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以你的生活感受谈谈你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看法
1、认识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的必然,是长期理论探索的重大成果
2、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如何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计划经济                  到      市场经济
什么是计划经济?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社会(国家)从具体情况出发,预先拟定经济的发展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修正,从而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自觉”的组织管理和调节,它是自觉运用经济规律的主观表达形式。
计划经济
特点:  自觉性、事先性、宏观性
优点:  能迅速集中、调动资源,能事先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能在分配上兼顾公平等。
缺点:  难以应付复杂的市场变化,易产生产需求脱节,难以调节好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容易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时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主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以高度集中管理为主的体制,是在1949年到1956年间形成的。
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依据
一是当时的国情决定的。
二是由当时的主观认识决定的
三是苏联的实践对我们产生的示范性的影响。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在经济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发挥作用的原因
(1) 当时全国的经济结构比较简单
(2) 社会利益关系比较单纯
弊    端
一、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
二、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三、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四、经济形式、经营方式单一化
五、基本上法律成了摆设
产生问题与弊端的原因
映像派一是计划不能反映实际的变化,
二是计划难以解决利益矛盾。
三是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在理论上,以、为代表, 对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体制做了理论探索。
的《论十大关系》:
中文译音
      提出要给工厂一点权利,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
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P179
在实践上,探索了减少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更多地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来办事的改革。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此全面展开的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到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如何认识和解决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可以搞而且必须搞市场经济
      为什么可以搞?
      为什么必须搞?
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十二届三中: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三大: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十三届四中: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1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
2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提出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也有不同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P184
二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P184
1.所有制结构
多维视觉训练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分配制度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不是要改变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运行机制,而是要使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这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所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基础之上。(从所有制结构上看)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分配制度上看)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有序运行。
(从宏观调控上看)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特征
第一,独立的市场主体
第二,开放的市场体系
第三,有效的宏观调控
第四,健全的社会保障
第五,完备的经济法规
独立的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
        就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生产和交换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中,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任何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以在满足社会需要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开放的市场体系
就是打破部门、地区、甚至国界的行政壁垒,让资源在最大的范围内充分流动。开放的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建立开放的市场体系的目的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地尽其利。
有效的宏观调控
就是政府运用政策对市场的调控。政府调控经济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政府运用因时制宜的公共政策能有效地调整总供给和总需求,弥补市场不足,抑制通货膨胀,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协调社会成员的利益,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闽南语电影健全的社会保障
就是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劳动力合理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并富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
完备的经济法规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如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加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一)市场机制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问题
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在市场上的作用机制。
二)价格、供求、竞争   三大机制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作用
1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供求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3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加快建成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及其特性
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
特征
一是完备发达
完备是指市场种类齐全
发达是指市场规模宏大,
发育成熟、运行高效
二是统一开放
统一是指各分类市场在国内地域间是一个整体
开放是指城乡各类市场相互开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对接
三是竞争有序
竞争是指公开公正公平的经济竞争
有序是指市场秩序的法制化、规范化
洪文虎加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  体系
1以生产要素市场为重点,全面推进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
2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为完善市场体系提供组织保证
1)改革流通体制,建立高效、通畅的商品流通体制和全国性、多层次的流通网络;
2)大力发展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处等市场中介组织。
3加强市场法规和制度建设,切实规范市场体系的运行
4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
首先要实行政企分开,真正割断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脐带”。
    其次要发展以资本为纽带的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横向经济联系。
    最后要加紧开发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真正形成高效、通畅的全国市场网络。
5加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接轨,全面溶入世界经济运行新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机制,应当是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又有政府适当调控的机制。
在价格形成上,由企业主要依据商品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来自主定价;在价格运作中,价格能在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里,依市场供求变化而自由波动,使价格结构不断趋向合理;在价格管理上,企业定价必须符合法律规范,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作进行必要的干预,强化对物价的监督和检查。
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机制
1要继续贯彻  “放调结合、以放为主”  的方针;
2要健全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的价格调节体系。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管理国有资产的需要
政府宏观调控的总体特征
政府调控主要是一种宏观层次的调控,而不是一种微观层次的调控
政府调控主要是一种总量目标调控,而不是一种个量目标调控。
政府调控主要是调控市场,通过市场调控企业行为,而不是直接调控企业。
财税体制改革的原则:直线加速器简化税制,统一税率,便于管理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a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
b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c公有制企业劳动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的劳动者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获取收入的参照标准
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
1社会主义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必要性:
1、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2、是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的需要。
2.按劳分配与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的有什么区别?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内部的一种分配关系。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在进行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不劳动者不得食是按劳分配的两个本质特征。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1:25: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81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