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食品化学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摘 要:酶作为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食品的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涉及许多酶催化的反应,本文论述了多酚氧化酶、脂肪氧化酶、果胶酶、脂肪酶和SOD等多种酶的催化机理,并阐述了酶对食品泽、质地、风味、营养的影响,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质地风味营养
Abstract: Enzyme affect the quality of food as an efficient biocatalyst. We mainly had discussion on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of PPO, LOX, lipase, pectinase and SOD. We also described the effects of enzymes on food color, texture, flavor and nutrition,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s in the food industry.
Keywords:社会经济 enzyme; color; texture; flavor; nutrition
1 前言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和美味的日益重视,食品已经不仅仅只是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食物需求品,酶为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对于食品质量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酶存在于一切生物体,参与新代有关的化学反应。在食品的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涉及许多酶催化的反应,由于酶的作用,会对食品的泽、质地、风味和营养等食品质量指标产生有利或有害反应,从而对食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职业化意识2 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周宝宽2.1与泽相关的酶
020服务任何食品,无论是天然未经加工的还是经过半加工、加工的,都带有属于自身的特和本质的泽。在食品的加工及贮藏过程中,食品会受到所处的环境变化或其它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本身颜的变化,其中酶是一个引起颜变化很重要的因素。食品能否被消费者接受,很大部分取决于它们的质量,而食品的颜首先是消费者关注的目标,对食品泽有影响的酶主要是叶绿素酶、脂肪氧化酶、多酚氧化酶。
2.1.1多酚氧化酶
多酚氧化酶(EC 1.10.3.1)最早在1937年被分离出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根据作用的底物不同分为3类,即:单酚单氧化酶(E.C.l.14.18.l),能催化一元酚氧化成邻位酚;双酚氧化酶(E.C.l.10.3.1),催化邻位酚氧化,但不能氧化间位酚和对位酚;漆酶 (E.C.1.10.3.2),该酶能氧化邻位酚和对位酚,不能氧化一元酚和间位酚。一般多酚氧化酶是儿茶酚氧化酶和漆酶的统称。多酚氧化酶是发生褐变的主要催化酶,它是一种以Cu2+为辅基的氧化还原酶[1]。多酚氧化酶存在于植物、动物和一些微生物中,它催化两类完全不同的反应。这两类反应一类是羟基化,另一类是氧化反应。羟基化可以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不稳定的邻苯醌类化合物,然后再进一步通过非酶催化的氧化反应,形成黑素,并导致香蕉、苹果、桃、马铃薯、蘑菇等发生非需宜的褐变和黑斑形成。然而对茶叶、咖啡等的素形成中是有利的。如茶鲜叶中多酚类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茶黄素,进一步氧化成茶红素,多酚类是无有涩味的一类成分,一旦被氧化涩味减轻[2]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果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强、酚类物质含量高的品种更容易发生组织褐变,水果中的组织褐变主要是酚类物质氧化的结果。原因是在有氧的条件下,酚类物质被多酚氧化酶催化而氧化成为醌,醌通过聚合反应产生了有物质从而导致组织的褐变。这
也说明酶促褐变的发生应该要具备三个条件,酶、底物和氧气。这三个因素随时都存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会发生褐变,这主要是因为,细胞的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分布的区域性有关。又因为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是导致组织发生褐变的直接原因,所以研究酚类物质与多酚氧化酶的区域性分布可以有效的防止褐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控制果蔬加工和储藏过程中酶促褐变的方法,例如驱除O2和底物酚类化合物以防止褐变,或者添加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和硫醇类化合物等,将初始产物、邻苯醌还原为原来的底物,从而阻止黑素的生成。另一方面,采取一些使多酚氧化酶失活的方法也可有效的抑制酶促褐变[3]
小麦面粉及其制品的泽变暗变深,也有部分原因跟水果的类似。多酚氧化酶催化小麦中的源酚酸,使其氧化生成不稳定的醌,醌可以和许多混合物发生反应,也可以通过进一步进行自身聚合或者非酶氧化产生黑素,从而引起小麦制品泽的褐变[4],所以一般情况下,小麦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越高,其面粉及制品在加工和储藏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发生褐变,这严重的影响了小麦粉及其制品的质量、性状及其感官品质。由于在实际的小麦加工、生产和储藏的过程中,对温湿度的不合理控制,也会影响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而造成小麦制品的褐变,所以在生活和生产中,避开多酚氧化酶作用的最佳作用条件,可以有效减缓小麦制品的褐变,进而提高其感官品质和营养功效[5]
2.1.2脂肪氧化酶
1932年Andre和Hou首次发现大豆的豆腥味是由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酶促氧化所致,其中的关键酶是脂肪氧化酶,现命名为lipoxygenase(Lox)编号为ECl.13.11.12。脂肪氧化酶是一种含有非血红素铁、不含硫的过氧化物酶,属氧化还原酶,专一催化含顺-顺-1,4-戊二烯结构的不饱和脂肪酸及酯进行加氧反应形成氢过氧化物,且对于十八碳烯酸的作用效果最好[6]。脂肪氧化酶催化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氢过氧化物及各次级产物对食品的颜、风味、质构和营养等方面具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氢过氧化合物的进一步变化是非酶反应,将产生的醛和其它不良风味的化合物。自由基和氢过氧化合物破坏食品的素,破坏的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脂肪氧化酶对食品的作用有六个方面的,其中有利有害。有利的两个方面是:①小麦粉和大豆粉的漂白;②在制作面团过程中形成二硫键。四个有害的方面是:①破坏叶绿素和胡萝卜素;②产生氧化性的不良风味;③使食品中的蛋白质类化合物和维生素遭受氧化性的破坏;④食品中的必须氨基酸会受到脂肪氧化酶的氧化性破坏。比如在豆制品中作用比较明显,特别是豆粉、豆浆等产生豆腥味,但是将少量含有脂肪氧化酶活力的大豆粉加入新鲜
试题与研究
面粉中,生成的氢过氧化物可以降解素及还氧面筋蛋白质形成二硫键,起到漂白面粉和提高焙烤质量的作用[7]
2.1.3叶绿素酶
果蔬的泽是构成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检验果蔬成熟衰老的依据,泽不仅反映果蔬的新鲜度,果蔬的绿主要来源于叶绿素,叶绿素在果蔬贮藏、加工和货架期极易褪或者变,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叶绿素的降解代被公认是一个难解的生物学之谜.叶绿素酶是迄今为止了解最多的叶绿素酶促降解途径的重要组成酶之一。
叶绿素酶是一种糖蛋白。叶绿素酶(叶绿素 脱植基叶绿素-水解酶EC3.1.1.14)存在于纸盒和含叶绿素的微生物。叶绿素酶催化叶绿素结构中的植醇键而水解生成脱植叶绿素,是叶绿素降解中的关键酶。叶绿素酶是以叶绿素作为底物的,它是一种酯酶。脱镁叶绿素也是叶绿素酶的底物,酶促反应的产物是脱镁脱植叶绿素。叶绿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在60~80℃围,实验证明,叶绿素酶在80℃以上其活性下降, 100℃时已完全失活[8]
2.2.与质地相关的酶
质构是决定食品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水果和蔬菜的质构很大部分受一些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如果胶物质、淀粉、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相应的水果和蔬菜中也存在着能作用于这些碳水化合物的酶。通过植物中这些酶的作用就会影响果蔬的质构。相应的在动物体中,动物体中也存在着相应的蛋白酶,蛋白酶会作用于动物的质构使其软化。
2.2.1果胶酶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果胶酶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果胶酯酶( EC 3.1.1.11)、聚半乳糖醛酸酶(EC 3.2.1.15)、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EC 4.2.2.2)和原果胶酶。果胶酯酶( PE) 水解果胶中的甲酯键, 生成果胶酸和甲醇。当有二价金属离子时,如Ca2+存在时,果胶酯酶水解果胶物质生成果胶酸,由于Ca2+ 与果胶酸的羧基发生交联,从而提高了食品的质地强度。聚半乳糖醛酸酶( PG) 是发现较早、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果胶酶, 它水解 D- 半乳糖酸的 α- 1, 4 糖苷键,也分为外切酶和切酶。PG切酶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菌和很多酵母中, 高等植物中也发现有切酶的存在。切酶作用于聚半乳糖醛酸时, 随机水解其中的半乳糖醛酸单位, 可使其溶液的粘度下降, 但还原力增加不大。外切酶的研究和存在比较少, 它水解聚半乳糖醛酸时逐个释放出
半乳糖醛酸单位。聚半乳糖醛酸酶水解果胶酸,将引起某些食品原料物质的质地变软。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 PGL) 和聚甲基半乳糖醛酸裂解酶( PMGL) 分别通过反式消去作用切断果胶酸分子和果胶分子的 α- 1, 4 糖苷键, 生成 β- 4, 5 不饱和半乳糖醛酸。这两种裂解酶都分为外切酶和切酶两种,一些植物软腐病菌、食品腐败菌以及霉菌均能产生外切聚半乳糖醛酸酶。原果胶酶将不溶性的原果胶水解为水溶性果胶。
果胶酶在食品工业中有多种应用,主要有果汁澄清,提高果蔬汁出汁率,提取生物活性功能成分等。在果汁澄清方面,除了柑橘汁以外,大多数基于饮料使用的水果汁,为了避免在最终产品中出现浑浊沉积等现象,一般都要在加工过程中进行澄清处理[9]。工业上果汁的澄清一般包括酶催化脱果胶作用和澄清剂加果胶酶、明胶等来分别完成果胶的降解及非溶物质的物理化学沉淀,果胶酶澄清的实质包括果胶的酶促水解和非酶的静电絮凝2部分。在提高果蔬汁的出汁率方面,果蔬的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果胶质、纤维素、淀粉、木质素等物质,使得破碎后的果浆比较黏稠,压榨出汁非常困难且出汁率很低。果胶酶能催化果胶降解为半乳糖醛酸,破坏了果胶的黏着性及稳定悬浮微粒的特性,有效降低黏度、改善压榨性能,提高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利用酶解技术可使果蔬的出汁率提高10%~35%。在提取生物活性功能成分方面,酶法作用条件温和,操作相对简单又能保证较
高的提取率。由于果胶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初生壁和细胞中间,果胶酶能够除去细胞壁中的果胶质,从而可以有效地破除细胞壁,使细胞中的活性成分溶解出来[10]
2.2.2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组酶的总称,是起协同作用的多组分酶系。一般将纤维素酶分为三类:葡聚糖切酶(EC.3.2.1.4)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分子部的非结晶区,随机水解β-1,4-糖苷键,将长链纤维分子切断,产生大量非还原性末端的小分子纤维素; 葡聚糖外切酶EC.3.2.1.19这类酶作用于纤维素线状分子末端,水解β-1,4-糖苷键,每次切下一个纤维二糖分子,故又称纤维二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EC.3.2.1.21)大分子首先在EC酶和CBH酶的作用下逐步降解成纤维素二糖,再由GC 酶水解成 2个葡萄糖[11]
在果品和蔬菜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纤维素酶适当处理,可使植物组织软化膨松,能提高可消化性和口感。纤维素酶用于处理大豆,可促使其脱皮,同时,由于它能破坏胞壁,使包含其中的蛋白质、油脂完全分离,增加其从大豆和豆饼中提取优质水溶性蛋白质和油脂的获得率,既降低了成本,缩短了时间,又提高了产品质量[12]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23:2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47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氧化酶   氧化   食品   作用   果胶   物质   提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