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徽州地理与社会

徽州的地理环境
徽州,这片古老神秘的热土,古称新都、新安第欧根尼,北宋徽宗时改为徽州。徽州曾下设(yi)县、歙县、休宁、祁门、婺源、绩溪六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处。古徽州所辖区域处于中国原始江南古陆地带的皖南丘陵山地,处在黄山南麓、天目山以北,境内名山列峙,秀水穿流,由于大致位在地球北纬30度周围,气候温润,野生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成为我国江南史前文明发祥地之一。从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区域分布状况看,古徽州主要因有漳水、率水、横江、渐江、丰乐河、扬之水、富资水、练江、新安江整个水系下汇富春江钱塘江入东海,又有婺江、阊江水系西注鄱阳湖入长江,故此属于“吴头楚尾”的“吴楚分源”之地,亦即江南吴越文化区域和楚文化区域的结合部。除此以外,还有梅溪、麻川河、徽溪、乳溪、杨溪、绣水等北向流经青弋江等水系而注入长江。
崇山峻岭的徽州,其高山海拔64%平均为1332米,另34%的高山海拔达1131米。境内腹部地带丘陵广连、河谷纵横,山环水绕之间,谷地及盆地被穿割围合,从而整合成若干片自然
报道性摘要落,并因此构成各县的境域。许承尧所著《歙事闲谭》引《越黄门郡志略》说:“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中,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厄。即山为城,因溪为隍。百城襟带,三面距江。地势斗绝,山川雄深。自睦至歙,皆鸟道萦纡(yū)。……水之东入浙江者,三百六十滩,水之西入鄱阳者,亦三百六十滩。……船经危石以止,路向乱山攸行。……以此守固,孰能逾之。”由于自然屏障相对闭塞,陆路交通不甚便利,古代主要官道有自歙(徽城镇)—绩溪箬岭—宁国—黄池镇—和州—开封以及自歙(徽城镇)—绩溪箬岭—经太平县—池州大通镇—无为军庐江县—庐州—寿州—开封与江淮和中原相通。至于水路则主要有东线横江自渔亭—万安—屯溪沿新安江,率水自上溪口—龙湾—屯溪沿新安江,以及自歙县西门—渔梁沿练江—新安江—严州(即今浙江省建德县)—浙江即富春江和钱塘江—杭州,该航线可行二百石舟船,西线有自祁门县沿阊江—江西省浮梁县—景德镇以及自婺源县沿婺水—鄱阳湖而入长江。
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徽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许承尧(1874年—1946年)曾单名芚,字际唐、芚公,号疑庵、婆娑翰林,室名眠琴别圃、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等,安徽歙县人。方志学家、诗人、书法家、文物鉴赏家。二十一岁中光绪甲午科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中进士,入翰林。辛亥革命后,应皖督柏文蔚聘,任全省铁路督办等职,后随甘肃督军张广建入陇,任甘肃省府秘书长、甘凉道尹、兰州道尹、省政务厅长等职。1924年辞官回京,同年由京返歙,从此绝迹仕途,在家乡以著述终老,著有《歙县志》、
《歙故》等。
诗作集粹
【文殊院】淮阴师范学院论坛
雄风破空来,驱云蹋天走。惊涛悸心目,奔石落肩肘。峰易其次,倏忽分见否。
见如舟出峡,一闪复无有。掉头偶不虞,云气咽满口。老松与风战,如人竟张手。
百撑不一折,颇恃鳞甲厚。山灵顾怜之,鏖斗不使久,吾徒饭未毕,旭日已窥牖。
文明的源头
提起徽州,人们都会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其文明的源头究竟有多远?自古以来,却一直存有悬疑。从徽州最早的地方志——南宋的《新安志》开始,古代志书
对徽州秦代以前历史的记载基本上只有一句话:“扬州之南境,春秋时属吴,吴亡属越,越灭属楚。”就是说在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划全国为九州时,这里属于扬州的南部春秋时属于吴国的领地。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吴国灭亡后属越国。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又归属楚国。其实这些都只是地域版图上的归属。对于秦汉时期的记载,也是寥寥几笔,语焉不详。以至于著名徽州学研究者叶显恩先生发出了这样地感叹——徽州“汉代以前的历史几乎完全埋没在黑暗之中”!
20世纪50年代末,这神秘的黑暗,终于敞开了一线亮光。
1959年的3月,屯溪西郊奕棋村附近修建民航机场时,发现了两座古墓,考古工作者随即进行清理发掘。经过调查钻探,发现这里原来是一处土墩墓。土墩墓属于西周至春秋时期江南地区的特殊葬俗,特点是一墩一墓、平地起坟、封而不夯,其营造方法与中原地区同期墓葬完全不同。
1965、1972和1975年又先后发掘了六座墓葬,出土的文物极其丰富,有青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玉石件和漆器残件等。尤其是107件青铜器,有成组的食器、酒器、水器、乐器、武器和跪坐人像等,工艺精湛,纹饰多样,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中有些是
完全新颖的器物,如五柱器、单柱器等,用途不明,在中原和其他地区从未发现过,属于这里独有的器件。经文物考古工作者研究,这些墓葬的时代是西周至战国时期。根据墓葬形式和出土器物分析,应属于古越族。说明在约3000多年前,这一带的古越文明已相当发达。
那么,这种古文明究竟是本地原有的,还是外来的呢?有一个“人”为我们作出了解答。
1974年的冬天,考古学家们在新安江下游建德的一个山洞里到了一颗牙齿化石。经鉴定,这是一个30岁左右男性的牙齿化石,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智人类型,距今大约有5万年左右,这是华东地区首次发现古人类化石,被中国科学院正式命名为“建德人”。也有学者将这种生活在新安江流域的原始人类称之为“新安人”。这一考古发现表明,新安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而由建德溯流而上,新安江上游直至源头,也都发现有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证明这颗古人类牙齿化石并非孤证。原属于古歙县的淳安一带曾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等新石器时代文物。
1984年9月,在歙县县城北郊的新州,发现了从新石器时代直到唐宋时期的遗址。除了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外,还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片以及战国、秦、汉时期的原始瓷、筒瓦等等,应该是延续了数千年的村落遗址。
1988年,先后在歙县富堨镇冯塘村和徽州区岩寺镇的桐子山发现了旧石器和新石器遗址。而祁门县凫峰的新石器遗址,则是新安江源头地带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生活遗址。
2002年8月,凫峰乡土坑村村民在村边田地里发现一处古代遗址,经安徽省有关专家鉴定及现场查勘认定为新石器时期遗址,至今已有5千多年的历史。遗址座落在秀丽的率水河边,靠山临水,既便于饮水、耕作、养殖,也便于上山避灾。研究表明,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已经脱离了原始人的流浪生活,走向定居,并且创造了相当进步的生活、生产用具,从事狩猎、捕捞和采集等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新安江的源头,正是古代文献对徽州地域最早的记载——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述的“三天子鄣”又叫“三天子都”的所在地。 
  辽宁省劳动合同规定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黑龙江畜牧兽医投稿刚刚说的是沿新安江溯流而上。顺流而下——2004年的夏天,在下游的桐庐县又有一个考古重大发现,出土了8片古人类智人的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的年代大概距今1万到2万年,属于旧石器晚期或者更早。这次桐庐古人类化石的出土,填补了东南地区人类历史从5万年前的建德人到8000年前的河姆渡人之间的历史空白。
由此可知,从大概距今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开始,新安江流域就一直是人类的居住地。而根据诸多遗址遗存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等分析,这里生活的、叫“建德人”或者“新安人”的早期人类,是东南原始民族——越族的祖先。正是“建德人”的一支,沿新安江而下,走出大山,走向桐庐(古人类化石距今1万-2万年),走向萧山跨湖桥(古人类生活遗址距今7000-8000年),走向河姆渡(古人类生活遗址距今5000-7000年),走向良渚(古人类生活遗址距今4000-5000年),走向大海之滨,直至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海洋文明。而留居新安江流域山区的先民们,则成为这里的土著居民,同属于古越族。也就是说,包括古徽州地域在内的这一带,既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最早的建置
前面说了,徽州地域先秦时期一直属于古越族土著的势力范围,那么,徽州属“扬州之南境,春秋时属吴,吴亡属越,越灭属楚”的说法其实只是地域版图上的归属,并非实质性的管辖。
对这里设立行政区划实行管辖,始于秦代。
《新安志》记载:“秦并天下,置黟、歙二县,属鄣郡。”黟、歙二县的建立,是徽州地域最早的行政区划设置。但是这里只记载了朝代,没记具体时间。因此,后来的不少文献就把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记为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始皇二十六年。这种记述是不准确的。因为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全国、分天下为三十六个郡,其中并没有鄣郡,也无黟、歙二县的记载。从地域上看,徽州这一带,当时应该是属于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灭楚,平定江南,设置了会稽郡,郡治所在地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会稽郡的辖地为原来吴国和越国的属地,包括今天的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区。而鄣郡的设置,应当是秦朝后期从会稽郡分设出来的。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35: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07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徽州   新安江   遗址   发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