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灾害事件的信息发布策略

论自然灾害事件的信息发布策略
论自然灾害事件的信息发布策略
摘要:信息发布是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由发布主体、发布内容与发布渠道三个要素组成。信息发布的策略将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效果,本项目组认为在信息发布过程中,要采取发布主体权威性与多元轧辊
绝密武器电影化并存、发布内容时效性与全面化统筹、发布渠道独特性与整合化互补的策略。
关键词:危机传播信息发布策略发布主体发布内容发布渠道
灾害事件发生后,信息传播的效度不但决定了灾害救助能否及时有效开展,同时对于能否维持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有关信息公开的一系列突发性公共事件已经证明,危机事件中政府必须公开信息,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以来,我国在危机事件的信息发布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本项目
组在分析2008年以来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信息发布现状的基础上,从
灾害信息的发布主体、发布内容与发布渠道三方面分析了我国自然灾害事件的信息发布策略。
信息发布主体的权威性与多元化并存策略
灾害事件使自然界、社会和人的存在状态的恒常性遭到破坏,人们由此会对灾害事件的表层信息(发生了什么事)和深层信息(为什么)产生强烈的心理认知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若政府不能提供使人信服的权威信息,使得大众媒体在突发危机中“集体失语”、放弃议程设置权力,则会造成权威缺失,助长舆论非常态传播。①这就要求政府作为信息发布主体必须具有极强的权威性。
政府作为信息发布主体具有极强的权威性。信息发布主体的权威性是指自然灾害信息应由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发布权威信息,
地震灾害应以地震局公布的信息和数据为权威,天气灾害应以气象局公布的数据为权威,政府部门公开权威信息可以采用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和传统媒体四种方式。
政府作为信息发布主体,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政府组织就要
采取具体和协调行为,并将这些行为向公众公布,以彰显政府的态度
和形象,稳定社会人心。2010年初我国新疆北部出现的4场寒潮、暴雪天气过程,气象部门均作出准确预报,并及时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到2010年1月27日,共发布寒潮、暴雪、大风预警信号31期次,召开
肾b超新闻发布会8次,同时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报纸等媒体广泛发布了天气预警信息。这些信息的及时公布,增强了公众战胜灾难的信心,对政府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养民间组织、大众传媒和社会公众等多元化的信息发布主体。发布主体的权威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信息均由政府发布才可,应注意培养民间组织、大众传媒和社会公众作为辅助的信息发布主体,从不同角度发布受众关注的信息,发布主体的多元化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内容,对抗灾救援、信息公开、舆论监督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汶川地震中第一条记录地震现场的视频就是由社会公众――四川大
学电视编导系学生赵紫东在宿舍用手机拍摄下来上传到土豆网的,这段视频在地震发生后的初期被电视等其他媒体大量转载,使人们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来自地震过程中的现场实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众在灾害事件中的话语权。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自然灾害事件所涉及的民间讨论中,政府
应尽量避免作为发布主体参与,可多为民间组织和社会人士创造表达机会,民间道德争论也应由民间讨论作出善恶评价②。如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事件”,在网上引起网民热议,引发了很多争论,这是民主、言论自由社会的一个正常反应,而教育部参与到民间道德争论中,批
评范美忠的“无耻”等,使自己陷入发布主体地位不对等的“争吵”,对政府自身形象的塑造也无益处。
信息发布内容的时效性与全面化统筹策略大地生命
自然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往往是灾区公众,这些信
息不需经过详细加工和繁杂审批,通常利用网络、手机等传播媒介发布,大多只是反映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其真实性和准确性也不易判断,还需以政府的权威发布为准。而政府权威信息的发布速度通常被作为衡量信息发布时效的依据。
信息发布应重视发布时效,抢占发布先机。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最早发布信息的是新华社,14∶45新华社发出了第一条有关地震的英文快讯,14∶46发布了中文简讯“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中央电视台在15:02的整点新闻中播报了地震消息,15∶0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主流网站推出地震专题,实时播报灾情,可以说我国在汶川地震中重视信息发布时效,抢占了发布先机,实现了我国自然灾害信息发布的历史性突破,是中国信息公开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但在世界范围内汶川地震后最快作出反应的主流媒体是路透社,地震仅6分钟后,14∶34路透社就在其中文网发布来自美国地震调查局网站的地震消息③。这样一条与我国国民有紧密关系的重要消息,我们晚于国外媒体发布,而且首先发出的竟是英文快讯,这让我们在欣喜信息公开成绩的同时也应引起
谢冰莹我们的思考。
信息发布应全面化,以满足不同需求。及时是受众对信息发布的第一要求,但只有及时是远远不够的,自然灾害是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热点,需要大量而全面的信息内容。2008年冰雪灾害,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从2008年1月11日至3月2日的52天中,共发布了274条“雪灾”相关信息④;汶川地震中,新华社有超过100名记者奋战在抗灾一线,在一周时间内播发的稿件达4600多条。这些信息为灾区民众提供抗灾常识、为政府救灾提供信息资源、为实现公众知情权服务……如何使利用者能在海量信息中尽快到自己所需的,成为信息发布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本项目组认为,需按内容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实现专项发布。自然灾害信息大体可以分为受灾情况、灾害救助情况、灾情预警、抗灾救灾知识普及教育、财物使用情况等专项进行发布,必要时还可开设辟谣专栏对谣言进行及时澄清。
信息发布渠道的独特性与整合化互补策略惠尚学
媒介整合是危机传播的必然发展趋势,本项目组认为,要提高灾害信息传播的效度必须要实现信息发布渠道的整合,但在整合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各种媒体在信息发布方面的独特性与核心竞争力,采取信
息发布渠道的独特性与整合化互补的策略。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整合化是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传统媒体在自然灾害信息传播方面对自身功能进行了深层次的开发,而新媒体也显示出日益强大的生命力。各媒体充分利用各自的传播优势,扩大了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形成立体报道的舆论合力,这种整合是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在汶川地震的信息发布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近2000家报纸、逾2000家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参与报道了汶川地震,中央传媒对灾害的即时表达与密集报道、地方传媒包括商业传媒的独立精神和专业态度、网络介入社会的深度与实效都得到了切实的体现。救灾军人网上发布的一个寻怀孕妻子的帖子,最后发展到由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共同讲述的动人故事《寻王琢》,就是网络与电视媒体良性互动的抗震救灾的一段经典传奇。
充分展示独特性是媒体生存竞争的必然要求。媒体融合报道是灾难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但在融合的同时各媒体都充分展示自身的独特性,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确保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四川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在汶川地震中因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直击地震现场,发挥了及时、现场、纪实、可信、可视和深入详尽的大信息量优势,极大地提升了传播力和影响力;报纸媒体利用其可以反复阅读,具有稳定性的文字报道和犀利评论的特点,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将信息发布的理性与深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广播媒体利用其在贫困地区的普及性、在设备较差空间的专适性、在流动接收信息场合的便利性等独特优势,从冰雪灾害到汶川地震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网络利用其渗透性和互动性,充当了灾难发生时的信息聚合市场、民意展现舞台和个
人出版阵地,成为新兴的主流媒体;手机媒介作为最个人化的信息发布与接受工具,充分释放了移动多媒体的传播力,具有不可限量的未来。
灾害信息的传播由生产、发布和反馈环节构成,采用科学、高效、实用的传播策略对自然灾害信息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只是分析了信息发布的策略,项目组会在后期的研究中继续对信息传播的其他策略进行探究。[基金项目:2009年度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项目(20090118)]
注释:
①杜骏飞、周海燕、袁光锋等:《公开时刻:汶川地震的传播学遗产》,淅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2页。
②胡百精:《中国危机管理报告2008~200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4页。
③陈欣钢:《信息公开下的“媒体救灾”》,引自新浪博客http:/blog.省略/chenxingang。
④郭子辉、刘晓岚:《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信息传播流程初探》,《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2)。
(郭子辉、刘晓岚为防灾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教师;刘伟为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教师)
编校:郑艳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0:30: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83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信息   发布   地震   媒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