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批评理论分析福克纳的《三角洲之秋》

从生态批评理论分析福克纳的《三角洲之秋》
作者:刘新宇 姜波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2017科学幻想之父年第07拓跋氏期
        摘要:《去吧,摩西》是福克纳的系列小说代表作之一,它由七部系列短篇小说组成,其中三篇《古老的部族》《熊》和《三角洲之秋》,刻画及描述了原始的自然生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生态批评;福克纳;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7-0001-02阳性预测值
        生态批评亦称浙江同志网文学与环境研究,这一理论萌芽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欧美地区,它的发展是伴随着世界发展的步伐一起前进的。所以,时至今日,生态批评仍旧是当下最为流行的文学批评理论之一。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才能避免工业化进程带来的污染成为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生态的视角去研究福克纳《三角洲之秋》与自然的关系。
cctv3同一首歌        1 福克纳的自然情结与《三角洲之秋》丙丁酚
        用环境视角去评判福克纳作品,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也就是生态批评理论出现伊始。有西方作家曾提出,福克纳作品之所以能够让人印象深刻,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就在于其作品的自然环境描写非常生动、非常鲜明。福克纳是一位具有敏锐观察能力的作家,尤其是对自然环境的观察更是如此。福克纳小说的自然情结源于他对生养自己的故乡的浓厚感情,这也是作者本人最终选择在故乡度过余生的重要原因。福克纳的一生,几乎都在进行与故乡自然有关的文学研究。作者生长于美国密西西比州北部的三角洲,三角洲曾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荒野,因此他从小就与大自然感情深厚,就与笔下的荒野结下不解之缘。在作者眼中,三角洲是个得天独厚的地方,三角洲之上的大片森林是人们狩猎的重要场所,三角洲周边的河流是人们捕鱼的绝佳之地。短暂的春天,适宜的环境给了庄稼生根发芽的机会;漫长的夏天,强烈的日光让庄稼渐入成熟;宁静的秋天,庄稼已然成熟,只待收获;寒冷的冬天,整个三角洲都在休养生息。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静谧安详的地方伴随着人类工业革命的大肆开展而遭到破坏,这一切都使福克纳感到心痛。《三角洲之秋》被视为福克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创作于二战期间,由于受战争和工业文明影响,荒野、森林、野生动物都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在这一篇小说中,福克纳所描
述的未受人类破坏的自然世界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此,表达了他对荒野的情结以及对人类文明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困惑。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0:28: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08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三角洲   人类   作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