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现状、发展前景及监管任务

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由
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1]
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
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
响整个经济的稳定。本文对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作一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几
年的发展轨迹作几点推断和建议。
一、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1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
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以及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此外,还有
政策性银行在特定的领域内发挥其职能。
在这些银行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规模和品牌等方面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到
2003 年6 月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
付结算服务,贷款则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2]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的
市场份额则在过去几年里大幅度增长,到2003 年6 月底,已占中国各类金融机构
总资产的13.6%。[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另一个重要优势是隐含的政府担保。随着银
行业竞争加剧和储户风险意识的提高,银行的资信水平将日益重要。[4]经过近年来2009我的梦想
的努力,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已有很大的改进,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也有显著的
提高,不少银行已初步完成管理决策、IT 信息系统上的总行集中化控制。但是不可
否认,中国许多银行还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不良资产情况仍十分严重。据银监会
统计,到2003 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合计为2.4 万亿元,占全部贷
不良供给款的15.19%。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1.59 万亿元,不良率达16.86%;
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也有1540 亿元,不良率为6.50%。[5]而且上述不良率的
水平,已经包含了近几年各银行贷款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稀释作用。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银行的资产充足率普遍较低。
中国银行在内部管理、资信评估能力和授信体制、风险控制能力等各方面都还
有很多缺陷,员工队伍素质和知识技能结构有待提高,管理信息系统也还远未完善。
而且,中国银行在信贷工作中还往往受到种种外在压力和行政干扰,授信决策并不
完全建立在资信因素上。扶持地方经济、帮助国营企业脱困、发展重点产业等等还
经常是影响授信决策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和人员队伍过于庞大,造成经营
上的巨大压力,在管理运营上也还失于低效迟缓。中国银行的
人民币存贷款的利率
仍受到控制。在存款方面,除了保险公司五年及3 亿元以上的存款允许由双方自主
决定利率外,其余各项人民币存款利率均由人行统一规定。在贷款方面,人行也规
定必须在一个范围内浮动。这两方面就决定了银行人民币存贷款的利差收中国银行
所面对的许多企业客户的经营不够规范,财务报告不够健全可信,有关个人客户的
资信信息也相当匮乏,使得银行很难准确地衡量贷款人的资信水平和还贷能力。这
就导致中国贷款市场缺乏层次感:一方面,由于许多企业财务报告上的问题,银行
难以准确地评估其资信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利率管制,银行也无法根据客户的资
信水平充分调整利率。所以,银行业务往往集中在少量优质企业上,争夺这些客户
的竞争十分激烈。
二、银行业的市场空间
世界金融市场的经验表明,公司客户(尤其是大型公司客户)所能带来的盈利
日益趋薄,以大型公司业务为主的银行普遍面临生存危机。以美国为例,在20 世
纪80 年代直至90 年代初,以纽约为基地、主要面向公司客户的几家大银行,包括
Manufacturer Hanover Bank 、ChemicalBank 、Bankers Trust Co. 和Morgan
Guaranty Bank,在1990 年还都名列全美十大银行之中。但短短十来年之后,经过
连平中学了一系列的购并整合,这些银行均被吞并,不再独立存在。这是因为,公司客户具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有多种融资和投资渠道,比如在融资方面可以发行债券和商业票据,在投资方面也
有多种的金融品种。所以,向公司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
异常激烈,从而使银行在公司业务上的定价能力和盈利水平不断削弱,生存空间萎
缩。在中国银行业内争夺优质大客户的激烈竞争中,这种情况已经有所表现。
相比之下,面向个人客户的银行在世界各国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公司业务
相比,个人业务上收入和盈利较为稳定,规模经济和网络作用也更为显著。但一家
银行只有在网点覆盖率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有效地吸引个人用户,降低综合资金
成本。对网络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个人业务的门槛,也相应地限制了个人业务
上的竞争。银行个人业务重要性的一个很好的反映,就是最近在美国连续发生的两
宗重大银行购并事件:先是2003 年10月美洲银行( Bank of America)宣布以
400 多亿美元购并Fleet Boston Financial Corp.,短短三个月后,摩根大通银行
(J.P. Morgan Chase & Co.)2004 年1月宣布以500 多亿美元购并Bank One Corp.。
这两次购并都是出于发展个人业务的考虑和网络互补的要求。在此之前,这几家银
行都曾尝试过重点发展其它业务(如公司业务和
投资银行业务),但事实证明,个
人业务盈利较好、增长较快且较稳定。所以,这几家银行都逐步把重心重新放回到
个人业务上来。如这两宗购并都完成,将重新调整美国银行业的格局:在总资产上,
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将分列全美前三位;在信用卡业务上,花旗与摩根大通
旗鼓相当,美洲银行较落后;但在网点数量上美洲银行遥遥领先,是摩根大通的两
倍多,更是花旗银行的七倍多。[6]
在银行个人业务中,值得专门一提的是住房按揭业务和信用卡业务。从1997 年
开始城市住房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的住房按揭市场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到2002 年
按揭贷款总额已达到了8000 多亿元。但是按揭贷款仍只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
贷款总额的5.9%。相比之下,这两项比例在分别是35%和29%,在韩国是
38%和30%,在香港是50%和35%,而在新加坡更是高达65%和49%。可见按揭贷款在
中国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一段时间里可望是我国银行业务及盈利增长的重要动
力。而且,与其它贷款种类相比,住房按揭贷款在世界各国都是风险较低的。即使
在高失业率(如2002 年的美国和香港)、房产价格大跌导致房产市值低于按揭贷
款余额(如20 世纪90 年代的日本和1997 年后的香港)等不利条件下,按揭贷款
的坏账率和损失率也普遍较低。比如,据香港金融管理局2002 年的一项统计,香
港当时24%的住房按揭贷款的余额已超过房产市值;尽管如此,香港住房按揭贷款
的坏账率一直维持在1.5%左右。当然也应该看到,住房按揭贷款在中国还面临着一
些特定的风险。中国的住房二手市场还刚刚起步,有关抵押物业处置和债权人保护
的法律及其执行也尚待完善,这些因素都将增加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
信用卡业务在中国也还处于发展初期。由于法律、个人资信信息和消费习惯等
方面的条件尚待完善,比起按揭贷款来其发展会有所滞后。但是,从国际经验上看,
当人均收入达到每年2000 美元~ 4000 美元后,信用卡市场就会起步。而中国已有
若干城市的人均年收入已进入了这个区间,具备了信用卡市场起飞的条件。当然,
银行个人业务的高增长、高盈利和低风险的特性,是以审慎原则为前提的,丝毫也
没有取代或降低信贷风险控制的需要。在这方面,近来韩国所面临的信用卡信贷危
深证a股指数机就是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
三、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前景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银行业的高速扩张可望持续相当一段时期。大量
的居民储蓄和人民币资本账户不可兑换将在一段时间内为我国银行消化历史问题提
供良性的外部环境。但另一方面,
随着WTO 时间表的推进,中国银行业将逐步放开,
竞争将日益激烈。所以,我国银行面临着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任务,需要在银行业完
全放开、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之前,打下基础,消化历史包袱。笔者认为,中国银行
业在今后几年的发展中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公业务、尤其是针对优质大客户的业务竞争会日趋激烈。由于其规模、网
络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四大国有银行在对公业务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但另一方面,
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对公业务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银
行必须能深刻理解客户的商业模式和业务需要,为客户量身订做整体资金解决方案,
从而既全面地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要,也可以从票据、外币、中间业务等费率放开
的业务上间接地向客户让利,降低客户的总体资金成本。产品创新的能力离不开银
行内部机制的灵活性,也对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水平(包括准确、实时衡量资
金成本和风险水平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一些较优秀
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占有一定优势。
根据中国WTO 协议,从2003 年底开始,外资银行已可以在许多大城市进行人
民币对公业务,2007 年后更可以全面进入各项业务。外资一旦进入,一开始最容易
争夺的是大客户,这当然也会加剧对公业务上的竞争。
2.相比之下,个人业务,尤其是住房按揭、信用卡业务将会成为我国银行利润
的重要增长点。如上所述,住房按揭业务和信用卡业务在中国都尚处于发展初期,
将面临一个十年左右的高速发展阶段。按揭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还会促进我国银
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四大国有银行由于其规模、品牌以及政府的隐含担保,在个人业务的竞争中同
样占有优势。但个人业务市场的扩张也将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契机。个人业
务所需要的网点覆盖率,主要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的网络密度。在中国,经济发达地
区相对集中,银行的网络建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也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7]
所以中小银行可以把网络建设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从而以较有限的投入弥补
其在网络上的不足。发展住房按揭、信用卡业务,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的业绩会有更
明显的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银行规模较小、历史包袱较轻,同样规模的业
务起的作用更明显;另一方面,按揭贷款和信用卡业务将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且对网络覆盖率要求较低,这些银行尤其是其中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得以在相
调直机防护罩对平等的起跑线上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竞争。部分股份制商业
银行可望完成经营模
式上的转型,成为公司、个人业务并重,甚至以个人业务为主的银行。
住房按揭业务和信用卡业务虽然对网络覆盖率的要求较低,但同样需要大量的
前期投资。住房按揭是典型的成本置前、回报置后的业务。对于信用卡业务来说,
该项业务的引入在各国都需要有大量的前期投资,用于建立基本的IT 处理系统、
打造品牌、形成收卡网点规模等等。而且在信用卡业务上,用户往往倾向于只使用
少数信用卡,使该项业务有明显的“首发者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所
以更增加了对前期投资的要求。
3.混业经营将在中国银行业逐渐起步,保险和基金产品的销售代理、理财服务
等方面的中间业务收入将会增加。在一些成熟市场经济的国家里,中间收入往往是
银行收入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银行各项产品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可是,中国
对银行的混业经营仍有许多的限制,从中国银行业现有的经营水平和监管水平来说,
这种限制是合理的,但是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自然会因此而受到限制。
另外,中国客户对中间业务收费的认同度普遍较低;而且由于现阶段的利率管
制,银行存贷利差较大,着重争夺存贷款业务是这种条件下的理性商业行为,从而
使银行有可能会把中间业务作为争夺存贷款的筹码而免费或低价提供。而且,中
间业务收入的增加(如保险和基金产品推广),往往也意味着现有客户投融资渠道
的扩展,可能会冲击银行的现有业务。综上所述,中间业务收入在近期内不会成为
银行业务和利润的重要增长点。
4.中国银行业的继续增长主要反映在规模的扩大,资产收益率在一段时间内不
会有显著的提高。四大国有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约为0.18%,[11]而根据五家上
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的信息,其资产收益率大约在0.3%到0.7%之间。
我国银行资产收益率偏低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利率管制和中间业务发展上
的种种困难,制约了银行在一定资产规模下的利润增长空间。第二,银行的税收负
担相当沉重,其中包括5%的营业税、按总收益缴纳的附加费和33%的所得税。此外,
银行对呆账的核销也受到税务部门的严格控制,从而间接地提高了税率。第三,四
大国有银行和许多中小银行需要消化大量不良资产,中小银行还普遍要在网点等方
面大量投资。另外,我国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约束力方面还普遍不足,资本
回报的观念还不够。追求规模、过度竞争是中国许多行业的普遍问题,这种倾向在
银行业也同样存在,低资产收益率便是其自然后果。
上述因素在近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56: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72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银行   业务   中国   客户   按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