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

政府监管从现代心理保健角度看,心理的健康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理发展成最佳的状态。但是,由于环境污染,人炸,不良的生活嗜好,造成种种身心疾病的泛滥,现代人的身心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如何维护心理健康,提高现代人的心理适应能力,追求更加充实快乐的人生成为现代人的一大难题。针对人们向往健康幸福生活的的需求,许多心理学家从科学主义的立场提出种种理论,而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却从“心”的角度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在此,马斯洛突出强调了心志的改变对健康人生的重大意义,他的这段话语为许多人所熟知,并给人以许多启迪而且影响了一部分人的人生轨迹。不过,他的修心理论及其实践和中国的禅宗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禅宗被人誉为“心学”、“修心大法”、“东方人的心理学”,它“注重直观洞察,强调心态的真实、自然、自由”的理论对人待人处事,修身养性维护自身健康方面比起马氏的观点表述的更加全面、透彻,也更契合东方人的文化心理。日本京都大学的佐藤认为禅的作用主要是调身与调心,同时能培养人对世界和人类的根本认知,以及能进行人格修炼,为人提供了一种生存之道。
一、禅宗的渊源及其基本特点
禅———在印度梵语中的意思是静虑,中国古代译为“思维修”,其涵义是将散乱的心念集中,进行冥想。
禅宗脱胎于禅学,它是印度佛教与中国固有的儒道文化相融合而产生的。南北朝时的达摩禅师是禅宗初祖,到唐朝的慧能最终完成了它的中国化历程。慧能之后的禅宗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与发展。禅宗的最大特点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注重冥想、纯直觉的体验和内心的反思。因此,禅宗所特有的修持方法、生活态度、终极关怀、超脱情怀,对于人的心灵世界、精神生活有着非常积极的正面意
义,它逐步使心境恢复清爽、洁静的生命本体,从这一点出发,禅学也是一门心理分析、心理疏导、最终使心身获得健康的学问,是人类自我调节心身,获得心身自在的一种方法。
二、禅宗思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一)追求真实———身心健康的起点
一般来说,真实就是一种实在,在数量上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在质量与外貌上保有其本真状态。禅宗最讲究真实的,而它的真实是一种彻底的直观的真实,一种鲜活具体的真实。例如有人问禅师:“什么是道?”禅师答曰:“平常心是道”接着又说:“饥则食,困即眠”既是得道。来人就问:“大家不都是如此吗?”禅师答说:“非也,众人都是心猿意马,吃时不好好吃,睡时不好好睡,弄出好多病。”
仙涯是一位率真、豪放的和尚,有一天经过箱根城关,在关口给守卫城关的士役看错了,把他当成了女尼,而女尼是不得进入关内的。这时和尚挽起裤腿,大声喝道:“是男是女,看看本物便知。”说着便将男宝亮了出来。士役看的目瞪口呆,和尚哈哈大笑而去。叠泉乡村俱乐部
这就是禅者“风范”,真实、洒脱率真、较少羁绊,更多的是本真与可爱。所以禅家在这里强调的是:人要过实实在在的、真真正正的生活,心意要一致,身心要彻底完整,否则就会身心分裂,造出多种疾患。而我们平常人却总是像带了一副面具,遮遮掩掩、唯恐示人以真面被人看破自己的真心,顾虑一大堆,最终落了个身心破裂。因此,现代人要学点禅学心理知识,做真实本真的自我。那样我们的身心才会真正的摆脱迷茫,获得完全的身心健康。
(二)追求自然———身心健康的关键在《云门文偃禅师语录》中有一段话: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答:“春来草自青。”
春来草自青———平平常常,自自然然,这就是佛家所追求的真意与心态。禅家在心理矫治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人养成自然的,适应的人格。例如有僧问:“如何是平常心?”影岑答:“要眠则眠,要坐则坐,热则取凉,寒则向火。”
禅宗思想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
栗伟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管理学院,昆明
650092)
[摘
要]禅宗追求真实、自然、自由、超越、开悟、解脱的修心之道。对处于纷扰世界中,迷
茫、彷徨、焦虑、忧郁的人,禅宗思想会起到“去掉心灵枷锁,展翅翱翔宇宙”的作用,引导人们过一种身心更加健康和谐的新生活,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学点禅宗理论与思想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禅宗;开悟;解脱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0)06—0049—02
[收稿日期]2010—11—21
[作者简介]栗伟(1974—),男,河南西平人。基础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人格研究与心理过程。
2010年第6期理论观察N o.6,2010(总第66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 erial N o.66
49——
这种“平常心”修行理论,强调的是适应、随缘,着眼于目前、当下的“此在”。所以,禅是自动自发,不招自来。其真意寓于日常生活之中,其真心寓于自然行为之中。真禅的本意就是心灵的自然、自在。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加剧,经常处于焦虑、紧张之中,不断遇到烦恼的心事或郁闷的情绪。如果我们能用安然乐观的心境应对纷繁复杂的周遭环境,常怀平常之心看待人情世故,那么健康的心态随之而来,我们的人生之路就会走的更长、更久、更远。
(三)专注和超越——
析构
—心态平静,做事顺利的要点禅宗有禅定之说,“禅”是外不着相,不执著一切境界相是为禅;“定”是内不动心。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超越于诸多外物,又要专注于一定的对象。
明治初期的日本,有一位著名的相扑摔跤家“大波”。他不但体格健壮,而且精通摔跤之道。私下摔跤他勇猛无敌,可在公开较量时,连徒弟都打不过。于是求教于禅师白隐,禅师让他学习打坐,同时要求他把自己想象成巨浪。打坐的初期,他思绪万丈,但不久以后,他对波浪愈来愈有感应了,波浪卷走了瓶中的花卉,甚至连佛堂中也被淹没了,再后来甚至庙也不见了。白隐禅师指教之后的大波从此勇猛无敌。参加摔跤比赛总是大胜而归。
遇敌心先怯,必败。大波之敌是“心敌”。大波后来能够有所成就,是因为他超越了“自我”,战胜了自己拘谨怯场的“内心”。通过打坐参悟,大波提升了内心的境界,使身心达到彻悟。大波心中无敌,所以天下赛手也就尽在囊中。因此,禅宗要求人们既不要执著于外相,内心又要有所专注。因为常人处于复杂的社会中,没有“定力”的人,心猿意马,不能把握事物的真相,好像狂醉的人对事物的好丑是非,都失掉判别的能力,我们的“散乱心”正是这样。虽然,有些人知识丰富,有较高的判断能力,但毕竟不是从禅定中生出的智慧,其终有所蔽;好像风中之灯,虽能发光照物,也仍是模糊不清。只有禅定功力的人,才能彻底洞悉万事万物的实相,才能处变不惊泰然面对纷扰不断,光怪陆离的外在世界,最后在平静而幸福的心态下获得人生与事业的双丰收。
(四)讲究开悟——
—人生新境界的起点
对于“开悟”或者“顿悟”,铃木大拙有过很精妙的阐释,他说如果将一只蜡烛拿到一间完全漆黑的屋子里,黑暗就会顿时消失,光亮溢满房间。如果再增加十支、百支,或者上千支蜡烛,屋子里会变得越来越亮。然而,冲破黑暗,带来决定性变化的是第一支蜡烛。这就是禅的“开悟”。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不疑之道
有一个叫千代野的学禅者,曾经留住松见寺。空闲时他总是帮寺里提水。有一天提水时,桶底忽然掉了,水溅了他一身,此时千代野豁然了悟,作偈一首:“千代提水桶底漏,水不留来月不留。”从那时起,他就真正的开悟了,体验到“本来无一物的心境”。
这就是说,人在开悟时,以前的所有症结全部解开,所有的问题已不再是问题。这种过程并不是什么知识的获得,而是在悟中了然“问题本无,全由心造”。因此,开悟所得之道即为“不疑之道”。日常生活中有“一语点醒梦中人”的说法,这就是一种“开悟”!心结得解,心事全无,何愁健康不来?
2.独立性与创新精神
开悟要求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受死的知识和条条框框的的束缚,强调人格的独立性。比如,坐禅时古代印度佛教的一切宗派必须修持的一种方法。但是到了中国的禅宗慧能以后,这条规矩就被破除了。
有位禅师长庆慧棱坐禅二十余年,坐破了七个蒲团,仍然没有能见性。直到有一天,他偶然卷起窗帘,向外观望,才忽然大悟,便作颂曰:“也大差,也大差,卷起帘来见天下。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劈头打。”
慧棱凭借他独特的个人体验和觉悟,卷帘见天下,豁然贯通而“识心见性”,解去坐禅的束缚达到全然
的觉悟。这种开悟是禅师长时间独立思索后对司空见惯的世界有了全新发现的结果。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创新性。
所以,开悟既是生命的觉醒,又是新生的开始,对人的精神健康或人格的成长非常重要。总之,悟是禅宗的存在价值,没有悟,禅就不是禅;没有悟就不能参到真理。无悟之禅如同没有甜味的糖一样不可思议。因此,禅宗把训练、教育的全部力量都倾注于悟性的开发上,在心理与心理咨询中,患者与来访者如果没有“悟”,他们是不会获得新生的。开悟应该是禅宗心理思想的关键所在。
(五)寻求解脱——
—潇洒一生的锦囊
悟了之后还要解脱,因为我们旧有的习惯、思考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扫除干净的。正像心理中所强调的一样,当患者或者咨询者有了新的认知以后,还要不断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格。开悟纵然有使人在长久追寻和执著后产生突然扔下的解脱感,但是如果执著在这种悟境中而不能超越,就会形成新的束缚或迷妄,即古人所说“悟了还同未悟人”。所以,禅宗要求人们要不断寻求解脱,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彻底的了悟。什么是解脱呢?
严阳尊者初次参见赵州禅师,很不好意思的说:“我没有什么东西带来。”
童装论坛赵州说:“你放下吧!”
严阳尊者更加不安,“我什么都没带来,你要我放下什么呢?”
赵州微笑着对他说:“既然放不下,你就带着吧。”
由此可见,内心放不下永远不能解脱!而只要心智开朗,打破执著或者根本不去执著,许多问题根本就不成其为问题。解脱不在于外在的形表,而是心的解脱,要懂得人的一切不是受制于物而是取决于人。人不能成为物的奴隶,否则人就不再是他自身的主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生命就没有了真实的意义和价值。
现代人有诸多焦虑不安,主要原因是由于,肩上背的太多,手里提的太重,心中填的太满,一言以蔽之——
—太执著。人生在世可得者有限,所欲者无穷,欲罢不能,内心深处充满了焦灼不安,以致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心理疾患由此而生。所以现代人更要学会解脱,去掉满腹的牵挂,卸去心头的重担,轻松面对每一天的生活。
禅宗思想的确博大精深,平常人学习禅就像进入到万花园中目接不暇、不知所措,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我们只需要撷取那几枝与我有益的花朵,并且不断的去欣赏她的美丽,去触嗅她的花香,吸收与
我身心最有益的哪一点精华,就已足够!
〔参考文献〕
〔1〕铃木大拙.禅者的思索〔M〕.为也,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三星s8300c〔2〕于亭译注.禅林四书〔M〕.武汉:崇文书局,2004.
〔3〕弗洛姆.禅与西方世界〔M〕.徐进夫,等,译.哈尔滨:北方文学出版社,1988.
〔4〕徐光兴.东方人的心理疗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唐〕慧能,王月清.六祖坛经〔M〕.东莞:凤凰出版社, 2010.
〔6〕郑石岩.禅语空人心〔M〕.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88.
〔7〕陆敬闪.禅宗思想对心理的启示〔D〕.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7.
〔8〕刘燕.通往心灵的福社——
—佛教忍想对心理健康的启示〔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情报学报 投稿
〔责任编辑:敖红〕
50——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44: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400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禅宗   心理   开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