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学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

浙江省中小学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
一、总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方面内容。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
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统筹规划、有机整合、深化管理、积极探索,努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二、教学的基本原则
流量变送器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应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目标、内容、过程及评价诸方面均具有开放
性。
    3.自主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提倡教师进行必要的和有效的指导,不要包揽学生的学习活动。
    4.生成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注意不断生成的新的活动目标和新的主题,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不提倡编写学生用书。
    三、教学目标、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
(一)教学目标
(1)研究性学习
3—6年级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7—9年级
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加深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感悟,逐步形成爱质疑,勤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得新的知识的心理素质。
线粒体基因组2.提高学生从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学会合作与分享。
4.崇尚真理,尊重科学,自主探究,实事求是,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5.增强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心。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
  3—6年级
1.拓展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
2.融入生活,学会交往与合作。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5.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
7—9年级
1.拓展知识,增进思考,适应社会。
2.融入生活,关心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3.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培养认识社会、探究社会的基本能力。增强民主法治观念与互助合作品质。
4.乐于服务社会,在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
5.关爱自然,增强环境意识,提高环保能力。
6、了解自我,发展兴趣,施展才能,设计未来。
(3)劳动与技术
3—6年级
1.了解劳动思想,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4.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
5.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
7—9年级
1.认识劳动世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拓展生活中的技术学习,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通过技术实践,掌握一些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技术创新意识,会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
4.增强已有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逐步树立质量意识,环境意识和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以及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乐于奉献的精神。
5.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意识。
(4)信息技术
3—6年级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混合器
7—9年级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网络工具以及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教学内容
    以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可以由教师提供范围与建议,更应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在确定学习内容过程中,应努力实现四大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
(1)研究性学习
3—6年级
1.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延伸。
2.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探究。
3.对自然现象的研究。
7—9年级
1.课堂教学中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和深入探究。
2.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各种现象的探究。
3.对某些综合性问题(如环境保护、科技项目)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6年级
1.服务社区:逐步熟悉社区环境,愿意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windows系统服务优化终结者2.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基本活动,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遵守社会公德,感受社会发展。
3.珍惜环境:接触自然,观察环境,具备初步的环境保护常识和技能。
4.关爱他人:乐意助人,和他人友好相处,积极参加志愿活动。
5.善待自己: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表现自己,发展自己。
7—9年级
1.社会生产劳动:赴农场、工厂(劳动实践基地)参加集体组织的生产劳动,以及学校和家庭的农业及其他劳动。
2.服务社区:熟悉社区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积极参加服务社区的各类公益活动,以关爱他人、善待自己。
3.参观、访问、调查:配合各类专题活动进行参观考察工厂、农村、开发园区,德育基地等。也可配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3)劳动与技术
    根据教育部(3—6)和(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的规定和我省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实际:
3—6年级
1.技术初步:材料认识,工具使用,简单设计与制作。内容有纸塑、手缝、泥塑等(可选学2项),并可在小木工、小金工、种植、饲养、编制、电子制作等项目中选学2项。
2.家政:学习使用常用炊具和做简单的饭菜。学会清洗衣物器皿,学会使用家用电器,节约用水、安全用电。
7—9年级
    可在传统工艺中的印章、雕刻、陶艺、编织、刺绣中选学1项。在基本技术内的木工、金工、电子电工、摄影、简单机械(含农机具)维修,农作物裁培、养殖、农副产品贮藏加工、农作物良种繁育、花卉、树木种植中选学2项。
家政中的营养与烹饪、家用器具使用与保养、家庭理财与购物几项中选学1项。
  教学材料:①用省编教材过渡(选用)②根据上述内容和本地实际开发地方(校本)教材。
  职业了解和职业引导可结合毕业教育和社会职业现状适当安排内容。
(4)信息技术
3—6年级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及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
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会进行汉字输入和汉字处理。
3.能用计算机绘图工具进行图形制作。
4.初步学会多媒体作品的简单制作及网络的简单应用。
5.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6.能制作简单的作品,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后的巨大魅力,进一步激发学好信息技术的兴趣。
7—9年级: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的基本组成,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3.能初步利用文字处理工具、多媒体制作工具或网页制作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辅助其它学科的学习。
4.初步学会智能信息处理与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材料:选用经审定的有关教材。
(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间安排
(1)研究性学习
教学方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班级集体研究或年级合作研究三种形式。
时间安排: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学时间一起安排,每周平均2课时,可在学期内统筹安排使用。同时应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展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教学方式:以项目活动体验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为主要教学形式。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为主,个人活动为辅。
时间安排:(同上)
(3)劳动与技术
铁布衫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9:2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03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活动   学习   社会   实践   学生   生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