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前人先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概况和总结,是依据新世纪新阶段国情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前人先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首先是被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加以研究的,然后才由抽象的哲学范畴走向社会应用,形成和谐社会的经世之用思想。
  古代哲学范畴,“被认为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本规律。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就是事物的本质。的本质在于不同事物之间的协和一体。
  早在西周末年,伯阳父(史伯)同郑桓公谈论西周末年政局时,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指出西周将灭,就是因为周王去和而取同”,去直言进谏的正人。
  孔子的理念提出在时间上要晚得多,但这并不能否定其孵化基金理念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关于的价值,最经典的语句就是和为贵和为贵的思想是孔子的学生有子提出来的,这是说和谐是天下最珍贵的价值,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状态。
  在进入社会生活层面后,“介词宾语就由抽象的哲学范畴变成了和谐社会的理想。可以说,从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到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从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等说法,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体现了一种对平等、富裕、文明、和谐社会的美好追求。
  在西方文化中和谐观念也有深厚的思想根源。西方的和谐概念源于哲学。自古希腊时期以后,和谐思想源远流长。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第一个明确地把和谐作为哲学的根本范畴。从苏格拉底开始,“和谐被引如社会领域就产生了和谐社会的理想。柏拉图提出公正即和谐的观点和理想国构想。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也曾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并进行了实践探索。1803陈其刚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1824,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也没有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提出了新的无产阶级的和谐社会思想。   edcnhs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个重大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还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人民众的积极性;没有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众的利益;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众生产生活的工作,等等,都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2006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原则,就构建和谐社会作出重大部署,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和谐社会理论和实践发展到新的阶段。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依据新世纪、新阶段国情而作出的战略抉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综合起来看,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这些社会不和谐因素已经较为严重地制约经济社会良性发展,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化学建材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codysafe,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又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理论依据是科学社会主义。古今中外的和谐思想虽不是理论依据,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特别是西方学者关于社会转型期和现代社会的一些思想理论对于我们分析我国社会不和谐因素、探索促进社会和谐的路径具有参考价值。
古今中外,和谐思想源远流长。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更是博大精深。早在先秦时代,古人即通过对乐律和谐的发现与天地万物的赞美,由自然理性导出社会理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人自古以来不仅崇尚物和、事和、人和、家和,而且形成了“小康社会”、“大同社会”“世外桃源”等和谐社会理想,还有“协和万邦”和追求天地人和的大境界。西方古代就有和谐美的追求和和谐哲学理论,后来又有了经济和谐、政治和谐、社会和谐的思想。尤其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表达的和谐社会理想和所设计的和谐社会制度,集中体现了西方人的社会理想。自古以来的这些和谐社会思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基本上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而且到实现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体和正确途
径,还科学地预示了未来和谐社会,这个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是建立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因而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想变成了科学,并且论证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预示了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特征,指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如马克思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寻”[1],就为我们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视角。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系统内各种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阐明了社会结构、人与社会、自然以及人自身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两条最基本的原则、关于三大规律尤其是对立统一规律、关于人、自然、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既能帮助我们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又能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方法论指导。过去,我们往往重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和未来社会的预测,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今天对我们更重要的,远不只是这些,也不只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我们还应当关注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过去我们更重视这个“新世界”,而对他们批判的那个“旧世界”和现实社会主义在那个“新世界”中的历史方位缺乏深刻的认识。今天我们应当更加清醒地看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那个“旧世界” 相当于“现代社会”,那个“旧世界”种种弊端和矛盾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他们指出,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用最卑鄙、最残酷、最野蛮、最伪善的动机和手段毁坏了古老的文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大弊端就是社会两极分化、人的异化和畸形发展、生态环境恶化等,集中表现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有限度的,而且不可能摆脱畸形发展的怪圈。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整个社会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相当于“后现代社会”),才能真正解决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批判,对于正处在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中国,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现代化理论和西方各种关于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思想理论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现代化是持续了几个世纪的世界潮流,也是当今时代潮流,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不懂得现代化理论、世界历史进程和基本经
验,就不可能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西方现代化理论异彩纷呈,西方一些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关于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中的社会分化、社会排斥、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如“李嘉图定律”、西蒙·库茨涅茨的“倒U形曲线规律”、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法国社会学家托克维尔的政治社会学理论、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斯的J曲线理论、赫西曼的“隧道理论”、朗西曼的“ABX理论”、德国社会学家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整合理论、美国哲学家与政治理论家罗尔斯的社会正义理论等,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矛盾与冲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看法。这些理论对于我们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不和谐现象、选择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无疑具有借鉴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8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   社会主义   发展   理论   思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