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聊斋志异之比较

在明清以前,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已历经千余年,从魏晋的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到唐代传奇,文言短篇小说发展渐至繁荣。始于说书艺术的通俗小说,也在唐代出现萌芽,发展到宋元的话本,已渐趋成熟,这些都为明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明清,中国小说发展进入繁荣时期,长篇章回小说出现并渐趋成熟,将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极致。可以说,明代小说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而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最后的辉煌。
西游记》就是一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已经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关于西游记的作者,虽尚存争议,但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西游记》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
明代有《西游记》,而在清代文言小说创作的高潮中,取得最大成就的是蒲松龄,他的《聊斋志异》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有深远的国际影响。“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吸取了魏晋唐宋元明以来文言小说创作的丰富艺术经验,以花妖鬼狐写世态人情,既美颂爱情,又能洞害时弊,故事耐人玩味,无论其思想还是艺术,都堪称文言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
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
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
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
艺术手法:
《西游记》与《聊斋志异》作家比较
《西游记》与《聊斋志异》可说是中国神魔和志怪小说的经典之作,人们在谈到
神魔小说与志怪小说,往往会把它们混为一谈,因为二者均以写鬼描怪为主。倘若提
及《西游记》与《聊斋志异》,我们便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两部著作的作者吴承恩与蒲
松龄。吴承恩与蒲松龄在中国文学长河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会把两名作
者的生活年代、家庭环境、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进行文学研究。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
八甲人
省淮安市楚州区)人。1蒲松龄(1640年—1715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2童年处于明末清初时期,经历了
动乱和饥荒。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小官吏降为小商人的家庭,曾祖父、祖父,两世相继为学官。
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但是却在南京
1黄岳洲,茅宗祥:《明清文学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年6月,页202。
2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下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441。
应乡试中名落孙山。吴承恩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
精之类的书籍。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
“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
创作,历时7 年。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但是之后却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
岁贡生。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蒲松龄毕生精力完成
《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
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热点趋势虽然生活的生活年代、生活背景等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二人的性格
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
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
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
人不善。蒲松龄的思想比较复杂,他同情人民疾苦,但对统治者存有幻想;他讽刺科
李佳琦为啥没有薇娅厉害举制度;又始终不忘追求功名;他赞扬“真情”,爱情自由,又宣扬一夫多妻,提倡
妇女忍辱顺从。当然,蒲松龄思想认识上局限性,是受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的影响,
这是必然结果。惠从冰
总之,吴承恩与蒲松龄均是一代文学巨匠,他们穷其一生,奉献了两部宝贵的文
学巨著,为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王丹凤近况
《聊斋志异》与《西游记》思想内容与倾向比较
多年来,人们研究《聊斋》中都注意作品对贪官污吏的批判及对皇帝的微词并
把它渲染成“反封建社会精神”。其实蒲松龄只在客观上揭露当时统治上的阴暗面,
那是因为蒲松龄长期生活在农村,一生穷困不达,而当时吏治的腐败,官吏的贪残,社会的黑暗,不仅不仅耳闻目睹,而且切身感受。3因此,表达这类的作品也写得入木三分。比如《促织》4和《席方平》5揭露了当时统治者压榨人民及人民有冤难伸典型作品。在《促织》里,由于皇帝爱斗蟋蟀,以及地方官的媚上邀宠,令到故事里的主角成名家破人亡。成名好不容易抓来的蟋蟀被他儿子不小心弄死,后他的儿子灵魂化为一只轻捷善斗的蟋蟀,才挽救了成名一家被毁灭的命运。后来成名也因这蟋蟀而得到了巡抚大人的赏赐,而县令也以政职“卓绝优异”而闻名。这不仅揭露了当时统治者压榨的残酷,也说明了当时的官员是怎样飞黄腾达的。《聊斋志异》不仅揭露当时统治阶级的残暴,也歌颂被压榨人民的反抗斗争。在《席方平》里,作品写席廉得罪了富豪羊某,羊某死后收买狱吏而被拉进阴曹地府,其儿子席方平为了帮父亲伸冤亲赴地府,但是以城隍到郡司直至冥王都被羊某收买了,席方平不仅有冤莫伸,更反遭种种毒刑。如果说《促织》是反映当时官府成为统治者掠夺平民服务的工具,那《席方平》就是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官互利,人民有冤难伸,官府欺压贫民的黑暗面。
《聊斋志异》存着揭露当时统治的阴暗面,而《西游记》因其神魔小说的性质,以曲折的幻想的方式
反映社会生活,因此,对它的思想内容的研究,便有见仁见智的分耻。明清人一般把它视为道书,但在20世纪初,石庵否定的《西游记》为道书的说法,称它为一部“寓言小说,但不知寓言所在它“。此外,也有人称为哲理小说,所谓的哲理是指由孙悟空等学道而归,可以启发“今日出洋求学之效果”。6其实,《西游记》的主题是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以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以幻化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些一本质问题。无论是大闹天宫,还是克服取经途中的81难,均体现有中国古代人民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和蔑视一切困难的战斗精神,并在斗争中
3苑望:《略论《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学会学报,2002年,第5期。
4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汉:崇文书局,2007年,页15。
5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汉:崇文书局,2007年,页60。
6张燕瑾,吕微芬《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明代文学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12月,页312。
揭露、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某些丑恶本质。《西游记》以幻化的形式,充分揭露时政腐败,反对昏君统治,批判宗教,歌颂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和蔑视一切困难的斗争精神。从《西游记》故事与形象(特别是孙悟空形象)的演变过程,从吴承恩的出身、经历
及主导思想的形成方面,从明代中晚期的社会现象特点上,都可以印证上述阅读《西
游记》后得出的关于其思想蕴涵的结论。7
此外,在《聊斋志异》里不难出作者对于当时科举制度的各种揭露和抨击。蒲
松龄一生屡试不第,因此,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有着切身的体会。如《叶生》8中的叶
姓书生,他撰写文章,吟诗作赋,觉冠当时,却屡试不中,郁郁而终,最后只能让自
己的灵魂帮助一位邑令子弟考中举人。此外在《素秋》、《神女》、《阿宝》文章中
都暗示了科举官员受贿的恶行,说明当时科举埋没人才,考官有眼无珠只爱钱。
在婚姻爱情方面,作者反对摧残爱情的礼教,赞美爱情,关于爱情方面的作品,
在《聊斋志异》中的比重最大,而且写得十分精彩。在作品中,作者赞美男女间的真情;而真情往往被当时的礼教、功力主义相冲突。所以,作者在赞美这些男女真情的
同时,也对当时世俗的观念表现了强烈的讽刺和批判。《聊斋》中的《连成》就是最
典型的例子。这作品是些连成与乔生由生而死,又死而生的爱情故事。连成父因乔生
家贫而不许婚,后连成与乔生在阴府下准许还魂,最终结为伉俪。在《连成》9,作品
基本上摆脱了女爱男才,男悦女貌的俗套,强调真情,反映了当时世俗观念是爱情的
障碍等。《聊斋之际》中还塑造了一大堆对爱情忠贞,痴情的男女,对那些负心汉、
外文文献数据库
簿子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西游记》里很少甚至是没有提及男女爱情,但是其主要思想倾向为崇儒释排道思想。《西游记》成书于明嘉靖中期至隆庆年间(约1540~1570 年),这时正当朝政腐败、自然灾害频敏,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明民宗朱厚熜迷信道教,生活荒淫
7邢治平:《《西游记》思想内容浅探》,河南:河南大学老干部处(学报),2001年。
8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汉:崇文书局,2007年,页89。
9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汉:崇文书局,2007年,页1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3:29: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399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说   中国   思想   作者   西游记   故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