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道法自然,书法之妙

颜真卿与怀素书法,道法⾃然,书法之妙
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草,⼜如壁坼之路,⼀⼀⾃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握公⼿⽈:“得之矣!”
深圳创业板颜鲁公与怀素这段话⾮常有名,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段佳话。它说明了什么?道法⾃然。书法之妙,与⾃然万物万象都是相通的。古⼈从急驰奔跑、⾼⼭坠⽯、雷电风⾬等⼀系列⾃然景观中,体会出了书法上的很多道理,我们都是可以借鉴的。单纯脱离现实,仅仅从形⽽上去理解书法,会很枯燥很⽆趣,⽽且往往难以深⼊理解。⼤家知道我平常会举⼀些浅显的例⼦,这样有助于⼤家更好地认识书法的美。其实千年前的古⼈就这样做了,王羲之论书、卫夫⼈传笔阵图,都是从⾃然中悟出了道理,然后将⾃然中的美学运⽤在书法的体悟与表现上。
张旭观孤蓬⾃振、惊沙坐飞⽽悟,观担夫争道和公孙⼤娘舞剑⽽悟;怀素观夏云多奇峰⽽悟,观飞鸟⼊林、惊蛇出草⽽悟,都是⼀样的思考⽅式。
很多⼈讲屋漏痕,会有各种或牵强附会或⽚⾯孤⽴的理解。除了指⾬⽔在墙壁上留下的痕迹,是不是可以有更多、更深的认识呢?我们想⼀想屋漏痕,表现出来的那种画⾯感,是⾬⽔从墙壁上缓缓流下,在不平整的壁⾯上,留下的有斑驳、有参差、有变化的痕迹(上次讲快慢、讲笔画的丰富),除此之外,如果从动作上来体会,它还是静,是⼀种孤桐疏⾬的意境。
急急如箭的那是暴⾬,从上下⽂来理解,我们知道颜鲁公与张旭说的肯定不是这种,⽽是⼀种缓缓的、静静的有美学⼒量的美,有着更⽞妙却也更意味⽆穷的意境。
那这么说,书法是不是只能慢慢写,有没有快的呢?有没有笔端万毫齐发、奔腾⽽下、⼀泻千⾥?有!
杜甫曾在诗中描绘张旭:“⾃称⾂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笔如云烟。”
张旭、怀素⼆⼈,在以法度著称的⼤唐能出来这两位⼈物,是了不起的。他们被称为“癫张醉素”,特别爱喝酒,往往酒后能有⼤佳,振迅⽽书⼀呼⽽就。这个时候,他们的作品表现的就是“快”了,不再是慢。
可能有⼈会问了,写书法到底是要快还是慢呢?你到底想哪样?张旭与怀素为什么能快?是随便乱涂才有的速度,还是机械式、规律化、刻板式匀速运动导致的惟⼿熟⽿?
花生采摘机在这⾥我梳理⼀下他们的书法继承关系。张旭的母亲,是陆柬之的侄⼥。陆柬之是虞世南的外甥,曾随舅舅学书。虞世南跟智永学书法,上接⼆王笔法。智永本姓王,书法源⾃琅琊王家的世传笔法(王羲之、王献之所在的王⽒家族)。张旭往下看,颜鲁公向他请教过笔法,这就是我最开始讲的那⼀幕。怀素学书是拜邬彤为师,邬是张旭的弟⼦。这关系是不是很清晰了?
海关监管
连起这条线,我们会发现,这⼏位⾏书、草书⼤师,都不是⾃⼰琢磨⼏下就成⼀代宗师了。都是从⼆王⼀路过来的,有极深的渊源,那⼿功夫是深⼊到经过家传、师传训练的书法家的⾻⼦⾥的。⼀般⼈知道张旭是草书⼤师,可是⼤家是否还知道:张旭不仅会写古诗四帖,不仅会写肚痛帖,他的楷书《郎官⽯柱记》也极精彩?那是需要极为深厚的传统功夫的。
如果我们能将他们的运笔动作捕捉下来,⽤⾼速摄影机拍成连续的画⾯,可能会发现每⼀个动作中都可以分解出⼤量⽤于表现细节的⼩动作,运笔的⽅式、⾓度、⼒度、弧度乃⾄于⽑笔与⼿的空间关系,都在极速地调整中、同时保持有节奏地运笔,才可以创作出具有丰富的笔法形态的书法作品。
他们能快,是因为早已经慢过了。他们是经历了⼤量的练习,耗费⽆数的⽔磨功夫之后,将书法中原本需要慢的部分在极短的⼀瞬间表现了出来。
插⼀点题外话,可能有⼈还会问,从古⾄今有很多伟⼤的书法家都有极深的功底,为什么再也达不到张旭、怀素那样的⾼度?
其实即使是张旭、怀素两位伟⼤的草书⼤师,要达到“从⼼所欲不逾矩”,⼜要时出神来之笔,也是极为不容易的。在⼤唐法度的约束之下,如何突破书写定式桎梏呢?
喝酒!
威海卫生365
张旭、怀素,甚⾄包括五代杨凝式,都是嗜酒如命的,酒够书越好。虽然他们看似疯疯癫癫,却绝不是耍酒疯忽悠⼈。要突破思维的局限,打破训练中形成的书写习惯,喝酒就是⼀个好办法。酒醉时更容易突破定式思维与习惯,偶尔有些不⼀样的写法,往往便出神来之笔。
不仅是喝酒,还有⽓度⽅⾯的原因。男人体照片
前⾯说了,他们的书法,跟虞世南、王献之是⼀脉相承的。我以前也讲过,虞世南在初唐四家中是最近魏晋的,有萧散的六朝风度。草书需要什么呢?⾸先要传统,得有真功夫,不是⿁画符;其次需要有天马⾏空的思维。源于魏晋⼈的萧散,不正好提供了这样⼀种⽓质么? 所以,我们会发现,写⾏草书很⽜的,就是这⼀条线上的⼈,都有极为相似的传统书学渊源,以及颇为相近的⽓质。在这⼀点上来讲,张旭、怀素的伟⼤是后⼈难以复制的。
总之,张旭、怀素与杨疯⼦,绝对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味求快乱写⼀通,他们的快中有极致的慢。他们快是因为技法上有着极致的纯熟与⾼妙。如果⼀定要说他们为什么那么热衷于醉后狂草笔⾛龙蛇,那么只能说⼀句:⾼⼿就是任性!
我们再回到主题。张旭、怀素的笔下,虽然书写速度极快,却是时有幽林静静之⽓,时有脱兔奔马之迅疾。这是什么?这就是快慢,这就是动与静。
什么时候动?那种⼀泻千⾥的⼤⽓势⼤动作,会带有强烈的冲击感;什么是静?就是那种或孤桐寂⾬漏芭蕉,或⼩清新⼩娇羞之类,往往具有更细腻的情感,或更沉静的⽓息。作品的美,就在这种动与静、快与慢的转换中表现了出来。
在他们笔下,法度、节奏已经成为⼀种本能,快中本⾝就有慢(每⼀条细节都通过巧妙的技法进⾏了处理,只是快到极处,你我难以察觉)。并不是他们⼀味迅疾,不懂得慢。
济南丝足看看颜鲁公与张旭的论书⼀段,细细体会,就能明了此中之妙。张旭⾃称其学书“始见公主担夫争道,⼜闻⿎吹⽽得法。观公孙⼤娘舞剑,始得其神。”可见,他草书的灵感源于⾃然界和社会⽣活,不是单纯地在书桌上玩弄笔墨技巧,⽽且这些体悟都是⽤⼼、慢下来,像看慢动作电影⼀样体会后的结果,绝对不是匆匆看⼀眼的感觉。他们是从⼀段⼜⼀段快与慢、动与静的画⾯中领悟到了书法的妙诣。⽐如公孙⼤娘舞剑,是对⼒量与平衡、速度与节奏的极佳掌握,绝对不是停不下来的匀速运动。保持机械式、刻板式匀速运动的,那是旋转的陀螺。
我们学习书法,运笔的时候要⽤⼼留意快与慢,体会动与静,体会笔与纸的⼒量⽣发关系,体会更运笔过程中更丰富的细节。当我们能够表现更丰富的内容,下笔才更有味道。如果能够熟练地在瞬间表现丰富的内容的同时,还能再突破法度的限制,写出别样的趣味来,那就离古⼈更近了。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54: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12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书法   怀素   表现   运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