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0《社戏》精品教案 苏教版

教学目标: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1.感受课文所表现的童趣,理解儿童之间的纯真的情谊。
2.体会课文中各种描写方法,理解这些描写的作用。
3.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教学重点: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知道:童年是人生最纯洁的一方净土,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当我们长大成人后,回忆起童年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温馨、浪漫的情感,更能体会到那段时光的纯真和美好。一方净土,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古往今来,总会有一些高尚的灵魂用心向我
们浅唱低吟,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亲吻土地。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儿时的鲁迅,回到浙江绍兴,回到平桥村,回到幸福的童年,去体会他在童年所感受到的美吧!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的小说《社戏》。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归省.(  )  不惮.(  )  行.辈(  )  怠.慢(  )  撺掇
..(  )  惹.眼(  )  凫.水(  )  悠.扬(  )  家眷.(  )  潺.潺(  )  絮.叨(  )  皎.洁(  )
2.常识简介:
作者: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等。
(2)背景:鲁迅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由看一篇“谈中国戏”的文章而回忆起小时候看过的社戏。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第一人称的作用: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3.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归纳:
(1)本篇文章主要叙写了什么样的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
模糊关系高空核爆(2)文章的题目叫“社戏”,文章叙写了哪些事情,《社戏》主要写“我”和一农家小朋友看社戏的情形,但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却写了不少与看戏无关的事,这些是否必要?
【明确】
看戏前:随母归省——乡间生活——平桥乐事
看戏中: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观戏——归航偷豆(详写)
看戏后:公公送豆
【小结】本文的中心是表现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而开头和结尾正是看社戏前后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所以很有必要。
(3)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明确】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看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读完本文,你认为社戏好看吗?豆好吃吗??(让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后明确。)
【明确】
戏:17段白天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的铁头老生一个也没翻,18段咿咿呀呀的小旦唱的人昏昏欲睡,起先踱来踱去唱,后来20段我最怕的老旦索性坐在交椅上唱,使得大家不住地打哈欠。19段我期待的蒙白布,套黄布衣跳老虎的戏剧也没有看得见。唯一使人振作了一下精神的是一个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仅此而已!于是,双喜他们喃喃地骂。我也忍耐地等。终于大家熬不住了,当双喜提议回家时,大家立刻赞成这些都表明社戏是乏味的。
豆:很普通,有但我吃了豆(六一公公送来的),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为证。况且,孩子们夜晚在船上匆忙中所做的,带有泥土气,缺少调味品的豆,很难和在家由大人精心制作的好吃。
2.第40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者对那夜的情景始终难以忘怀。——小组合作探讨:我们从文中了解到,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很乏味,为什么我觉得那样好?
【明确】(1)是因为那里景美(自然美); (2)最关键的是人美(人性美);(3)缘于我当时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心理。
【参考】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我所怀念的是平桥村孩子、老人那种朴实、真挚的情感,他们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所未曾见过的,在人生的路途中也很少再见到的。
3.背景关注:文章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封建教育思想仍紧紧地禁锢着大家的头脑,封建的礼教制度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一切都没有进步,都没有朝气。在这种氛围之下,儿童教育就更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了。枯燥无味的教育内容,僵化呆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备受摧残。少年儿童们渴望自由,追求发展,向往大自
然的美好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融洽友爱互助的关系。鲁迅先生的《社戏》,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以一个少年儿童观察社会,观察人情的角度,生动真切而又寓意深邃地发出了时代的呐喊:封建教育制度是非推翻不可的了!【参考】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作者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于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受;而且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于城镇宅院中我那种受束缚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的了。)
五.自主学习,品评平桥景
土壤固化剂1.“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明确】在春末夏初。因课文写“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
2.平桥是乐土: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凯里学院学报
【明确】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点。但在我是乐土:⑴“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受到优待;
⑵可以钓虾、放牛,体验乡间生活的乐趣;⑶这里人们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3.为什么这样的地方居然是我的乐土?请结合背景理解。
【明确】文中写“乐土”之“乐”是要反衬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不乐,表达了“我”
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同时也反映了民风的淳朴和孩子的天真、友善和直爽。
4.这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明确】写了“我”在平桥村的生活。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的。
5.品评平桥:江南水乡独具魅力:月下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等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江南水乡的特。
A.去赵庄看戏的途中(月夜行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抓住关键词句、描写手法赏析)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
嗅觉:(清香、水气)
两河文明视觉:(月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
听觉:(歌吹,横笛,宛转,悠扬)
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心理: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自失是指我听得出神,忘了自己。这是因为被美丽的夜景陶醉而出神的缘故。)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景物之美:如朦胧在句子中究竟是什么意思?
交融,晕染之意,作动词用,展现画面之美。(下文中模糊也是这种用法。)
如:连山像铁的兽脊似的踊跃向船尾跑去?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用远山来陪衬,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之快,也突出了我急切兴奋喜悦的心情。
从描写手法感受景物之美:
这段描写,从感觉入手,描绘了豆麦、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写得有声有有味,然而更有情。写连山,以动写静;写笛声,以声传情;写渔火,由远及近。这样写,既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又将社戏在仙境般的景致中呈给读者。
作者借助我,一路上领略了江南水乡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表现了我急欲看到社戏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
B.至于月夜归航的描写又怎样呢?(抓住关键词句、描写手法赏析)这样描写看戏途中
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表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明确】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语句是从赵庄回平桥村途中社戏舞台的描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水乡水雾弥漫,舞台灿烂斑斓的美丽景象,仍然表现了作者为此深深陶醉的心理。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直接描写船,作者写得带有童话彩,化静
为动,烘托出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高兴喜悦的心情。
【小结】那朦胧的月,起伏的连山,无边的豆麦,悠扬的笛声,仙境般的戏台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五.合作交流,品评平桥人
1.平桥村既然是乐土,“我”为什么会有不乐的时候?课文怎样写“我”的不乐?你能揣摩出在这一过程中“我”的心理变化吗?
【明确】
戏前波折: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别人去③外祖母要担心。
心理变化:盼望—焦急—失望—沮丧—高兴—喜出望外
具体作用:表现了“我”对看社戏的渴望,也烘托出小伙伴们聪明能干、反应灵敏、考虑周全。
2.人美:主要以双喜、阿发、六一公公为代表
A.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心细如发,聪明伶俐。
⑴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表现双喜聪明。
⑵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儿向来
不乱跑;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现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⑶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安慰我──表现双喜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
⑷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能拿主意,果断。
⑸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善于为他人着想。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20: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88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戏   表现   平桥   描写   没有   文章   教育   作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