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部分参考答案(名解、 简答、 论述)

世界现代史部分参考答案(名解 简答 论述)
一、名词解释
1.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国发生的社会主义革命。因11月7日这一天是俄历10月25日,故名。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者攻占冬宫,革命取得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2. 《布列斯特和约》:一战中的1918年苏俄政府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和赔款60亿马克给德国。德国战败后,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3. 国际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国际组织。又称国际联合会,简称国联。1919年
巴黎和会通过建立国联的决议,1920年1月10日国联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国联成立后,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因而未参加国联。然而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4. 魏玛宪法:1919——1833年德国实行的宪法。由1919年7月在魏玛市举行的制宪议会所制定。1919年9月颁布。它宣布废除君主政体,建立共和政体,并在形式上规定了一些公民的民主权利。但同时又规定总统在认为国家扰乱或危害时,有权停止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条款的效力,这就为统治阶级随时镇压劳动人民,剥夺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制造根据。希特勒上台后,该宪法已成一纸空文。
5.工党:英国的主要政党,成立于1900年2月27日。代表工人利益,立场属中间偏左。于1924年首次执政,自此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成为英国国会两大政党。工党纲领的传统理论基础是费边社会主义。二战后推行温和的改革政策。现主要致力于公共住所、职工福利、失业救济、弱势体、社会保障、公民教育等方面。工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代表大会组织2010年5月,工党在英国下议院选举失败,重新成为在野党。
魏书生
6.共产国际:1919成立的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又称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建立标志着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彻底破产。共产国际为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众,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共产国际指导各国共产党的活动,推动各国革命的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错误。1943年解散。
7.键盘映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一种方式,旨在通过和平方式达到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的目的。1920年,国大党那格普尔年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1921-1922年,甘地领导了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1934年,甘地以“食盐长征”为开端,领导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教学一点通。
8.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1921年3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实
张海钦行产品交换,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使1921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
9. 柯立芝繁荣:在1924年11月的美国大选中,共和党人加尔文·柯立芝当选为美国总统。在柯立芝执政的四年中(1925~1929年初),正值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在这个时期美国经济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过程空前的加速,资本家的利润滚滚而来,形成了美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时期,西方资产阶级把它称为“柯立芝繁荣”。
10.二十五点纲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的党纲。1919年底由希特勒同德雷克斯勒和弗德尔合作草拟,因其共有25条,故名。“二十五点”概括起来,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内容广泛而全面。贯穿和充斥纲领之中的鲜明的思想主线就是“大德意志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专制独裁主义”和“生存空间论”等。二十五点纲领集中表现了早期纳粹党的政治主张。
11.《我的奋斗》: 希特勒在1924年服刑期间口授,其党徒鲁道夫•赫斯执笔撰写的书。希特勒在该书中鼓吹“领袖原则”和独裁统治,攻击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极力宣扬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企图建立“大德意志帝国”。《我的奋斗》一书,后来成为德国法西斯内外政
策的思想基础和纲领,是德国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想和行动的纲领,给世界人民带来一场空前的灾难。
12.日本政党内阁时期:1924年6月-1932年5月的日本政党政治时期。1924年6月11日,加藤高明组成了“护宪三派”联合内阁,日本政党内阁时期开始。日本政党内阁的出现,反映了一战后实力增强的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即取代特权藩阀政治,镇压国内进步势力。政党内阁在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方面走了一大步;但政党内阁的改革措施丝毫没有触及农村半封建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1932年5月法西斯军人发动,推翻犬养内阁,日本政党内阁时期至此结束。
13.协调外交:体外诊断一战后,日本原敬内阁推行的与英美“妥协”的外交路线。经过其后几届内阁的继承发扬,成为20年代日本外交的主流,由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推行。外交原则是:维持和增进正当权益,以保持同外国的信任关系,改善对美苏的关系,不干涉中国内政,用经济外交代替武力争夺。1925年,日苏建交,随后日本从北库页岛撤兵。在对待中国问题上,币原外交较之过去露骨的干涉有所缓和,但必要时仍诉诸武力,并非真正的不干涉。使日本与西方关系有所缓和。
14.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创立的经济理论体系。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在1929—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各国的资产阶级政府都采用了凯恩斯主义,加强了国家政权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以摆脱危机。凯恩斯主义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对资产阶级政府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15.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4国在德国慕尼黑签订的关于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协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其余领土保证不再受到侵犯;割让区内的军事设施、工矿企业、铁路及一切建筑,无偿交付给德国;成立“国际委员会”来确定其他地区的归属。捷政府被迫接受了该协定,同年10—11月,德军占领苏台德地区。慕尼黑协定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并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
16.霍斯巴赫备忘录:1937年11月,希特勒在柏林总理府召开的秘密军事会议的备忘录。会议由希特勒的副官霍斯巴赫记录并整理出一份备忘录,故名。作战部长、外交部长和三
军总司令出席了会议。根据该备忘录,希特勒认为德国的前途完全取决于如何解决生存空间的需要。解决生存空间首先要向欧洲发展,而不是到海外寻殖民地。德国的第一个目标应是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这就不得不动用武力。希特勒估计英法不会干预,所以下定决心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17.《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有效期十年。在条约的《附加议定书》,确定了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苏联通过这个条约,赢得了一年半的备战时间,而德国却得到苏联的保证而开始进攻波兰,为其发动世界大战提供了有利条件。
18.东方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在欧洲东部扩大边界建立的防御德国侵略的防线。1939—1940年,苏联通过出兵波兰东部、进行苏芬战争、合并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和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及北布科维纳,扩大了西部疆界,建立了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沿岸的所谓东方战线。在二战中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侵犯了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
19.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1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在大西洋的纽芬兰海面举行会谈时签署发表,又称“罗斯福、邱吉尔联合宣言”。英美宣布,两国政府将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独裁暴政。同时,提出了两国政策应遵循的某些共同原则:两国不谋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尊重或恢复各民族自由决定其政府形式的权利;重申“公海自由”原则;赞同摧毁德国法西斯的统治和解除侵略国的武装等。苏联政府声明支持《大西洋宪章》的原则。《大西洋宪章》的发表,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期统一战线的形成。
20.《联合国家宣言》:在美国倡议下1942年,中、苏、美、英等26个参加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发表的宣言。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互相合作,全力对抗德、意、日法西斯及其仆从,并不得单独与敌国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和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二、简答题:
1略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概况和特点。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分为两个阶段
1、两个阶段
11918-1928,第一次高潮。土耳其凯末尔资产阶级革命、朝鲜·反日起义、埃及反英武装起义、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五四运动等。
21929-19391929年经济危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涨。越南安沛起义运动、义安-河静苏维埃运动,印度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潮、全面抗日,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改革,埃及六月起义,印尼七省号军舰起义等。这阶段的民族解放运动,在许多国家具有反法西斯侵略性质,成为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
2、特点(ndm1)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范围广、斗争具有巨大的众性。(2)持续发展。1918-1935,从未间断。(3)斗争的多样性。领导权(工人阶级政党、资产阶级、过渡形式),形式和内容方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众运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结局(胜利;没完全摆脱奴役,不同程度取得了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运动的多样性统一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统一目标中,形成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历史进程。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01: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21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德国   经济   国家   民族   国际   资产阶级   建立   政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