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批评 李岩

                        媒介批评笔记
第一讲:
·媒介批评理论体系:
传播者(对传播主体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传播内容(对媒介内容进行质化分析)——媒介机构,传播渠道(对传播机构与渠道进行政治、经济,媒介意识形态研究与公共领域的研究)——受众分析(对媒介接收者,媒介传播效果的分析)
媒介批评的理论视角:
·符号学 ·意识形态分析 ·叙事理论 ·解构主义 ·读者反应理论 ·女性主义 ·后殖民主义
第二讲:
·媒介批评史之:法兰克福学派
媒介批评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媒介发展史、媒介批评史、西方文化,传播学理论、哲学等。
课程内容:媒介批评史 媒介研究方法 媒介批评实践。
媒介批评中的几个重要节点:·马克思主义的报刊批评
                        ·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思想
                        ·英国媒介批评思潮---文化研究学派和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媒介批评思潮
                        ·法国媒介批评思想,鲍德里亚等思想界人物媒介批评的观点
                        ·北美学院派的媒介透视,麦克卢汉等学者对媒介的批评。
重点 :法兰克福学派 文化工业 单向度的人
·法兰克福学派:是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构成的学术团体,其名称来自于1923
              年成立于法兰克福的社会研究所。
这个学派的重要成员包括: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本雅明、施密特肚兜艺术…他们
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
谭盾地图
·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评传统:
老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早在20C30W就十分关注电影这一在当时欧洲十分流行的大众媒介,
本雅明便是其中之一。霍克海默、阿多诺的早期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报刊、广播的研究和批判
上。
20C60W以来,研究的对象发生了转移,在马尔库塞与哈马斯的研究著作中,电视已经成为
讨论的主要大大众媒介。以马尔库塞和哈马斯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更注重对以电视文化为
代表的大众文化做形而上学的外部研究。
他们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异化和现代社会的物化结构
,特别是意识形态、技术理性、大众文化等异化的力量对人的束缚和统治。
·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评理论著作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文化工业》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真正需要和虚假需要的关系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传统崩溃,现代艺术贴近普民众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贡献
“文化工业”理论的提出: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也以其独特的方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以商品拜物教作为其
识形态,穿着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虚假外衣,以一种温情脉脉的形态对大众的思想进行管制,
只不过这种管制用娱乐和享受性取代了以前的强制性。比起以往的强制管理,文化工业的控
制更能取消大众思考的独立性,抹平大众思想的差异性,使所有的一切都服从于资本主义的
绝对权力。
最重要的是,文化工业取消了大众反思否定的能力,使他们认同并依存现有的意识形态。文
化工业利用细节变化、风格变化的欺骗手段,并与权力阶层意识形态勾结,一步步的取消了
人们对任何改变现状的可能性思考,从而达到其整合一切,以普遍代替特殊的目的。
·对意识形态的分析:(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贡献)
意识形态不仅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而且还包括科学与技术。因而,他的意识形态批判
遍及哲学、政治、道德、文化艺术以及科学艺术的批判。
意识形态就是不真实——虚假意识、谎言
意识形态具有三种消极的社会功能:操纵的功能、欺骗的功能、辩护的功能。
·葛兰西(1891—1937待业青年)霸权理论
代表作品:《狱中书简》《狱中札记》《文化与帝国主义》
代表观点:霸权、机制、妥协、市民社会、知识分子
局限:霸权和强制的界限,作为阶级斗争的还原点。
·启蒙辩证法
《启蒙辩证法》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合著
甜菜斑蝇
两人重申文明进步必然伴随着退步,文明的历史就是绝望的历史,这就是因为启蒙精神不仅包括着从神话到科学,从也蛮到文明的过程,而且也包含着由文明进入野蛮的过程。
所谓启蒙辩证法,也就是启蒙精神由于自身逻辑走向反面,启蒙退化为神话,文明倒退为
野蛮,自由走向了奴役,启蒙精神走向了自我毁灭。
·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区别: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合著的《批判理论》中的《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
艺术作为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产品,具有一定的乌托邦性质,它能唤起人对自由的回忆,而使得流行的标准显得狭隘和粗俗。
而大众文化不过是工业社会的快感文化,大众文化让人丧失对艺术的理解能力。
  文化工业依靠技术的发达模式化,大批量的生产出各种文化形式,人们只有在这些规定的,
标准化的框架中进行并无本质区别的有选择的接受。
·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的区别:
阿多诺认为,大众对他们所消费的文化到底还是有取舍定夺。
而文化工业则是自上而下强加给大众,表面看是把大众款待得仿佛为他们贴身定做,而实际上是在灌输传统阶级意识形态的标准化了的感情。
文化工业的作用就是麻木心灵,强行推行资本主义的秩序,而这些被强制灌输给大众的秩序,总是无一例外就是现有社会的秩序。
·法兰克福学派的局限性:
①无实践性、理论无事实依据dopodo ②仅仅限于精神领域,无法避免精英话语的偏见 ③没有认识到文化工业盛行的必要性 ④无视受众的能动性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义与影响:
1 法兰克福学派是大众文化,传媒研究的一个理论基点 ②从总体上看,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态度,经结构主义、符号学、意识形态理论等,像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一样明显的影响了之后的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马尔库塞(1898—1979
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这种社会造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
主要著作:《理性和革命》(1949)《爱欲与文明》(1955)《单向度的人》(1964
《单向度的人》中心论题
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集权社会,因为它成功的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为单向度的人。
虚假的需要:即物质的需求、休闲、享乐、广告、消费等,造成个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为商品拜物教所支配,日趋成为畸形的单向度的人。
真正的需要:创造的需要,独立和自由的需要,把我自己命运的需要,实现自我与完善自我的需要。
单向度的人:没有独立人格的人,为商品拜物教所支配。
第三讲:
·媒介批评史之:伯明翰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
一、 戳脚翻子伯明翰学派:
1964年,理查德·霍加特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创立了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简称CCCS),1968年,斯图亚特·霍尔接任主持。与法兰克福学派齐名而被称为伯明翰学派。
二、 伯明翰学派的媒介研究传统:
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大众文化与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大众日常生活,分析和批评的对象广泛及电视、电影、广播、报刊、广告、畅销书、儿童漫画、流行歌曲乃至室内装修,休闲方式等。
在这些众多而分散的研究内容中,大众媒介是其研究焦点,尤其是对电视的研究极为关注。
区别于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理性的思辨和形而上学的乌托邦构想,他们更多的是用平民化的情怀去包容各种文化产品,关注的更多的是对于文化文本的分析。
三、 伯明翰学派的理论贡献:
为大众文化所做的辩护:承认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在内容上的差异,但否认它们在审美价值上的高低。认为技术控制不了文化和传媒,也不尽可能导致人的能动性的完全丧失。
四、 霍尔
斯图亚特·霍尔(1932——今)是当代文化研究之父,英国社会学教授、文化理论家、媒体理论家、文化研究批评家、思想家。
1964——1979年应霍加特邀请任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主要论著:《电视化雨中的编码与解码》(1973 《文化研究:两种范式,意识形态的再发现》(1982)《意识形态与传播理论》(1989
·编码/解码理论
霍尔《电视话语的制码、解码》
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主要观点:电视话语流通的三个阶段:生产、成品、消费(解码)
解码的霍尔模式:支配、协商、对立
·伯明翰学派的理论贡献:编码/解码理论
  支配-霸权式解码                协商式解码          对立式解码
  观众解码立场与制作者一致  不完全同意也不完全反对  能看出制作者的制码选择的是自
己的解码立场
·霍尔的《编码/制码》一文中明确指出,编码与解码之间没有必然的一致性,传播不是一个从传播者到接受者的直线行为,意识形态的被传播不代表被接受。
意义:是对受众一次郑重的授权,人们不再相信信息的发送者掌握了文化传播的主动权,在不断的制码编码中,树立起来的是受众的权威,文化研究从文本研究转向名族志研究,促进亚文化体文化研究的兴盛。
·什么是名族志研究?
是一种实地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来源于人类学研究,。名族志的方法试图进入一个特定体的文化内部,“自内而外”的来展示意义。
大为·莫利《“举国上下”的观众》对霍尔的模式的经验层面的论证过程,阶级立场?话语作为影响因素。
洪美恩《看“豪门恩怨”》大众文化消费和娱乐、情感研究、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嘲讽,娱乐价值,快感消费。
·费西克 两种经济的理论
代表作品:《电视文化》 《理解大众文化》
主要理论:金融经济 文化经济、观众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符号的和社会,大众日渐成为对支配文化的抵制力量、没有整体的大众观念,只有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大众文化就是一个符号战场。
意义:对文化工业持乐观态度,摈弃高高在上的学院派风
局限:符号学意义VS社会学意义
·伯明翰学派的理论贡献:霍加特论工人阶级文化
霍加特《文化的用途》1957
过去的好文化VS现在的坏文化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人阶级文化:家庭和邻居的文化,侧重于口头传播,有最好的英国清教风习,感知世界突出个人和具体事物。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9:26: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09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媒介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