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

1发展:个体在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系统的身心变化,这些变化是有顺序的,相对持久的,并且使个体行为具有适应性,组织性和更为复杂。
儿童心理发展常分为三个领域:
生理的成熟和发展②认知和语言的发展③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
2,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发展又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②人类心理的发展③人类个体心理发展
3,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注意此处的儿童,不是我们一般意义的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十七八岁这一年龄段的个体)。
一般分为5个阶段:
出生前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9个月时间内,一个单细胞有机体发展成适应能力很强的人类婴儿。
婴儿期:0-2岁,身体和脑发育迅速,个体从嗷嗷待哺到独立行走,会用语言表达,并发展了自我再认能力,与主要照料者建立了亲密的情感联系。
幼儿期:2-7岁个体身体机能更加协调,游戏成为主要活动吧,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迅速,道德感更加明显。
童年期:7-12岁,个体通过学习以及学校中的师生交往,同伴交往,不断地促进思维,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
青少年期:12-18岁,这是儿走向相成年的过渡期。个体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性意识萌动。确立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自我同一性,走向独立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4.儿童发展心理学的4个基本主题
①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儿童发展中各起多大的决定作用
②儿童在自身的发展中是主动还是被动
③发展是连续、渐进的还是阶段性的
④发展是开发的还是稳定不变的
  对于以上基本主题,现代已不在采用极端的观点,而是同时采纳多家优点,采取一种综合性的立场,它们相互发展、互为补充
(一)儿童心理发展学简史几个关键人物事件
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埃里克森,荣格)
2.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约(约翰.B。华生,斯金纳,阿尔伯特,班杜拉)
白喉毒素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4.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科学儿童研究的先驱)
5.普莱尔《儿童心理》(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6.罗尔斯霍尔《青少年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奠基人之一)
(二)研究方法
⑴基本研究方法
聚酰亚胺树脂Ⅰ系统观察法(①自然观察法②结构观察法)
Ⅱ自我报告法(①访谈法②问卷法和测验法)
Ⅲ个案研究
  另外还有人种志研究法、心理生理学法
⑵保证科学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信度:信度指的是行为测量的一致性,可重复性。
效度:效度指的是一个测量准确地测得了研究者所希望测得的东西。一个测量工具必须是可靠的,有测量一致性的,他才可能是有效的。
⑶一般研究设计:相关设计、实验设计、自然实验
⑷发展研究设计:纵向设计、横段设计、两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章
(一)影响产前期发展因素(产前又分三个阶段:胚种期 胚胎期 胎儿期)
1,致畸因素:可能是胚胎或胚胎发育受到损害的任何环境因素。
有:母亲的疾病(风疹,弓形虫病,艾滋病,糖尿病等),Rh因子,药物(如反应停),酒精,吸烟,以及环境危害(如,辐射,化学物质污染)
2,母亲自身状况母亲营养状况,情绪状态以及年龄。(二).出生并发症:缺氧症,早产和低体重。
(三).新生儿反射:新生儿具有一套有用的先天反射系统,反射是指对刺激的一种自发,自动的反应。
先天反射可分为两类:一类生存反射,一类原始反射
1,生存反射:具有明显的生存适应价值,呼吸反射,眨眼反射,吮吸反射,吞咽反射和觅食反射。路政传奇
2,原始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手掌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等。
(四).新生儿状态:六种不同觉醒水平状态,有规律的睡眠,不规律的睡眠,瞌睡,警觉性的安静,警觉性活跃和啼哭。
(五)儿童期身体发展主要表现在身高体重的变化,身体比例的变化,骨骼发展和肌肉发展。
中学生与社会(六).青春期身体变化:体型比例上的变化,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出现。
(七).婴幼儿脑发育特点:生命头两年,婴儿脑发育特别快,因而出生时脑部占体重的25%,两岁时,脑重达到成人脑重75%.
第三章
(一),婴幼儿动作发展遵循两原则:头尾原则,近远原则。
1,头尾原则是对头,颈,躯干上部的控制先于对腿和躯干下部的控制。
2,近远原则指对躯干和手臂的控制先于对手和手指间协调的控制
3,基本特点:躺,坐,爬,站,走,跑,跳,扔,手眼协调和双手动作
(二),婴幼儿的感知觉发展:
1,婴儿能够感觉到光线,也能察觉到视觉内物体运动,看到的世界是彩的,区分蓝绿黄以及白存在困难。出生后两三个月,能够分辨所有颜,视敏度有待发展(近视眼),一岁,视力跟成人一样。
2,听觉,新生儿听觉发展水平高于视觉,喜欢音调较高的女性声音,辨别自己抚养者声音和分辨基本语音单位——音素。
3,婴儿能对酸,甜,苦,基本味道加以区分,四个月大开始偏爱咸味。
4,新生儿能够察觉各种气味,母乳喂养一二周大能辨认自己母亲气味。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1,个体通过对环境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2,适应通过两种形式实现:同化与顺应。个体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3,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最初的图式是由遗传获得(婴儿的先天反射),图式可以看做心理的认知框架和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图式的形式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是实质。
4,同化:个体将外界因素纳入到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5,顺应:个体改变现有的图式,以适应环境的过程。
6,平衡:当个体遇到新的刺激时,总是试图运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同化成功,获得暂时平衡。如果原有的图式无法同化新的刺激,个体就会对自身的图式进行调整或建立新的图式,即顺应。
【1】认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用心理表象进行思维。儿童认知基本特点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摆脱自我中心性,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具有整体思考能力,但是在这个阶段的逻辑思维还需要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形成的表象。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可以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在此阶段,思维形式从具体内容解放出来了,可根据假设和条件进行复杂而完整的推理活动,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达到成人思维水平。
【2】儿童心理发展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种。
(四).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观要点: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低级的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五).最近发展区: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由一定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
心理机能发展水平,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帮助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六).记忆信息加工模型:书P61
(七).注意发展
1,婴儿;一出生就有注意,这种注意实际上是先天的定向反射,是无意识注意的最初形态。
2,幼儿:与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3,儿童:学龄儿童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开始有所发展,但具体直观内容,在儿童注意上仍有重要作用。
(八).记忆发展
1,婴儿:在胎儿末期(妊娠8个月)就已经有听觉记忆,三个月大能对某些刺激的记忆保持四周之久,一岁以后语言的发生和发展是他们的记忆有进一步地变化。
2,幼儿;记忆迅速发展时期,记忆容量(逐渐上升),记忆形式(形象记忆占主要位置),记忆策略(复述策略,组织策略)都有了进一步的变化。
3,儿童:记忆容量达到成人水平(7+-2组块范围),有意识记忆效果赶上无意识记忆,学龄儿童能够自发地用复述策略和组织策略。
(九).思维发展
1,婴儿:一岁以后的婴儿问题解决行为已经开始带有一定的计划性。
2,幼儿: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还派生出幼儿思维的经验性,表面性,拟人化等特点。
3,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
第六章
情绪发展是一个从以生物属性为主发展到以社会属性为主的复杂过程,在这里这两者相互作用。情绪是个体的人格、认知和社会行为发展的基础,甚至是人类活动——认知过程、社会行为以及身体健康的中心动力。
(一)1基本情绪种类:快乐,兴趣,痛苦,愤怒,恐惧,厌恶。
2复杂情绪种类:尴尬,害羞,内疚,嫉妒,骄傲等。
(二)儿童情绪能力的影响因素:父母影响,同伴影响
(三)移情发展水平
1.普遍性移情:婴儿获得客体永久性之前,反映他人情绪体验的表情线索能引发婴儿普遍性移情反应(其他婴儿哭他也哭)
2.开拓创新“自我中心”式移情:一岁多后,自我意识出现,他们开始能意识到自我与他人的不同,是他人而不是自己的自己在体验的一种情绪。
3.对他人感受的移情:他们能够对他人感受进行推断从而做出更多的移情反应。
4.对他人感受的移情:直到青少年期,他们不但能理解他人当下痛苦,而且能理解他人的生活境遇。
(四)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抗拒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方向混乱型依恋。
依恋质量对儿童后期发展的影响(书P131)
第七章
(一)早期影响和人格
1.气质成分:个体对环境事件可预见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的特征,表现为稳定的情绪反应品质和强度,活动水平,注意力以及情绪的自我调节。
  托马斯和切斯的九个气质维度:活动水平、规律性、分心、注意时间和维持、接近/退缩、适应性、反应的紧张程度或强度、反应阀限、情绪品质
  在这9个气质维度的不同组合中,气质特点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容易型(约占40%)困难型(约占10%)慢慢适应型(约占15%)混合型(约占35%)
  气质类型影响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早期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对成年人的人格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而且处于某一气质维度两端水平的最有可能表现稳定型,其他水平波动性较大,常常会被环境影响所修改。其中共享环境为积极影响,反之为消极影响。
  这些发现,让我们认识到,气质是可以改变的,取决于儿童的气质类型与父母抚养方式的拟合度,强调要为儿童创造适宜的抚养环境,认识到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性格倾向,要接受,既不是任其发展,也不是一味指责。
(二)人格发展理论
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人发展是一个冲突的过程,一方面作为一个生物体,人具有基本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这些本能要求被满足;另一方面,在社会规范中这些动作不被允许而且加以限制。父母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对这些本能进行控制将会影响其今后的行为及个性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38: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25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展   儿童   反射   心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