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意识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

公民意识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杨健燕
来源:《中州学刊》2009年第04
        一、生态文明建设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国力和城乡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提高,国家采取一系列促进生态建设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我国的生态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不容乐观的水环境形势、大气污染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以及大江大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日趋下降、沙尘暴频发、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等。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4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70%死亡的癌症患者与污染相关,20%的儿童铅中毒,大城市里每10芙秀对夫妇就有1对因污染影响生育。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同时,多普达535首次把生态文
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对中国自身的发展乃至维护全球生态安全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强酸弱碱盐“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时代选择i9800,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无为县工商局
       
        二、公民意识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现代社会的环境危机与公民个人的行为密不可分。公民的许多不良行为累积在一起,加剧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公民如何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遵守环境法规,维护公共利益,
主要取决于公民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和社会中身份地位的自觉意识,是对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其核心内涵是公民的身份意识,即意识到自己的公民角,其具体内涵则包括权利意识即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以及义务意识即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其延伸内涵包括平等意识、独立人格、公共精神、自主理性等it技能,它直接指引着公民个人参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公民意识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条件,公民意识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其目标和任务得以协调、有序地实现,必须观念先行,必须发扬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公民意识教育,培育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这是提高公民的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的实施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7:24: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03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态   意识   公民   发展   建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