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近十五年的研究综述

盐城师范学院考查试卷
2016—2017学年 第一学期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古代作家作品研究》试卷
一个粗瓷大碗课文教案        班级 中文143班    学号  14111318       姓名 黄 河 荣      得分__________
桃花扇》研究综述
    长久以来,我国学术界一直习惯于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艺作品,这种倾向在《桃花扇》研究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由于其作者孔尚任曾明确提出“知三百年之基业,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激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所以学术界基本都关注于其主旨思想,并联系明末清初的历史事件,考察孔尚任对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分析剧中的兴亡之叹,这几乎已成为了《桃花扇》研究的主导方向。
1、主题思想及结构艺术鄞州区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做了这样的介绍:《桃花扇》是藉复
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历史。侯方域题诗宫扇赠李香君﹐二人相恋。马士英﹑阮大铖欲与侯方域结交﹐通过画家杨文骢表示愿代出资促成侯﹑李的结合。李香君怒斥马﹑阮﹐侯方域受到李的激励﹐亦对此事加以拒绝。武昌总兵左良玉率军移食南京﹐朝野震动﹐侯方域修书劝阻﹐阮大铖诬以私通和做内应的罪名﹐侯方域被迫投奔在扬州督师的史可法。李自成攻陷北京﹐马士英﹑阮大铖等迎立福王﹐并对复社文人进行迫害﹐准备强逼李香君嫁与漕抚田仰为妾。李香君坚决不从﹐矢志守楼﹐倒地撞头时﹐血溅侯方域所赠的宫扇。杨文骢在宫扇血痕上画成桃花图﹐李香君遂将桃花扇寄与侯方域。清兵南下﹐攻陷南京﹐李香君﹑侯方域先后避难于栖霞山﹐在白云庵相遇﹐共约出家。孔尚任企图通过这个爱情故事﹐描写明末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揭示南明覆亡的原因﹐抒发“兴亡之感”。
    以及殷海蓉在《浅论<桃花扇>中的 “情”》一文中提到:“在《桃花扇》里离别是亡国关头唯一的主题,情人如是,亲人如是,君臣如是,无一例外。在李香君因拒婚受伤晕倒的时候,李贞丽出于无奈被迫代替李香君出嫁,但因田仰嫡妻生性妒忌剽悍而遭致一顿毒打,新婚不久即被撵出家门,最终像弃物一样被赏与一个老兵,终老他乡。从此母女俩各分东西,昔日门庭若市的香楼笙歌不再,无人登门。虽及不上杜甫笔下《石壕吏》中家人
被拆的凄苦,亦表现了小人物的卑微,南王朝正是在奸佞小人气恃强凌弱、横行霸道的昏暗中一步步走向衰亡
  《桃花扇》所描写的是一个王朝衰落的历史剧。该剧以作者的话说,便是“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这不仅是整个剧的核心思想,也是作者艺术构思的重要体现。因此,后人对《桃花扇》的结构艺术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陆文洁在《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中归纳为:一是从地域角度展开结构铺设,二是“减”“联”结合,突出主要线索,三是利用特殊人物形象建立套式结构。这一分法主要结合了整个剧本的内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二、人物形象分析
  李香君作为《桃花扇》的主要人物,从古至今对她都极尽赞美之言。邹炆珏的《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中这样写到:李香君是孔尚任传奇剧《桃花扇》的女主人公,作品通过描写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情感故事,反映南明社会趋于覆灭的时代背景。通过经由描写李香君这一青楼出身,但聪明伶俐、正直高尚的人物形象,表达出她与一般青楼女子所不同的坚贞不屈、正气凛然的精神品质,其也是我国戏曲作品中具备特点与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之一。她将其形象概括为三种:一是纯真腼腆的少女形象;二是坚贞不屈的忠贞烈女形象;三是凛然正气的女豪杰形象。对《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具体艺术形象,通过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的表现,做了详细的探究分析。另外,在另一篇《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中也将香君的形象特点概括为三点:一是才德一体、机智聪明;二是富贵不贪,威武不屈;三是不畏权贵、坚定正直。吴瑞霞在2006年的《〈桃花扇〉叙事结构的透视》中是这样写的:李香君的形象可谓光彩夺目。在当时的社会中,她是被视为卑贱、微不足道的歌妓,然而,在孔尚任的笔下,她却有崇高的思想,深明大义,不惧强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疾恶如仇、敢爱、敢恨,政治上的鲜明爱憎与爱情上的忠贞不渝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成为戏曲史上烁烁闪光的人物。
可与李香君同为主角的侯方域,历史上对他的点评却是有褒有贬。在吴喆的2007年硕士论文《〈桃花扇〉中侯方域、杨龙友形象考论》一文中提到历史上对侯方域研究的两种途径,一是立足历史剧本身,从剧本的具体描写对侯方域的形象作出评价;二是以历史人物侯方域为参照,将《桃花扇》中侯方域的形象和历史人物侯方域联系起来或作对照,从而对剧中的形象作出评价。中国学术期刊中《侯方域人物形象分析》写到:他既软弱动摇,做为复社文人斗争性不强,又淳朴善良,既风流又爱得很真,既书生意气又对时局把握的很
准。又如《关于〈桃花扇〉中侯方域人物形象分析二》中提到:侯方域只是个软弱的知识分子,空有理想,而实际上一无建树,但也不能说侯方域就是一个花花公子,他在感情上是认真的,他对香君的感情是真实的。可以说侯生是忠于爱情的。虽然他起初爱恋香君,也只是对香君“妙龄绝”的倾倒,直到“却奁”之后,才把她引为“志同道合”的“畏友”。这是由侯生的家庭出生、阶级特性决定的。他是司徒公的公字,自命清高,虽然不满那些整日“莺颠燕狂”的贵家公子,但自己也忘不了“寻花问柳”来“消遣春愁”。
3、悲剧分析   
  《浅析〈桃花扇〉的悲剧根源》中说到: 孔尚任在《 桃花扇》 的《 先声》 一出里, 借老赞礼之口, 道明了剧作的思想内容, 即 “ 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 悲欢离合加上兴亡感慨构成了整部剧作的感情基调—— —哀惋伤感, 正是这一感情基调的确立决定了《 桃花扇》 的悲剧性质。宋希芝在2001年的硕士学位论文《困境中的迷惘与质询——<桃花扇〉悲剧研究》中写到:至少在三个方面,《桃花扇》的悲剧呈现,是历历在目的,难以视而不见的,一是景象层面的悲剧呈现,二是情节层面的悲剧呈现,三是意味层面的悲剧呈现。周慧惠在《论<桃花扇>中的悲剧心理》中是这样说的:死亡一直是悲剧最爱表现的一个主题,
不可否认,史可法的死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审美上的快感。对悲剧来说,重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史可法以死亡来反抗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这种反抗表现了人的自由意志,从而产生了美感。由此可见,《桃花扇》的死亡意识蕴涵了一定程度的悲剧精神,这是中国传统的审美精神走向蜕变的一个标志。其中《探析<桃花扇>的多重悲剧性》中说:《桃花扇》悲剧性的一个表现就是作者对南明朝由兴到亡的感慨。整个南明朝堂之上君是昏君, 臣是佞臣, 忠臣良将置于朝廷之外, 政治腐败黑暗; 孔尚任在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中抒写了无限深沉的悲凉感慨。
    四、比较研究
《长生殿》与《桃花扇》一直被称为戏坛“双壁”,前人有许多对它们进行比较。杨淑英在2011年的论文《〈长生殿〉与〈桃花扇〉比较研究》中说:前人对于《桃花扇》和《长生殿》的比较研究,有专门对两部传奇中不同的爱情理想进行论述的,如柏艳艳、张影的《为情弃责与为责弃情——论<长生殿>与<桃花扇>的爱情理想》、向志柱的《春花秋月何时了——〈长生殿〉与〈桃花扇〉中的爱情比较》;有的则是从两句之中的情义思想来比
较两句的两剧的思想蕴含,如徐洪的《“情”与“臣忠子孝”——〈长生殿〉与〈桃花扇〉的思想意蕴的比较》;还有的将两剧的结构进行比较的,如蒋得均的《〈长生殿〉与〈桃花扇〉结构艺术比较》;也有对《长生殿》和《桃花扇》中的个别的折子进行比较的,如夏蕙筠的《从<弹词>〈余韵〉的比较看<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差异》;邹自振的《双峰并峙的“南洪北孔”——〈长生殿〉、〈桃花扇〉比较论》,从《长生殿》和《桃花扇》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矛盾的而思想、悲剧气氛以及集合汤词沈律的“合之双美”的创作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国榷  综上所述,对孔尚任的《桃花扇》的研究已经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可以作进一步的推进和深入。
参考文献:
[1]孔尚任.桃花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jeavons[2]殷海蓉.浅论桃花扇中的 “情”[J].读写算教师版.2016(20):88-89
[3]陆文洁.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J].祖国.2016(19):71-71
[4]邹炆珏.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J].祖国.2016(19):75-75
[5]四氢呋喃谭淼.李香君人物形象分析[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20):20-20
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6]吴瑞霞.桃花扇叙事结构的透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26-26
[7]吴喆.桃花扇中侯方域、杨龙友形象考论[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8]李宁洁.侯方域人物形象分析[J].北方文学旬刊.2012(6):42-42
[9]陆东萍.关于桃花扇中侯方域人物形象分析二[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8
[10]高小康.浅析桃花扇的悲剧根源[J].文学遗产.2000(4):68-78
[11]宋希芝.困境中的迷惘与质询——桃花扇悲剧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1
[12]周慧蕙.论桃花扇中的悲剧心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8(8):05-05
[13]张天云,杨伟伟.探析桃花扇的多重悲剧性[J].四川戏剧.2008.8
[14]杨淑英.长生殿与桃花扇比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05
[15]柏艳艳,张影.为情弃责与为责弃情——论长生殿与桃花扇的爱情理想[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11
[16]向志柱.春花秋月何时了——长生殿与桃花扇中的爱情比较[J].古代文学知识.2003,2
[17]徐洪.“情”与“臣忠子孝”——长生殿与桃花扇的思想意蕴的比较[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9,2
[18]蒋得均.长生殿与桃花扇结构艺术比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19]夏蕙筠.从弹词余韵的比较看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差异[J].中国学研究第11辑.济南出版社.2008
[20]邹自振.双峰并峙的“南洪北孔”——长生殿、桃花扇比较论.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研究丛刊.2006,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50: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64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桃花扇   悲剧   研究   结构   形象   历史   长生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