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思想觉悟的有效途径

体系结构设计
华县老腔提高中学生思想觉悟的有效途径
培养公民意识需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现代公民。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就是将青少年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对于学生而言,加强公民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公民意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奠定必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人文基础。
一、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1.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钋-2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成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固定化了的身份界限逐步淡化,人们社会角变换的机会增多,频率加快,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着平等的竞争,这就把不同社会成员共同的基本角——“公民”突现了出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迅速发展的同时,许多人已经意识到公民意识的缺失已经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同样也提出了客观的要求。
2.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北京拉拉沙龙中国是一个具有灿烂的道德文化和悠久德育传统的国家。传统德育以儒家伦理为核心,实施的是人伦之教。儒家伦理以“五伦”概括封建社会一切人伦关系,以家庭伦理为本位来推及社会伦理规范,具有鲜明的宗法式家族主义伦理的特性。我国传统德育长于家庭伦理,而短于社会伦理和国家伦理,存在着重私德,轻公德的倾向。正如费孝通所言:“在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道德只在私人联系中才发生意义”(费孝通《乡土中国》)。我国经历了漫长的没有公民,只有臣民的封建社会,封建传统悠久而民主法制基础薄弱,积淀于民族心理中的依附意识、臣民意识、迷信盲从等心理顽疾使公民意识先天不足,要“着力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中学生,不断提高中学生自身的综合索质。
3.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学校德育改革的需要
新中国社会主义德育体制的建立,是我国德育史上的一场革命。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泛道德主义”、“教育政治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以突出“政治”任务带动德育,导致人们基本社会公德和社会生活准则教育的空缺。学校德育以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和“四
有”新人为目标,缺少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始终未能把握好“实然道德”与“应然道德”之间的跨度。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不分层次和过高的一统德育目标,单一的、形式主义的德育方法导致学校德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多元文化、多元价值通过大众传媒影响着中学生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学校德育必须要积极回应多元文化的挑战,粉碎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战略,这必然要求对中学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促进中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公民性的发展,塑造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合作意识和诚信意识。
二、对高中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巴尔蒂斯第一,寓公民意识教育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传授之中。向学生传授好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公民意识教育是高中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开设独立的公民教育课不太现实,因此,可行的方案是把公民意识教育融入中学德育中,把公民教育课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该突出公民教育的内容,注重高中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在经济生活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就业观、国家安全观以及诚信意识。在政治生活教学中让学生懂得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在哲学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中学公民意识教育还应该渗透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第二,高中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相对于系统的公民意识教育而言, 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以及参观考察、“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学生干部的竞争和选举、为特殊体的爱心募捐等实践活动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十分有效的手段。它更能增强人的亲身体验,对公民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理解更加深刻,可以达到知行统一。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民主意识和爱国精神。当前,公民意识教育存在重理论传授、轻行为养成的现象,我们有必要把实践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逐渐走进社会,熟悉生活,逐步培养起公共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第三,高中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在高中生日常生活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形成发展。校内生活的伦理准则、价值观念,学校的日常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是加强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和行为训练,提高公民意识和实际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校园是高中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中学也是一个小社会,高中生养成了良好的学校生活习惯,有助于他们尽快适应大社会即公民社会的生活。
第四,高中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艺术体操音乐校园文化对高中生的公民意识的培养既有显性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建设校园文化。如通过培育中学精神提高高中生公民意识,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风格、纪律规则、学习风气、教师榜样、教育者的态度、人际交往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沟通信息的模式、与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广播站、校报、校园网、宣传橱窗、学生刊物、学术讲座和人文讲座等各种校园氛围对高中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再如通过设立校史陈列馆等弘扬民族精神和宣传道德理念的标志物,使高中生接受无形的公民意识教育。
总之,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提高中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水平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2:31: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501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意识   公民   教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