业化管理300人,包含乡镇实有在职人数431人,全额在职人数423人,自收自支在职人数8人。乡镇事业编制出现空编现象。
  二、  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机构庞大,人员过于臃肿。我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县财政供养人员的85% ,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随着事业单位职能的弱化,一些事业单位人员整天无事可做,在编不在岗、混岗现象时有出现。2、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
员缺乏,一定程度影响了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县卫生系统,在这一两年中,虽然通过面向社会招聘等方法,使医资、医技、医质有所提高,但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旧比较突出,全县
  卫生系统,工勤人员就有123人之多,占全系统在职人员的10%,编外聘用人员有228人之多,占全系统在职人员19%。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培训不足,有些卫生院中防保人员为非专业人员,使各项预防保健任务的落实受到影响,给农牧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隐患。诸如向卫生系统一样,县教育系统、文体系统以及各乡镇事业站所,也都因缺乏专业教师、专业演艺人员及技术人员等原因,使本职工作开展被动,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不高。
  3、部分事业单位政事不分。一些单位名义上是成立了事业单位,但其实是一个单位的内部科室,需要用事业单位的名义就用,这种现象以党政机关所属居多。如水务局下属的防汛抗旱办、城建局下属的招标办等,以及一些大单位系统的培训中心(培训科)等,这些部门单位即以行政面孔行使行政权力,对社会进行干预,又以事业单位的名义进行经营,因其附属于不同政府机构的性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垄断,导致市场分割和资源浪费。
  4、具有事业单位身份却不具备事业单位资格。目前我县有部分事业单位缺乏独立法人资格,投资主体单一,不能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能依附于行政主管部门,靠吃财政饭生存,尤其突出的是乡镇各事业站所。XX年,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进行完后,各事业站所合属分为五大办公室,由一个乡镇的分管理领导具体负责工作,没有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造成行政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财务不分、人员混用、办公地点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
  5、事业单位缺少活力。事业单位本来是人才、知识、信息,最集中、最活跃的地方,但实际上没有焕发出应有的生机,没有显示充分活力。根源在于事业单位很大程度上是在靠行政化运作,政府各部门对事业单位控制死,管得过多过细,管理方式和手段单一,致使事业单位没有市场竞争力。同时,因事业单位附属于政府机构,使得大量事业单位代行部分政府职能,造成政府职能不清,效率低下,财政负担繁重。
  四、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有力切入点。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需要,通过事业单位登记这一管理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政事分开,推进社会化进程的目标,提供了法制保障,是落实事业单位离开主管部门
的襁褓,走向市场,进人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县实际,我们对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做好准备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登记工作。确认事业单位具备与其法人资格相适应的开办资金、法人代表、办公地点、经费来源、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确立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主体的地位,使之取得受法律保护的“身份证”。清理不符合具备事业单位资格的单位,做好统计工作,为下一步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事业单位的富余人员分流提供准确参考数据。(截止目前,我县已登记事业单位218家,登记率占全县事业单位的47%。)
  2、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管理,加大监督力度。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责、人员、工作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原定的编制、经费等渐渐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发展需要。做为事业单位管理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管理和监督力度。通过年度报告制度,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跟踪”管理,为建立科学的动态管理机制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证书悬挂、公告和查询等登记管理手段,将事业单位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为公众监督事业单位提供必要条件。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
展要求,早日走向市场,更好地为社会、众做好服务工作。
  3、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办法,促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事业单位改革要坚持分类管理原则,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按事业单位不同性质、职责和任务,明确事业单位类型,出最为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分类办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使事业单位早日要面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为下一步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做好准备。
  (四)合理设定事业单位岗位,有效遏制事业单位人员膨胀。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XX〕70号),和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XX〕87号)的规定,对现有的事业单位实行科学分类,分别采取不同的岗位设定和管理方式,对同一类型的事业单位进行合理设定岗位,规定其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占用编制的比例。通过科学的岗位设置和管理,对事业单位实行按编定岗、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总量控制的模式。逐步转变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方式,严格按照单位需要和岗位进人,有效遏制人员膨胀。
  许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多,技术人员少,外行的多,内行的少,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后勤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四要抓好结构管理,实行科学化管理。控制编制数量一直是我们日常管理的一个重点,但编制管理仅仅管理编制数量还很不够,还应将管理延伸到结构管理,这是促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机构编制部门要把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结构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实现以偏重批编制数量向抓好结构管理转变。特别是事业单位,要区分管理人员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工勤人员编制等编制结构,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属性,对每类单位明确不同的编制结构标准,对每个事业单位明确三类编制的具体比例和数量,各单位再按此结构比例使用编制和配备人员。这样,才能使机构编制管理更趋科学合理。 城乡之间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失衡  (三)乡镇机构编制实行实名制的管理
  实行编制实名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种新的尝试,它既是管编与管人的有效结合点,又是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有力突破口,它的实行,有利于形成机构编制、人员、财政预算相互配套相互约束的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有利于加强社会监督,从而充分尊重和落实众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木垒县为落实编制实名制,做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1、编制落实到人。通过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组织专人对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进行了彻底清理和核对,保证机构编制部门的在编人员、组织人事部篇三:阳新县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实施方案
  阳新县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实施方案
  根据中央编办关于对吃“空饷”问题开展督促检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XX25号)、国家人事部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管理防范虚报冒领工资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
  [XX]26号)、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编办关于开展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清理检查工作的通知(鄂人[XX]7号)、省人事厅关于认真做好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工作的通知(鄂人函[XX]90号)和市人事局关于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工作的通知(黄人薪[XX]3号)等文件要求,为严肃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和财政工作纪律,杜绝和防止单位和个人虚报、多领、冒领财政性资金等问题,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在全县开展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工作,是严肃组织、人事、编制和财经纪律,规范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工资管理,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与组织、人事、财政
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堵塞人员经费管理上的漏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这项工作,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依法行政和低成本行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单位各部门要从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机关事
  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清理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下大力气抓好自查清理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二、范围对象
  这次清查的范围主要是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人员。清查对象重点是:
  1、在编不在岗人员,如停薪留职、带薪留职、自动离职、长期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者;
  2、非组织选派离岗学习人员;
  3、调离后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人员;
  4、死亡后家属仍在领取工资或离退休费人员;
  5、虚报、多领、冒领工资津贴和补贴、补助人员;
  6、离退休人员到龄不办理离退休手续,仍按在编在职人员领取工资人员;
  7、长期患病未按规定领取病假工资人员;
  8、受处分未按规定及时办理工资降级及服刑未按相关规定停发工资的人员;;
  9、 其它形式违规领取人员经费的人员。
  三、方法步骤
  (一)自查阶段(10月16至10月26日)
  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首先要分别对本系统、本单位人员的有关情况进行逐一自查摸底。自查工作由各单位(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政工、人事工作的领导牵头,各单位纪检监察、政工人事和财务人员参与清理专班。清理时,要根据本单位(部门)人员花名册和工资发放名册,逐人进行清理。对在职人员情况判断不准的要及时与被清理对象工作所在部门联系,对离退休人员情况判断不准的要及时与被清理对象户口所在地的居委会或派出所联系。根据清理结果填写阳新县清理吃“空饷”人员统计表,加盖单位公章,经办人和负责人签字,并在规定时间内送报到阳新县人事局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公示阶段(10月27日至11月7日)
  自查单位将阳新县清理吃“空饷”人员统计表在本单位按政务公开的规定进行公示(公示时
间不得少于10天)。同时县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各单位上报的情况在全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上进行公示,广泛接受众监督。
  (三)核查阶段(11月8日至11月28日)
  根据众反映或举报的情况,县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专班认真进行调查核实。
  (四)整改阶段(11月29日至12月9日)
  针对自查清理发现的问题,各单位要按规定认真整改并公示。
  (五)检查阶段(12月9日至12月20日)
  为确保清查工作取得实效,县清理领导小组将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采取重点抽查的方式,对各单位的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深入检查。对自查整改及时到位的既往不咎。对不重视、不按要求开展清查工作的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成立阳新县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领导小组,县长刘圣华任组长,常务副县长李新国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编办、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县监察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政府办牵头负责组织落实,县编
制、人事和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自履行职责。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吃“空饷”问题的清查工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牵头抓,组建工作班子具体抓,切实加强领导,为清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落实责任。各单位要结合本系统、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清理措施,坚持“谁清查谁负
  责”、“谁签字谁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位。
  (三)认真清查。各单位要按要求对本系统、本单位的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进行逐一核查,摸清家底,准确掌握财政供养人员的现状;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进一步完善台帐,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完善人员编制审核手续。要进一步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特别要加强对财政供养人员的经常性核查,建立监督约束长效机制。
  (四)强化监督。为让此次清查工作公开透明,杜绝虚报、瞒报和谎报等行为,县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县人事局:7354361),各单位要将县设立的监督举报电话和本系统、本单位自查的人员有关情况及整改情况一并公开。
  (五)严肃纪律。各单位在自查中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做到积极主动、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虚报、瞒报和谎报。对不按规定自查整改的单位,一经查
实,将予以通报批评,财政扣收相关经费,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书面检查。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篇二:阳新县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实施方案
  阳新县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实施方案
    根据中央编办关于对吃“空饷”问题开展督促检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XX25号)、国家人事部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管理防范虚报冒领工资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XX]26号)、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编办关于开展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清理检查工作的通知(鄂人[XX]7号)、省人事厅关于认真做好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工作的通知(鄂人函[XX]90号)和市人事局关于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工作的通知(黄人薪[XX]3号)等文件要求,为严肃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和财政工作纪律,杜绝和防止单位和个人虚报、多领、冒领财政性资金等问题,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在全县开展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工作,是严肃组织、人事、编制和财经纪律,规范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工资管理,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与组织、人事、财政
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堵塞人员经费管理上的漏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这项工作,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依法行政和低成本行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单位各部门要从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
  开展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清理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下大力气抓好自查清理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二、范围对象
  这次清查的范围主要是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人员。清查对象重点是:
  1、在编不在岗人员,如停薪留职、带薪留职、自动离职、长期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者;
  2、非组织选派离岗学习人员;
  3、调离后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人员;
  4、死亡后家属仍在领取工资或离退休费人员;
  5、虚报、多领、冒领工资津贴和补贴、补助人员;
  6、离退休人员到龄不办理离退休手续,仍按在编在职人员领取工资人员;
  7、长期患病未按规定领取病假工资人员;
  8、受处分未按规定及时办理工资降级及服刑未按相关规定停发工资的人员;;
  9、 其它形式违规领取人员经费的人员。
  三、方法步骤
  (一)自查阶段(10月16至10月26日)
  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首先要分别对本系统、本单位人员的有关情况进行逐一自查摸底。自查工作由各单位(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政工、人事工作的领导牵头,各单位纪检监察、
  政工人事和财务人员参与清理专班。清理时,要根据本单位(部门)人员花名册和工资发放名册,逐人进行清理。对在职人员情况判断不准的要及时与被清理对象工作所在部门联系,对离退休人员情况判断不准的要及时与被清理对象户口所在地的居委会或派出所联系。根据清理结果填写阳新县清理吃“空饷”人员统计表,加盖单位公章,经办人和负责人签字,并在规定时间内送报到阳新县人事局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氟醇  (二)公示阶段(10月27日至11月7日)
  自查单位将阳新县清理吃“空饷”人员统计表在本单位按政务公开的规定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0天)。同时县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各单位上报的情况在全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上进行公示,广泛接受众监督。
  (三)核查阶段(11月8日至11月28日)
  根据众反映或举报的情况,县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专班认真进行调查核实。
  (四)整改阶段(11月29日至12月9日)
  针对自查清理发现的问题,各单位要按规定认真整改并公示。
  (五)检查阶段(12月9日至12月20日)
  为确保清查工作取得实效,县清理领导小组将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采取重点抽查的方式,对各单位的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深入
  检查。对自查整改及时到位的既往不咎。对不重视、不按要求开展清查工作的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2011浙江高考语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成立阳新县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自查清理领导小组,县长刘圣华
任组长,常务副县长李新国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编办、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县监察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政府办牵头负责组织落实,县编制、人事和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自履行职责。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吃“空饷”问题的清查工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牵头抓,组建工作班子具体抓,切实加强领导,为清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落实责任。各单位要结合本系统、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清理措施,坚持“谁清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位。tafe学院
  (三)认真清查。各单位要按要求对本系统、本单位的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进行逐一核查,摸清家底,准确掌握财政供养人员的现状;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进一步完善台帐,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完善人员编制审核手续。要进一步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特别要加强对财政供养人员的经常性核查,建立监督约束长效机制。
  (四)强化监督。为让此次清查工作公开透明,杜绝虚报、瞒报和谎报等行为,县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县人事局:7354361),
  各单位要将县设立的监督举报电话和本系统、本单位自查的人员有关情况及整改情况一并公开。
  (五)严肃纪律。各单位在自查中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做到积极主动、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虚报、瞒报和谎报。对不按规定自查整改的单位,一经查实,将予以通报批评,财政扣收相关经费,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书面检查。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篇三:事业单位调研摸底报告
  澄城县事业单位调研摸底报告预警机的作用
  一、  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事业机构457个,其中,全额事业单位390个;差额事业单位26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32个;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9个,包含乡镇事业单位41个,全额事业单位40个,自收自支单位1个。教育系统事业单位203个。全县共有事业编制7126名,其中,全额事业编制5986名;差额事业编制693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288名;企业化管理事编制159名,包含乡镇事业编制461名,全额事业编制461名,自收自支8名。实有在职人员10480人,其中,全额拨款8270人;差额拨款1205人;自收自支705人;企业化管理300人,包含乡镇实有在职人数431人,全额在职人数423人,自收自支在职人数8人。乡镇事业编制出现空编现象。
地外生命
  二、  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机构庞大,人员过于臃肿。我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县财政供养人员的85% ,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随着事业单位职能的弱化,一些事业单位人员整天无事可做,在编不在岗、混岗现象时有出现。2、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一定程度影响了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县卫生系统,在这一两年中,虽然通过面向社会招聘等方法,使医资、医技、医质有所提高,但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旧比较突出,全县卫生系统,工勤人员就有123人之多,占全系统在职人员的10%,编外聘用人员有228人之多,占全系统在职人员19%。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缺
  乏,培训不足,有些卫生院中防保人员为非专业人员,使各项预防保健任务的落实受到影响,给农牧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隐患。诸如向卫生系统一样,县教育系统、文体系统以及各乡镇事业站所,也都因缺乏专业教师、专业演艺人员及技术人员等原因,使本职工作开展被动,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不高。
  3、部分事业单位政事不分。一些单位名义上是成立了事业单位,但其实是一个单位的内部科室,需要用事业单位的名义就用,这种现象以党政机关所属居多。如水务局下属的防汛抗旱办、城建局下属的招标办等,以及一些大单位系统的培训中心(培训科)等,这些
部门单位即以行政面孔行使行政权力,对社会进行干预,又以事业单位的名义进行经营,因其附属于不同政府机构的性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垄断,导致市场分割和资源浪费。网络购物
  4、具有事业单位身份却不具备事业单位资格。目前我县有部分事业单位缺乏独立法人资格,投资主体单一,不能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能依附于行政主管部门,靠吃财政饭生存,尤其突出的是乡镇各事业站所。XX年,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进行完后,各事业站所合属分为五大办公室,由一个乡镇的分管理领导具体负责工作,没有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造成行政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财务不分、人员混用、办公地点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
  5、事业单位缺少活力。事业单位本来是人才、知识、信息,最集中、最活跃的地方,但实际上没有焕发出应有的生机,没有显示充
  分活力。根源在于事业单位很大程度上是在靠行政化运作,政府各部门对事业单位控制死,管得过多过细,管理方式和手段单一,致使事业单位没有市场竞争力。同时,因事业单位附属于政府机构,使得大量事业单位代行部分政府职能,造成政府职能不清,效率低下,财政负担繁重。
  四、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有力切入点。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需要,通过事业单位登记这一管理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政事分开,推进社会化进程的目标,提供了法制保障,是落实事业单位离开主管部门的襁褓,走向市场,进人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县实际,我们对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做好准备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登记工作。确认事业单位具备与其法人资格相适应的开办资金、法人代表、办公地点、经费来源、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确立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主体的地位,使之取得受法律保护的“身份证”。清理不符合具备事业单位资格的单位,做好统计工作,为下一步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事业单位的富余人员分流提供准确参考数据。(截止目前,我县已登记事业单位218家,登记率占全县事业单位的47%。)
  2、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管理,加大监督力度。随着社会经济
  环境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责、人员、工作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原定的编制
、经费等渐渐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发展需要。做为事业单位管理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管理和监督力度。通过年度报告制度,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跟踪”管理,为建立科学的动态管理机制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证书悬挂、公告和查询等登记管理手段,将事业单位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为公众监督事业单位提供必要条件。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早日走向市场,更好地为社会、众做好服务工作。
  3、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办法,促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事业单位改革要坚持分类管理原则,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按事业单位不同性质、职责和任务,明确事业单位类型,出最为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分类办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使事业单位早日要面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为下一步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做好准备。
  (四)合理设定事业单位岗位,有效遏制事业单位人员膨胀。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XX〕70号),和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XX〕87号)的规定,对现有的事业单位实行科学分类,分别采取
不同的岗位设定和管理方式,对同一类型的事业单位进行合理设定
  岗位,规定其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占用编制的比例。通过科学的岗位设置和管理,对事业单位实行按编定岗、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总量控制的模式。逐步转变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方式,严格按照单位需要和岗位进人,有效遏制人员膨胀。
  许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多,技术人员少,外行的多,内行的少,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后勤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四要抓好结构管理,实行科学化管理。控制编制数量一直是我们日常管理的一个重点,但编制管理仅仅管理编制数量还很不够,还应将管理延伸到结构管理,这是促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机构编制部门要把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结构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实现以偏重批编制数量向抓好结构管理转变。特别是事业单位,要区分管理人员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工勤人员编制等编制结构,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属性,对每类单位明确不同的编制结构标准,对每个事业单位明确三类编制的具体比例和数量,各单位再按此结构比例使用编制和配备人员。这样,才能使机构编制管理更趋科学合理。 城乡之间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失衡  (三)乡镇机构编制实行实名制的管理
  实行编制实名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种新的尝试,它既是管编与管人的有效结合点,又是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有力突破口,它的实行,有利于形成机构编制、人员、财政预算相互配套相互约束的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有利于加强社会监督,从而充分尊重和落实众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木垒县为落实编制实名制,做了大量而有成效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1、编制落实到人。通过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组织专人对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进行了彻底清理和核对,保证机构编制部门的在编人员、组织人事部
  篇四:财政供养人员现状分析
    财政供养人员现状分析
  “财政供养人员”,即由财政供养单位开支的人员,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一个地区财政负担程度,也关系到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就财政供养人员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面临着财政供养人员数量过多,各级财政负担过重的严峻形势。本文以鞍山市为例进行财政供养人员现状简要阐述及分析。
    一、财政供养人员基本情况
    截至XX年底,鞍山全地区行政事业编制总数为109,896人,实有财政供给单位人员总数127,
287人,其中在职87,320人、离休2,083人、退休37,884人,供养系数为%。而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也有所偏高,如安徽省为%、浙江省只有%。从供养数量上看,与XX年相比,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全地区XX年财政供养人口127,287人,比XX年财政供养人口127,044人增加243人,增幅为%,在职XX年比XX年减少1,138人,减幅为
  %;离休XX年比XX年减少234人,减幅为%;退休XX年比XX年增加1,615人,增幅为%。(表1)
    另外,海城、台安、岫岩三县(市)也呈现出增长态势。海城市XX年财政供养人口17,827人,比XX年16,977人增长850人,增幅为5%;台安县XX年财政供养人口11,018人,比XX年10,865人增加153人,增幅为%;岫岩县XX年财政供养人口15,133人,比XX年14,968人增加165人,增幅为%。就三县(市)看,均有增长,海城尤为突出,已超过鞍山全地区的增长速度。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供养人员数量居高不下。虽然随着机构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各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竞争上岗、内部提前退休等方式,逐步分流了部分冗余人员,但由于机构改革中部分行政机关裁减的人员有很多被分流到事业单位,行政编制有所下降,但事业编制却普遍增加,供养数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改变的只是供养人员的身份。再加上国家连年不断地扩招公务员及事业干部,致使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干部的人数越来越多,也造成了财政供养人员膨胀现象不
断,在严重地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财政支出压力。
    (二)行政区划过多,财力无法得到保证。现行的行政机构设置,与公共服务型
  篇五:关天财政供养(救助)人员清理工作小结
  xx镇人民政府关天财政供养(救助)人员清理工作自查阶段工作小结x编办:接到x编办下发的《关于开展财政供养(救助)人员清理工作的实施意见》([20xx]5号)文件后,我镇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庚即按照文件要求,及时召开清理工作会议,学习传达文件精神,对清理自查工作进行了统一布置。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落实通知精神,首先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相关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对此次自查活动的行动方案作了统一安排。并强调各部门要把清理工作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务求工作落实。二、认真开展宣传,落实工作作责任。在自查工作中,我镇注意广泛发动众参与,把清理自查工作溶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当中,利用机关学习讨论的机会进行自查工作宣传,使大家充分了解文件精神,深刻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到了思想上的认识统一。整个清理工作由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对此次清理工作的范围、清理对象、部门责任人都作了明确的规定,镇人事办、财政所、人才服务与劳动保障所、民政办等部
门分工负责、密切协作,保证了全镇清理自查工作的有序开展。三、严格工作纪律,清理效果良好。整个清理工作严格按要求进行,镇纪委对清理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设立了清理工作举报电话,并要求相关人员为举报人做好保密工作。各部门工作也按分工协作的要求,根据按清理范围和清理对象认真开展工作。整个工作过程中没有发现隐瞒真相、弄虚作假、蒙混过关、工作不力的现象,经过认真清理自查,全镇清理出在编不在岗人员一名,圆满完成了全镇清理自查工作,严肃了我镇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财经纪律,收到了良好的工作实效。
  篇六:有效做好财政供养人员信息核实和清理工作
  如何有效做好财政供养人员信息核实和清理工作
  睢宁县财政局  周莲萍
  财政供养人员信息核实和清理工作,应该是一项动态的常规性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和部门并没有足够重视,没有把这项工作列入年初工作计划。以至于,以下情况时有发生:
  1、占编脱岗现象。有的单位不按规定程序借用(借出借入)人员或借用期满后仍不将其退回原单位,使部分人员的人事编制管理脱节错位;有的以请病、事假、外出招商为名,
在外经商、务工等,照样领着财政工资。
  2、供养人员死亡,或是因为刑事案件被开除等应该除名的人员,继续在领取工资或补助。
  3、乡镇政府财政供养的人员(包括在编的和临时的),长期以来,总是不能全部到岗。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建议:
  一、定期采取多种方式,清理核对财政供养人员。
  1、各单位每季度,对财政供养人员在编在岗情况张榜公示。
  2、各单位每季度,上报财政局工资发放处清理报表,并对调动、借用、开除、辞职、辞退、自动离职等有关情况进行核实说明,单位一把手审核并签字确认。
  3、对财政供养的复原退伍等民政抚恤人员,及五保、
  低保、离任、退休、遗补、养老金等,要每半年上门查看登记。
  4、对外出的占编不在岗人员,要通过电话、邮件、书信、公告等多种方式将清理的情况告之本人(并注意留存书面记录,以备后查),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建章立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对财政供养人员,强化编制、人员、工资管理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机构编
制与组织人事、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
  2、加强对领取抚恤补助金、“低保”、“五保”、“遗补”等人员的管理。建立资格年检制度,加强动态跟踪和核查。
  3、针对清查出的问题,梳理总结。制定和完善财政供养人员的人事、编制和工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制度上、源头上杜绝“吃空饷”的问题。
  4、对查出的问题,首先追究相关单位一把手责任,并由责任单位负责清退虚领的工资或补助,统一上交财政,同时报送编办和财政部门办理核减手续。
  5、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吃空饷”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对知情不报的相关经办会计,严肃追究责任。
  总之,有效做好财政供养人员信息的核实和清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管理工作,除了供给双方形成互动外,还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2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19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事业单位   人员   工作   财政   供养   管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