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解剖知识点总结

感觉器解剖知识点总结
概述:
一、感觉器(sensory organs):机体感觉刺激的装置,是感觉器和附属结构的总称。
感受器:是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结构。
二、据部位和接受刺激的来源:
(一)外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鼻腔和口腔粘膜、视器、听器。
(二)内感受器:分布于内脏和心血管等处。
(三)本体感受器:分布在肌肉、肌腱、关节、韧带和内耳平衡器等处。
第一章  视器
组成  眼球
    眼副器: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眶筋膜及眶脂体。
第一节  眼球
前极:前面的正中点
后极:后面的正中点
一、眼球的外形    赤道(中纬线):两极间中点沿眼球表面所做的环行线
眼轴:前极至后极的矢状轴
丙烯酸甲氧基乙酯视轴:瞳孔中央至视网膜中央凹的连线
二、眼球的构造:
(一)、眼球壁:
1、纤维膜(外膜):强韧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保护作用。
1)角膜:前1/6,无透明,曲度较大,有折光作用,无血管,有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
2)巩膜:后5/6,不透明,乳白,厚而坚韧,血管少。
巩膜静脉窦:位于巩膜与角膜交接处深部的环形小管。
2、血管膜(中膜、素膜):含有大量的血管和素细胞,分三部分:
1)虹膜: 呈圆盘状,中央有瞳孔,内有两种平滑肌(瞳孔括约肌-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交感神经支配)
2)睫状体:位于巩膜与角膜移行部的内面,其矢状面呈三角形。
前部:睫状突,连虹膜      后部:睫状环,连脉络膜
睫状肌:连睫状小带,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外国体育明星3)脉络膜:后2/3,富有血管和素细胞,起营养视网膜外层和遮光作用。
3、内膜(视网膜)
                睫状体部  盲部:无感光作用
1)分部    虹膜部 
脉络膜部(视部):后部厚,前部薄,有感光作用。
2)视神经盘:节细胞轴突在视网膜后部集结成束,并形成圆盘状结构称~,无感光作用,称生理盲点。
黄斑:视神经盘的颞侧约0.35cm并稍偏下方,有呈黄的小区,称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
(二)眼球内容物
1、眼房和房水
1)眼房:是位于角膜、晶状体、睫状小带和睫状体之间的空隙,被虹膜分为眼前房和眼后房,两房借瞳孔相通。
2)房水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睫状体产生    眼后房      瞳孔    眼前房      虹膜角膜角    虹膜角膜角隙    巩膜静脉窦      睫前静脉    眼静脉
房水功能:折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维持眼内压。
临床:房水过多或循环受阻,眼内压增高,引起青光眼。
2、晶状体:双凸透镜状,后面较前面隆凸,无透明。
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      睫状小带松弛      晶状体变厚
视远物时:睫状肌舒张      睫状小带紧张      晶状体变薄
晶状体异常:近视眼、老花眼、白内障。
3、玻璃体:无透明胶状物质,有折光和对视网膜支撑作用。
第二节  眼副器
一、眼睑:
(一)主要结构:上睑、下睑、睑裂、内眦、外眦
(二)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睑结膜。
    特点:皮肤细薄,皮下组织疏松,水代谢异常,可引起水肿。
(三)睑缘    前缘:长有睫毛、睫毛根部有睫毛腺,急性炎症(睫毛腺感染)时称外麦粒肿。
后缘:睑板腺的开口,受阻时(睑板腺囊肿)称为霰粒肿。急性炎症时称为内麦粒肿。
            睑结膜:眼睑内面
二、结膜    球结膜:眼球外面
            结膜穹:睑结膜与球结膜移行部分,结膜上穹比下穹深,异物易滞留。
                    结膜囊:睑裂闭合时,结膜形成的囊状腔隙。
三、泪器:
(一)组成  泪腺:眶上壁前外侧的泪腺窝中。
              排泪管道: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二)泪液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泪腺产生    瞬目作用    上下泪小点    上下泪小管    泪囊    鼻泪管    下鼻道
四、眼外肌:
热顶结晶器
名称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上睑提肌
总腱环
上睑
提上睑
动眼神经
上直肌
中纬线
前方
使眼球转向上内
下直肌
使眼球转向下内
内直肌
apnic使眼球转向内侧
外直肌
使眼球转向外侧
展神经
上斜肌
中纬线
后方
使眼球转向下外
滑车神经
下斜肌海量信息存储
眶下壁前内侧
使眼球转向上外
动眼神经
第一节  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
一、耳廓:收集声波
二、外耳道:外耳门至鼓膜的弯曲管道。
              外侧1/3:软骨部  连接处较狭窄,异物易嵌顿。                     
              内侧2/3:骨部                   
              走向:先向前上,继而稍向后,最后弯向前下,成人检查鼓膜拉向后上。
                    婴儿外耳道短而窄,检查鼓膜时将耳廓拉向后下方。
三、鼓膜:半透明,椭圆形,向前下方倾斜(外耳道前下壁较长)。
            主要结构:鼓膜脐,反射光锥,锤纹,锤骨前、后襞(将鼓膜分为松弛部和紧张部。)
              特点:1、无残余震动  2、无固有有震动
第二节  中耳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一、鼓室:颞骨岩部内含气的不规则小腔。
    上壁(盖壁):为一薄骨板分隔鼓室和颅中窝,中耳炎可引起颅内感染。
    下壁(颈静脉壁):分隔鼓室和颈内静脉起始部,有先天性缺如者。
前壁(颈动脉壁 ): 有鼓膜张肌半管、咽鼓管半管。
    后壁(乳突壁):有鼓窦口,是寻按鼓室的标志。
    外侧壁(鼓膜壁):大部分由鼓膜构成
    内侧壁(迷路壁):有岬、卵圆窗(前庭窗)、蜗窗(圆窗)、面神经管凸。
二、鼓室内容物:
1、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
2、肌肉:鼓膜张肌、镫骨肌
三、咽鼓管:为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管道,可分为软骨部和骨部。
              小儿咽鼓管短而宽,略呈水平位,咽部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四、乳突窦(鼓窦):鼓室与乳突小房之间的小腔,前通鼓室,后通乳突小房。
乳突小房:为颞骨乳突内的许多含气小腔。
第三节  内耳
一、骨迷路:
    1、前庭:构成鼓室的内侧壁,有岬、前庭窗、蜗窗,后上方借5个孔通骨半规管,前下方通前庭阶。
    2、半规管:前(上)半规管、后半规管、水平(后)半规管,每个半规管有两个脚:
单骨脚和壶腹脚,前后半规管的单骨脚合成一个总骨脚。
    3、耳蜗:蜗螺旋管环绕蜗轴卷曲两圈半构成,蜗顶朝向前外,蜗底朝向后内。骨螺旋板将蜗螺旋管不完全地分为前庭阶和鼓阶,二者借蜗孔相通。
二、膜迷路:
    1、椭圆囊:椭圆囊斑    感受静止和直线变速运动时位置变化的刺激。
球囊斑:球囊斑
    2、膜半规管:壶腹嵴,感受旋转变速运动时位置变化的刺激。
            上壁:前庭壁
3、蜗管  下壁基底膜:螺旋器(Corti器),为听觉感受器。
            外侧壁:富有血管。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45: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37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鼓膜   鼓室   眼球   结膜   中央   作用   角膜   视网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