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述析

•陈独秀研究-
陈独秀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述析
张三南s7520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372352)
摘要:在20世纪前叶的中国,陈独秀可谓是梁启超、孙中山之外,‘‘民族主义”论者的又一代表人物,学界对此不应忽视。仅限于关注陈独秀早期民族主义思想的研究不足以再现其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的全貌。陈独秀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体现了其民族主义思想萌芽与多方求索,充分说明他是中国最早论述民族主义的思想精英之一。担任中共领导人期间的中期阶段是其论述民族主义最为丰富的时期,诸多论述呈现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后期阶段既体现了“可贵坚持”,又流露出了“消极意识”,同样值得关注。陈独秀的政治生涯曾犯有重大错误,但其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总体呈现的是一幅为民族解放不断求索的路线图,在维护民族大义方面是真诚的,其关于民族主义的诸多论述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关键词:陈独秀;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K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5X(2021)02-0146-08
在中国近现代史以及民族主义研究领域,2世纪前叶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研究是备受关注的研究板块。我国学界对这一板块的研究,最为关注的是梁启超、孙中山两位思想精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者是中国首用“民族主义”概念之人,而后者的“三民主义”首先提及的就是“民族主义”。实际上,除梁、孙之外,曾为新文化运动先驱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陈独秀,在其一生中对民族主义也多有论述,可谓是“民族主义”论者的又一代表人物。遗憾的是,我国学界对这一方面的研究长期未给予足够重视。
陈独秀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十分丰富,其思想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92—1925年的早期阶段,体现了陈独秀民族主义思想的萌芽与多方求索;第二阶段是1925—1922年担任中共领导人期间的中期阶段,这是陈独秀论述民族主义最为丰富的时期;第三阶段是1922—1942年的后期阶段,这一阶段的论述既有“可贵坚持”,又有“消极意识”。在我国学界,现有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对第一阶段的关注,这实际上难以全面展现陈独秀民族主义思想历程的全貌,也相应“忽视”了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研究板块的又一重要人物。①有鉴于此,笔者拟在全面整理研读相关文献基础上,对陈独秀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进行全面回顾和分析,希冀能为充实相关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①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陈独秀”和“民族主义”为组合篇名检索词进行检索(截止2020年12月31日、,仅检索到9篇期刊论文关注的是陈独秀早期民族主义思想。这反映出学界对陈独秀中后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忽视”。
老年法46
•陈独秀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述析•
一、早期的思想萌芽与多方求索
按照陈独秀本人在《实庵自传》中的说法,他的早期人生道路,并非族人所希望的“举人、进士、状元郎”的功名之道,而是他们想象不到的“康党、乱党、共产党”的革命之途。①如此人生历程形象概括了陈独秀早期民族主义思想的萌芽与多方求索。
陈独秀在回忆3098年6月到南京参加乡试时说,曾看到城里“房屋虽然破烂,好象人血堆起来的洋房还没有”。②这句“人血堆起来的洋房”,厌恶之感跃然纸上。是年冬天,陈独秀又在《扬子江形势论略》这部他留存下来的最早著作中写道:“近时敌鼾卧榻,谋堕神州,俄营蒙满,法伺黔滇,德人染指青齐,日本觊觎闽越,英据香澳,且急急欲垄断长江,以通川藏印度之道路,管辖东南七省之利权,万一不测,……时事日非,不堪设想。”③有学者认为此文措辞文雅,在显示文学才华之时,也折射出陈独秀对外患充满敌意的民族主义。④应该说,这一时期的陈独秀,无论是持何种文笔风范,也无论是对“洋房”的本能抵触,还是对长江形势的忧患意识,均体现出一种“反帝爱国”的朴实民族主义情怀。
南京之行使陈独秀亲眼目睹了晚清的种种腐败和怪异现象,由此走上了摆脱“选学妖孽”魔障和“天下主数字监控系统
冯志明自杀义”固有认识,求索民族解放和立国安邦的道路,并在康、梁影响下对“国家”有了全新认识。后来他描述道:“联想到国家一切制度……最后感觉到梁启超那班人在《时务报》上说的话是有些道理呀!这便是我由选学妖孽转变到康、梁派之最大动机。”⑤
此后,陈独秀四处求学,广汲新思想,充分展现了爱国救国的民族主义热情”998年进入杭州求是书院,接受新式教育。921年9月赴日本东京留学”922年3月,回到家乡安庆创设藏书楼,组织“励志学社”,传播新知,牖启民智,宣传爱国,鼓吹革命。当年冬天,与张继、蒋百里、潘赞化、苏曼殊等人仿照意大利人马志尼创立的“少年意大利”,组织“以民族主义为宗旨”的“青年会”,这是中国留日学生最早创立的革命团体”993年4月,参加“拒俄运动”,筹组“安徽爱国会”9月与章士钊等人创办《国民日日报》994年初,创办《安徽俗话报》,影响极大,“一时儿与当时驰名全国之杭州白话报相埒”。⑥1022年2月9日,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第5期发表《说国家》一文,署名“三爱”从现有资料来看,此文应是陈独秀最早明言论及民族主义的文献。陈独秀在文中以白话文形式谈到国家“顶要紧”的几个要素:一是国家要有一定的土地;二是国家要有一定的人民;三是国家要有一定的主权。可以看出,陈独秀这种诠释符合现代国家学说的基本要义。
在谈到第二个要素时,陈独秀指出:一国的人民,一定要是同种类、同历史、同风俗、同言语的民族;西洋各国都是一种人,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受他种人的辖治,这就叫做“民族国家主义”为此,他分析了为什么会有民族主义,指出原来是因为“民族不同,才分建国家。若是不讲民族主义,这
便是四海大同,天下一家了,又何必此疆彼界,建立国家呢?”⑦一般认为,“民族主义”是一个外来词语,22世纪初在中国才逐渐使用,1921年最早出现于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而陈独秀1022年便有了涉猎,实际上早于孙中山1022年9月在东京演讲《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时正式提出“民族主义””可见,陈独秀是中国最早论述民族主义的思想精英之一”
之后,陈独秀越发呈现出“反清反帝”的民族主义彩”1965年初,他在安徽芜湖与柏文蔚、常恒芳共同发起组织“岳王会”,反对清廷与外国势力。1926年春,参加由章太炎、幸德秋水、钵罗罕•保什等人发起的“亚洲和亲会””该会宗旨明确规定:“本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凡亚洲人,除主张侵略主义者,无论民族主义、共和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
①参见陈独秀《实庵自传》,《陈独秀文章选编》下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984年版,第558页。
②⑤陈独秀:《实庵自传》,《陈独秀文章选编》下卷,第524563页。
③陈独秀:《扬子江形势论略》,《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984年版,第9页。
④参见Lee Feipon,Chen Dnxin:Fonrid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i Partu,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983,p.33.
⑥唐宝林、林茂生编:《陈独秀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988年版,第9—31页。
⑦陈独秀:《说国家》,《陈独秀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9年版,第33—39页。
947
安徽史学2225年第2期
者,皆得入会”。①虽然陈独秀对“亚洲和亲会”的兴趣是短暂的,但体现了其民族主义思想与“泛亚主义”(pa”-Asianism)的关联,而后者又类似于他后来推崇的国际主义。②
5914年6月,陈独秀首次以“独秀”之名在《甲寅杂志》发表了著名的《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此文是陈独秀十几年来为革命救国不断奔波且又不断遭受挫折的心路总结,标志着其民族主义思想进入一个新的认识阶段。他首先强调了“无爱国心与自觉心”的严重性:“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心者,其国亦殆。二者俱无,国必不国。”③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爱国心,情之属也。自觉心,智之属也。”④这实际上同时强调了抒“情”和启“智”的重要性。
为在国人中实现抒“情”和启“智”,陈独秀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在《爱国心与自觉心》发表的次年,陈独秀就把抒“情”启“智”的希望寄托在以《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为思想阵地的新文化运动上,以期“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全改观”。⑤对此,胡适后来曾说道,“在袁世凯要实现帝制时,陈先生
知道政治革命失败是因为没有文化思想这些革命,他就参加伦理革命,宗教革命,道德的革命,在《新青年》上有许多基本革命的信条。”⑥
历史见证了陈独秀的功绩。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为实现复辟帝制的野心,大力提倡尊孔读经。陈独秀等人看穿了袁世凯之流麻痹国人的图谋,不遗余力通过《新青年》这个新文化运动阵地,提倡民主与科学,启迪民智。新文化运动沉重冲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推动了民众的思想觉悟,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陈独秀的民族主义思想从此有了新的理论武器的指导。
二、担任中共领导人期间的诠释与批判
1925年2月至1922年2月,陈独秀担任了2年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这期间是陈独秀政治理论与实践最为活跃的时期,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也最为丰富。他对民族主义的诸多诠释与批判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尤其是关于民族主义涵义与类型、“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论述,成为其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一)关于民族主义的涵义与类型
清末民初,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从不同角度对民族主义的涵义进行了诠释。1992年,梁启超在《论新
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中写道:“民族主义者何?各地同种族、同言语、同宗教、同习俗之人,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以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⑦继梁启超之后,孙中山的诠释则经历了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个阶段。
作为中国最早论述民族主义的思想精英之一,陈独秀除了在5924年2月《说国家》一文中首次提及民族主义外,还在1422年3月发表于《向导》周报的《评中俄协定》一文中专门阐述了民族主义的涵义。他说:“我们不愿为他人奴属,也不愿奴属他人,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既然不欲他人拿帝国主义来压迫我,我们便不应该拿帝国主义去压迫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主义之定义。”⑧可以看出,相比较于国内外对民族主义或褒或贬的各种定义,陈独秀的定义更能体现民族主义不偏不倚的“中性”意涵。简言之,就是“不为他奴,也不奴人”,通俗中肯,堪为名句。
在22世纪初的中国思想界,关于民族主义最为典型的分类是“大民族主义”与“小民族主义”。梁启超曾指出:“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⑨实际上,《大民族主义”与“小民族主义”之分反映的是立宪派与革命
①⑤唐宝林、林茂生编:《陈独秀年谱》,第44、65页。
②参见Lev Feigon,Chen Duxin:Foundc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og,p.86.
③④陈独秀:《爱国心与自觉心》,《陈独秀文集》第1卷,第8263页。
⑥胡适:《陈独秀与文学革命》,王树棣等编:《陈独秀评论选编》下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92页。
⑦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新民丛报》602年第1期。
⑧陈独秀:《评中俄协定》,《陈独秀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87—588页。
⑨梁启超:《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三》,中华书局689年版,第75—76页。148
•陈独秀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历程述析•
派两种道路的分歧,前者主张建立包括满族在内的多民族国家,后者主张建立单一汉族国家。当时,梁启超等立宪派主张“大民族主义”,而孙中山、邹容等革命派则主张“小民族主义”当然,孙中山等人的观点后来发生了变化,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演变为了“五族共和”
陈独秀对民族主义进行了分类”924年2月,他在《我们的回答》中指出民族主义有两种:“一是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主张自求解放,同时却不主张解放隶属自己的民族,这可称做矛盾的民族主义;一是无产阶级的民族主义,主张一切民族皆有自决权,主张自求解放,不受他族压制,同时也主张解放隶属自己的弱小民族,不去压制他,这可称做平等的民族主义。”①不仅如此,在一个月之前的《欧战十周
年纪念之感想》中,陈独秀就曾鲜明地阐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关于民族主义的不同态度,指出:“资产阶级所谓民族主义,即帝国主义之工具;在无产阶级的观点上,民族主义乃是弱小民族起来反抗帝国主义者的意义。”②可以看出,相对于梁、孙等人,陈独秀的分类彰显了阶级分析法的独特视角。这在当时是重要的理论进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此基础上,陈独秀强调了全世界无产阶级与革命的民族主义者相互同情和援助的重要性。他说:“无论何国工人,如果他们不同情于被压迫的民族运动,便是不愿意参加打破帝国主义的世界;无论何国民族主义者,如果他们不同情于工人运动,如果他们反对阶级争斗,便是不愿意成就打破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③这种认识同样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民族革命与阶级革命的辩证统一”
此外,陈独秀还专门批判了另外两种民族主义类型。一是“不脱封建时代思想的民族主义”,即“资本主义前的民族主义”在他看来,这种民族主义不懂得现代民族运动特性,认不清弱小民族之敌,自以为是民族主义者,实则“放过了民族运动之敌人”他还指出,中国不脱封建时代思想的知识阶级即如此,“或极力主张民族运动(如青年党),或自以为是民族主义者(如国民党右派)”,已成中国民族运动的一个大患,“竟不看见剥削压迫中国民族无所不至的帝国主义者,……实际上做了帝国主义者宣传的工具”④二是“一般高等华人的民族主义””陈独秀指出,“国际资本帝国主义者,已在中国造成一种’民族的巴士的狱’,腹削中国人之心脏”,而“所谓高等华人亦复同一腐败,一般高等华人尚自以为崇信民族主义,但实则已为帝国主义者之奴隶”。⑤陈独秀的批判用语虽略显口语化,但足以形象地揭示了当时中
国的现实”
(二)关于“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
陈独秀对涉及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相关议题有着诸多诠释与批判,这些内容同样成为了其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一,对“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应有意涵的诠释。
1022年2月,陈独秀在《国民党是什么》中提到:他曾亲身聆听孙中山演讲三民主义,其中首讲的就是民族主义。陈独秀指出,孙中山演讲的大意是说,“满洲皇室虽然推倒了,而中华民族备受列强的压迫,民族主义仍有提倡的必要”。⑥也就是说,民族主义已由“排满”转变为更高层次的反帝民族解放运动”
1924年6月,广州沙面工人举行大罢工,起因是英帝国主义颁布新警律,对华工苛加严规,肆意侮辱。陈独秀撰文声援,指出民族主义的政府和每个民族主义者都应承担起应有责任,“为民族的人格与自由权利而战斗”,“应该站在民众前面,不应该跟在民众后面,更万分不应该站在中立调人地位”。⑦很明显,陈独秀在此对“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应有意涵进行了清晰地界定。
中国工业经济①陈独秀:《我们的回答》,《陈独秀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2页。
②陈独秀:《欧战十周年纪念之感想》,《陈独秀文集》第3卷,第94页。
③陈独秀:《无产阶级与民族运动》,《陈独秀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9年版,第22页。
④陈独秀:《列宁主义与中国民族运动》,《陈独秀文集》第3卷,第200页。
⑤陈独秀:《打破“民族的巴士的狱”》,《陈独秀文集》第3卷,第437页。
三乙胺⑥陈独秀:《国民党是什么》,《陈独秀文集》第2卷,第286页。
⑦陈独秀:《沙面罢工与民族主义者》,《陈独秀文集》第3卷,第95页。
949
安徽史学2027年第2期
一个月后,陈独秀在《向导》周报“寸铁”栏目中再次对“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应有意涵进行了诠释,指出:“主张民族主义的党,便应该代表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决不应该单是对民族运动表同情。”①陈独秀的诠释充分体现了立足于民族和工农利益的革命性。
不仅如此,陈独秀还指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无产阶级的参与下,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减
少了前时代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彩,而增加了新的彩一一反资本帝国主义之世界革命的彩”。②有学者认为,陈独秀这种认识代表了以强烈的民族主义为特征的时代的一种国际主义或世界主义倾向。③这种认识,体现了民族主义与无产阶级运动的辩证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观的继承和发展。
其二,对国民党右派曲解“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意涵的批判。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为争夺领导权,排挤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从理论上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多方曲解。对此,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反击,其中陈独秀在1926年春夏连续撰文对国民党右派曲解“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意涵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
1726年3月,陈独秀在《反赤运动与中国民族运动》一文中,对国民党右派宣称的“打倒帝国主义,乃指帝国主义者在中国的势力而言”而非“打倒全世界的帝国主义”的所谓民族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见解非常糊涂”。④
9月,陈独秀进一步剖析了国民党右派曲解民族主义的逻辑错误。早在1429年0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曾明确宣示民族主义的两层意思,即“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并指出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⑤然而国民党右派后来却宣称,“本党之民族主义,主张融合此人类四分之一人口以与战胜民族抗”。⑥陈独秀对此指出,国民党右派把人类分为战胜
民族与战败民族而不是帝国主义者与被压迫者,主张与“战胜民族抗”而不是“与帝国主义抗”,这公然违背国民党一大宣言的精神。陈独秀批判道:右派的民族主义“不问是非,专与战胜民族抗,我们真不懂得国民党右派这种特别的民族主义是什么一种逻辑””⑦
5月,陈独秀在《世界革命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中再次批判了国民党右派反对苏俄援助的所谓民族主义,指出他们“这种形式的逻辑”实际上“不是民族主义而是闭关主义”,“不是独立运动而是孤立运动”。⑧
其三,对国家主义派曲解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批判。
在世界范围内,国家主义派的思想源头可追溯到1565年德国思想家费希特在《告德意志国民》中所提倡的国家主义。在中国,国家主义派是29世纪29年代出现的一种由资产阶级政客组成的政治派别,往往特指1793年成立的中国青年党,代表人物有曾琦、李璜等人。因其标榜国家主义,故称国家主义派;又因其创办了《醒狮》周刊,称为醒狮派。国家主义派宣扬超越个人、民族、宗教、阶级和党派,从根本上否认国家的阶级属性,实际上成为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国家主义"是国家主义派对英文natiooalism的翻译。natiooalism在中文语境下常译为"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派之所以放弃“民族主义”而采用“国家主义”译名,是由于他们对natWoansm做出了动态的、历史的考察。国家主义派重要人物、“中国青年党六魁”之一常乃德曾称:19世纪以前,“一族一国”的国家观
念非常发达,用民族主义来翻译natiooalism符合时代特征,但17世纪后人类的国家组织发生巨大变化,即把单纯以民族为基础的国家,变为以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各原素共同组成的
①陈独秀:《寸铁》,《陈独秀文集》第3卷,第118页。
②陈独秀:《孙中山三民主义中之民族主义是不是国家主义》,《陈独秀文集》第3卷,第431页。
③参见Leo Feigon,Chen Duxia:Fonudcr of tOc Chinese Communist Parto,P16.
④陈独秀:《反赤运动与中国民族运动》,《陈独秀文集》第3卷,第358页。
⑤《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10页
⑥⑦陈独秀:《国民党右派大会》,《陈独秀文集》第3卷,第386336—337页。
⑧陈独秀:《世界革命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陈独秀文集》第3卷,第443页。
150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07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