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种志 民族志

人种志
  ethnography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对人类特定社会的描述性研究项目或研究过程。当代人种志的研究工作,几乎完全根据实地调查,因此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类学家,彻底置身於他所研究的民族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之中,做全面的调查研究。人种志本身是一门多科性学科,因此必然是比较的。一个人类学家从事调查工作时必然会保留著自己某些文化上的偏见,所以他的观察和描述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比较的性质。这样,关於文化的概括叙述和文化的比较描写就必然成为人种志的组成部分。近代人类学家往往把人种志看成一门专业学科,并与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在美拉尼西亚的超布连(Trobriand)岛上做的先驱工作(1915?)联系在一起。人种志的实地调查工作从那时以後,便成为进入文化人类学科这一专业的过渡礼仪。
  许多人种志学者都在调查地区居住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学习当地的语言或者方言,而且尽最大的可能投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但同时还要保持一个观察者的不偏不倚的立场。这种方法叫做「参与观察法」,要想彻底了解某一种外国文化,这种方法是必须而有效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是很困难的。当代的人种志通常是以社会为中心,而不著眼於个人,著重於
当前环境的描述(即所谓人种志的现实),而不强调历史事件。
传统人种志多强调描述居民中的普通人,而现代人种志则已注意诸文化系统内变化的重要性。人种志工作者使用的工具,自马林诺夫斯基时代以来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详细的笔记当然还是调查工作的主要手段,但是人种志工作者已经充分地利用了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使用诸如电影和录音机等以增加自己笔记的内容。
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sdl
简介
  民族志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民族志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程与结果。
  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它运用田野工作来提供对人类社会的描述研究。民族志呈现一
个整体论研究方法的成果,这套方法建立在一个概念上:一套体系的各种特质未必能被彼此个别地准确理解。这种写作风格在形式上与历史上,均与旅行家书写与殖民地官员报告有所关联。某些学术传统,特别是建构论与相对论的理论典范,运用民族志研究做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许多文化人类学家认为,民族志是文化人类学的本质。
  民族志往往指称描述社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做为人类学家或社会学家的记录资料,可区分为“巨观民族志”:研究复杂社会、多样社区、多样社会机构或含有多样生活型态“单一社区”;“微观民族志”:单单描绘某个异国小部落、中产阶级社区中一小人的单一社会情境,或单一社会制度却含有多样社会情境者。
发展阶段
  民族志发展的三个阶段:
  1.最早的业余民族志
  如二十四史中的“蛮夷传”
  2.专业民族志
  民族志专著的写作方式,将自己的描述和分析规定在单一的社会和时空。它的优点在于使人类学研究注意到文化元素所处的社会场合和时空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学者能采用被研究者的观念分析他们的文化。
  3.经典民族志模式
  人类学家到一个田野点上进行调查,把观察到的地方的人民的生活方式记录下来;透过对部落社会的细部刻画,如经济交换关系,家族制度,宗教仪式过程,来说明社会整体和文化全貌。
  马林诺夫斯基主张民族志的调查必须包容三大类的素材:
  有关制度和风俗的整体概观;对观察到的社会行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民族志的说明。
mdi格式书写方式
  民族志内容主要为相关人的访问内容、档案记录的检视、与衡量与访问内容的可信度,从此内容,可出特定团体与组织之间的关联,并为关心大众以及专业的同行撰写整个故事
的来龙去脉。而民族志学家则记录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的焦点放在人类思想和行为中较可预测的型态上。为了真实纪录,1930年代后,民族志的产生通常需要相当冗长时间的实际体验。
  民族志特在于研究的族或文化内容的开放心灵。然而,这种特并不代表其内容不严谨。而这些开放的特散见于被访问族或团体的理论形式、范例研究设计、资料蒐集技巧、分析工具及一个特定撰写的形式。
偏见的避免
本田crm250
  20世纪之前的“前殖民时期”,以西方世界(含日本)为主的民族志研究活动及内容多少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或偏见。事实上,研究的问题、地区或人的选择本身就是含有偏见的。后殖民世界中的民族志工作除了控制偏见,将偏见集中焦点外,也经由多方检证,脉络化及非主观的方向降低这些该学问偏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研究方法
  观察与参与观察
  对于日常行为的直接、第一手的观察,包括参与观察。民族志研究者在各种场合观察个人行为与集体行为。他们往往在田野地点停留超过一年,可因此观察一整年的循环。
  相处共话、访谈
  研究者运用许多正式程度不同的访问方式进行访谈。包括有助于维持互信关系的闲话家常、提供当下活动的知识、长时间访谈。访谈可能是有结构或无结构的。
  系谱法
  早期研究者发展出系谱记号与象征,来研究亲属、继嗣与婚姻。系谱是非工业化社会的组织基础,当地人每天都与近亲共同生活及工作。人类学家需要蒐集系谱资料,以了解社会关系并重建历史。
  重要文化报道人
  每一个社都有某些人,由于他们的机运、经验、天份或训练,而能提供某些生活面向的
全部讯息或有用讯息。也因此成为重要文化报道人。
  生命史
  某些村民比起其他人,对研究者更感兴趣,而且更有助益、风趣与愉快。当某个人特别引起人类学家的兴趣,他们可能会蒐集他﹙她﹚的生命史。
  主位观点与客位观点
  民族志研究者往往结合两种研究策略:主位观点﹙emic,当地人取向的观点﹚、客位观点﹙etic,科学家取向的观点﹚。这些语汇源自于语言学,主位观点探究当地人如何思考感知与分类这个世界。客位观点则是观察者所注意到的且重要的事情。
  问题取向的民族志研究
  民族志的趋势,已从全貌观的叙述转向更具问题取向与实验性质。想要研究全部事情是不可能的。大多数的人类学家在进入田野前,往往带着一个准备处理的问题,蒐集关于这个问题的资料。
  长期研究
  长期研究是针对某个社区、区域、社会、文化或其他单位的长时间研究,这往往建立在多次重访的基础上。现在的民族志多半包括二次以上田野研究的资料。
  团队研究
  新进的研究者以先前学者的接触与发现为基础,以增进关于当地人如何因应与经营新环境的知识。学术应是一项集体事业,先行者将过去的资料放在这整个事业中,让新世代学者继续运用。
  调查研究
  越来越多人类学家在大规模社会中从事研究,他们发展了结合民族志研究与调查研究的创新方式。由于调查研究处理大型复杂体,其研究结果必须运用统计分析。民族志研究可补充并微调调查研究。
社会文化人类学
影片未分级
  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是围绕着民族志研究而发展的,而且它们的经典文本大多是民族志:例如,布朗尼斯劳·马凌诺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伊凡普里查的《努尔人》;或是贝特森的《纳芬人》(1958)。今日的社会文化人类学家对于实际进行民族志研究赋予极高的价值,这是相对于民族学----对于民族志资讯的综合比较研究。
  后殖民时期的民族志研究重点
  后殖民时期的民族志其重点于民族志为实际的体认与实行,花费时间可能长达一年半载,甚至数年,数十年。
  民族志不是他者生活方式文献化而是是具有主观起源的一种呈述。
  民族志化的研究方式或对待主体的方式起源必须为深入的“被注视性”。
比重单位
  民族志虽为人类学一旁支,但并非光只是人类学的附庸。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5:30: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25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人种志研究
标签:研究   民族志   文化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