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问答题

第一次文代会的影响:新中国文艺以此为起点。确定了毛文艺思想在建国后的统治地位。确立以延安文艺作为当代文学的理想模式。确立了对文艺工作的思想、组织领导,也确立了政治对文学的权威作用。局限:文艺的大会师,是以解放区文艺为基准的。实质上是解放区文学统一国统区进步文学,把解放区文艺政策、文艺价值、文艺经验推广到全国,作为以后文艺发展的借鉴和遵循。忽视了国统区进步文艺的价值和文艺运动经验的总结和介绍。文艺队伍“和而不同”,具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倾向,为后来的文艺斗争留下了后患。
文学的转折:现代文学受多种力量影响:不同政治理想市场审美趣味,当代文学转变为单一政治理想单一审美趣味1多元文学生态转型为一元文学生态文学成为主流政治思想的文学表达,题材表现工农兵生活,审美趣味以工农兵为诉求对象力求通俗2的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3文学写作的题材主题风格等形成了应予遵循的体系性的规范4作家的存在方式写作方式,作品的出版阅读批评等文学活动被纳入党的组织活动中。
50、60年代文艺运动逐渐由艺术争鸣演变为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1)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954)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5)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文艺界的反右斗争(1957)文艺政策的调整(1960)左倾思想升级和阶级扩大化对文艺的进一步伤害(1962-1965)
“双百”方针发表后文艺界的短暂繁荣:1大胆正视矛盾冲突的作品刘宾雁/本报内部消息,王蒙/组织部…2婚恋为题材大胆发掘人性人情的作品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宗璞/红豆文学的特征:文学思维极端化/文学主体缺失化/文艺政治化/文艺批评简单化
50-70年代末期文学精神的整体特征:1文学观念:属于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文学理论体系,奉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美学观。具体操作注重内容判断忽视审美分析2创作方法:采用现实主义,具体为革命现实主义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时候与革命浪漫主义相互结合。艺术目标和价值标准是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体操作中注重思想性与倾向性忽视真实性审美性3文学方向上,提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工农兵服务,目的是为了教育引导人民众。文艺方针上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际中却难以真正贯彻执行4思想内容上,着眼于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生活以及实现新中国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斗争,以歌颂为主,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服务,但在操作中却演化为题材决定论吕冠成>钨精矿5人物表现上,刻画以工农兵为代表的新人物,尤其是英雄人物,要求尽可能回避英雄人物的缺点,现实中,却被机械的理解为三突出6文学形式上,采用接近中国大众审美趣味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现实创作中,却一味的拔高古典形式,反对五四新文学所开创的新的文学形式和内涵。
革命历史战争题材小说的特点:史诗风格:用文学的形式真实的再现某一时期某一事件的社会场景,理性的共性取代感性的个性,作者不能深入历史、反思历史的悲剧性因素。纪实品格:常常以真人真事为题材,具有自传彩。作者多是战争的参与者,他们多为客观叙事,而不是将自身生命沉潜于历史,进行主观探索。政治彩:体现政治的要求和导向,进一步强化了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这种创作方法后来演变为“三结合”的极端。
文艺理论:文学的理论依据:“根本任务论”。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作为文学创作与评论的最高标准“三突出”创作原则:林彪提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中突出英雄,在英雄中突出主要英雄。造成文学创作的公式化。“三结合”、“衬”创作方法:领导出思想、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以成长中的英雄人物来陪衬主要英雄人物,以其他正面人物来陪衬主要英雄人物,刻画反面人物来陪衬主要英雄人物。“主题先行论”:使文学作为图解政治阴谋的工具,公式化概念化。
十七年小说创作成就:1一批有一定艺术价值,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作品出现,新的创作体出现。三红一创青山保林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普遍
欢迎喜爱2作家以自己的创作,以各种方式曲折艰难的影响和抵制着左倾的政治思潮和对文艺的干预。缺陷:1文艺政治化,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理解的简单机械化文艺为社会服务直接理解为对政治的服务2题材单一化主要集中于现实和历史题材,以党的革命斗争和现实政策为主要参照点忽视社会生活丰富性复杂性3手法简单化,片面追求大众化民族化用狭隘的现实主义图解历史政治,造成公式化概念化倾向4人物形象扁平化,主要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形象人物形象类型化模式化5作家非专业化,作家的文学素养不能够支持长期的创作许多成了/一本书作家,如杜鹏程、杨益言等。
《创业史》写两代农民创业立家的故事。旧中国梁三老汉租种田地10年创业失败养子梁生宝承父志继续创业立家但兵荒马乱地租沉重创业梦想破灭。解放后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终于实现了创业立家的夙愿。线索: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历史为线索。意蕴:深刻地表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农村阶级关系及各阶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变化新排列新组合,完整地展示出农业合作化的历史风貌和农民众精神世界的巨变。梁生宝:是一个从旧中国小生产者成长起来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农民的典型。顽强坚毅,忠厚善良,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带有明显的英雄化理想化彩。梁三老汉: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和狭隘小生产者观念的旧中国农民的典型。苦大仇深思想保守狭隘自私,但又勤劳善良,爱土地。
体现出农民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中国老一代农民的代表。是教育的对象。郭世富:中农的代表,顽固维护私有制,对封建主义还存有幻想的落后农民典型。是改造的对象。郭振山:农民中的两面派,幕后支持农村合作化,落后的农民干部典型。是争取的对象。姚士杰:富农的代表。仇恨新社会政权,阴险狡诈,妄图扼杀新生政权的敌对阶级代表。是专政的对象。
艺术特点:结构复杂,气势恢宏;善于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与哲理性议论结合起来塑造人物像;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在矛盾冲突中突出和展示人物性格。小说成就和意义:深刻的主题,宏伟的气魄。表现了农民翻身和创业的艰难历程;写出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农村的发展史。塑造了众多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艺术风格。开阔、浑厚、热烈而细密的艺术风格。局限:政治理念过重,使作品表现面较单一,有图解政治之嫌;过分夸大了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对人物阶级分析简单化、绝对化,人物的丰富性和矛盾性展示不够。
对人物性格刻画不足,情节冲突不够,抒情议论过多。对人物主要采取阶级分析法,对人情、人性美展示不够。
《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以大革命前后冀中平原上的革命风云为背景,以朱、严两家农民祖孙三代人的生活和抗争为中心内容,力图勾勒出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解放道路的曲折历程。人物分析:朱老忠:疾恶如仇刚直不阿,行侠仗义慷慨豪爽,坚忍不拔深谋远虑,是燕赵侠义精神和新时代英雄精神的结合体。他的生活道路,集中概括了20世纪初期,新旧时代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由草莽好汉成长为农民革命英雄的历史踪迹。严志和:忍辱负重逆来顺受保守狭隘软弱动摇。落后农民,受封建思想和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农民典型。艺术成就:史诗般展示冀中农民的革命斗争,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度开掘。塑造性格鲜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人物形象。借鉴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创作技巧,故事性强故事相对独立。语言充满了乡土气息,口语化生活化通俗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彩。对北方的风土人情自然景物的描绘雄浑凝重,与主题相得益彰。局限:对革命者性格缺乏丰富性展示,性格扁平化抽象化,缺乏对人物性格变化过程的描写,性格发展过于突兀,缺乏人情人性美。
谱网《青春之歌》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反映的是从9•18到12•9运动这一历史时期爱国青年学生为抗日救亡所进行的顽强不息的斗争。主人公林道静原是一个小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因反对家庭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当她为个人解放个人前途奋争而又屡遭挫折的时候,在党的指引下经过艰苦的自我改造和投身革命实践,最后成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品塑造卢嘉川江华等坚强不屈的共产党人形象,及王晓燕余永泽等不同知识分子形象。
孙犁小说创作特点:1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方法,又融进浪漫主义的笔调,情节呈现出淡化趋势2将时代的政治风云溶于民情风俗的描绘中,有比较浓郁的乡土气息3尤其擅长塑造质朴单纯真挚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4借鉴散文的笔法写小说,总体风格上呈现出阴柔之美。
赵树理小说创作特点:1关注现实,自觉地让创作服务于现实斗争2坚持从农民的立场看待农村生活,更多关注反映人民内部矛盾。3大量借鉴使用中国传统民间文学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赵树理借鉴“传统民间文学的艺术手法”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①以故事为中心结构小说,较少有孤立静止的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和肖像描写。长卷式地展示生活,不是很讲究写人物心理。人物包裹在故事中②注重故事的连贯性,强调有头有尾和前后照应③重视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④具有浓郁的地方彩和乡土风味。
十七年诗歌基本估价:强调政治主题排斥其它主题,强调时代情感排斥个人情感,强调民族形式排斥其它形式,强调阳刚之美排斥阴柔之美。原因:1许多老诗人难以完成诗歌创作的转型郭沫若/防治棉蚜虫歌2过分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压抑诗人的创作个性3对新诗的主流应是古典+民歌的过分强调限制了诗歌创作的多元发展。
新民歌运动的评价1民歌全面发展了五十年代颂歌的基本主题,并将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是五十年代颂歌在民间的大普及《主席走遍全国》 2民歌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人民众的冲天干劲和作为历史创造者的雄心壮志《我来了》但是受浮夸风共产风的影响,诗歌创作就象组织生产一样,数量上狂热的浮夸和跃进也影响到它的质量。3从艺术上看,有些民歌尤其情歌,保留了我国传统民歌朴素清新的风格,具有诗情画意但民歌在艺术上更追求革命浪漫主义,注重诗歌的夸张和想象,使大量作品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想象力和极度的夸张,进而作品显得滑稽可笑。
郭小川1955年到1956年,是郭诗歌创作第一个阶段代表作《致青年公民》。内容上:响亮的战鼓,时代的号角,受到青年读者广泛热烈的响应。形式上: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楼梯诗的形式。诗句简短有力,节奏鲜明。57年到60年,是郭在诗歌内容上进行探索的一个时
期。一类较多表现诗人个人化情感《致大海》《望星空》一类以革命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叙事诗《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60年代前期是郭诗歌创作第三个阶段是郭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时期,他开创了抒情体式“新辞赋体”。《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祝酒歌》《昆仑行》1966年命开始后,郭诗歌创作的第四个阶段《团泊洼的秋天》《秋歌》
不良供给
团泊洼的秋天诗情内容第一部分1-6节诗人用生动的笔调描绘了生机盎然的团泊洼秋景,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对祖国政治气候的观察思考。第二部分7-14写出团泊洼人民心中的愤怒,表达了革命战士对四人帮的无比愤慨。第三部分15一21抒发革命战士壮志情怀,表现诗人战斗风格,立起战士形象。第四部分末尾两节表达诗人斗争的决心和胜利的信心。艺术表现:1托物言志,诗人托“团泊洼秋天”之物咏革命者之志2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喻、拟人、象征排比3“新辞赋体”的诗歌形式。
十七年散文两种创作现象通讯的散文化:以散文的笔调完成通讯的使命,改变了通讯客观报道、避免过多议论抒情、语言平实缺少文采的旧貌,作者较多地介入作品,溶入了创作者较多的创作激情,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特写的小说化:
抛弃了以往人物特写以事带人的范式,把人物描绘置于创作的中心,在变化视角渲染氛围写好细节方面大量借鉴小说的写法,如杨朔的《雪浪花》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十七年散文的几个阶段A5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散文创作1通讯报告得到空前发展,成为本期散文创作的主要实绩。从战地报告(魏巍的朝鲜通讯)到工地报告(李若冰的工业战线报告)和农村报告(秦兆阳的特写)其主要内容是对新生活和英雄人物的歌颂。21956年初至反右斗争前,抒情散文出现第一次创作高潮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等。B50年代末60年代初(1957—1965)1961年为创作高峰,被称为“散文年”。主要标志:1抒情散文的丰收杨朔的《雪浪花》《茶花赋》刘白羽的《日出》秦牧的《土地》《花城》等。4报告文学长足发展,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创作特点:和新闻、历史相结合的客观化的散文发展较好,和政论相结合的杂文的发展严重受阻,主观化的艺术化的散文普遍存在着主体意识较差、文体意识不强的毛病。
十七年散文三大家:杨朔刘白羽秦牧。散文创作的共同取向:日趋政治化。无论是叙事性、抒情性或哲理性的都要与政治挂上钩,才被认为思想性强有教育意义。三位作家的作品又有各自独特的风格杨朔诗人型,刘白羽战士型,秦牧学者型。杨朔:颂歌体艺术格调,
拿散文当诗一样写,结构上大多不直接叙述而用曲笔。刘白羽:时代性哲理性鼓动性。其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总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高度的战斗激情雄浑豪放壮美的风格。秦牧:立意深刻格调高昂言近旨远富有思想性题材广阔知识丰富旁征博引涉古论今富有知识性。表达方式灵活潇洒富有趣味性。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3:3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59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学   文艺   农民   政治   历史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