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创新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

1
金融科技创新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研究
蔡国良 龚钰涵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但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受金融科技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本文基于2013—2017年中国30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总体样本中,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所产生的替代效应远远超过其技术溢出效应,使得其中间业务收入显著减少;分类样本中,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受金融科技冲击的影响效果各不相同,其中,地方性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较大,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次之,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小。商业银行须正视金融科技带来的冲击,适度融合金融科技优势,提升自身效率。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二、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扬州大学 (一)理论分析
(二)假说
三、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变量选取
(二)模型设定与方法选择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五、政策建议
2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基于静态面板模型
李飞翔 丁忠明
依托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第三方支付平台从无到有,发展迅猛,凭借其自身的便捷性,对商业银行的市场进行不断地挤占。如何消除这种冲击带来的影响,已是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基于13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年上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半年度面板数据,构建静态面板模型,从银行卡、支付结算、投资银行、担保承诺、代理类、管理类以及其他业务七个方面针对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对银行卡业务、支付结算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担保承诺业务有消极影响,对代理类业务和管理类业务存在积极影响。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及变量的选取
(二)模型设定
三、实证分析
(一)13 家商业银行的回归结果
(二)银行分类回归结果
四、政策建议
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影响——基于2006~2016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
李朋林 董一一
利用2006~2016年我国11家主要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在对互联网金融两大主要模式第三方支付和P2P网贷对商业银行核心业务影响进行系统剖析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非结构VAR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了不完全替代效应,其对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影响因模式及业务内容的不同而具有异质性;商业银行是P2P网贷资金来源地,P2P
象王集团网贷吸走了商业银行存款。研究结果侧面反映出监管层对第三方支付的资金管理政策效果显著,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是化解冲突、减缓不利影响、实现共赢的有效通道。
一、绪论德国人的性格
细川护熙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裉行资产业务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裉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三)互联网金融对中间业务的影三、实证分析
三、三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取与说明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
刘国钧二)因果关系确定与参数估计
三)基于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分
五、政策建议
4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新实证产业组织视角
华勇 闵德寅
以互联网支付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5—2013年企业层面的财务数据,采用新实证产业组织经济学方法验证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市场势力的影响,同时采用中介变量的检验方法,验证互联网支付的竞争效应在业务层面的传导机制。结果显示,互联网支付对国有银行垄断地位的冲击极其有限,尚不构成威胁,但对股份制银行的影响效果非常明显;互联网支付主要通过增强其中间业务市场的竞争水平,降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拉低银行业的市场势力溢价。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互联网支付平台的冲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文献综述
二、互联网支付的竞争效应
三、互联网支付对商业银行市场势力影响的实证探究
(一)假设提出
(二)实证模型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设定
(四)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32: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73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影响   金融   互联网   支付   业务   研究   实证   科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