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的德国人文社会科学-精品文档

变革中的德国人文社会科学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德国是一个有着良好研究底蕴和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涌现过众多具有世界影响的知名学者。二战后,德国在某些人文社科领域的优势地位得以继承和发展。上世纪50~80年代,伴随德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德国人文社会科学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德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呈现喜忧参半的发展态势。
一、德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规模和投入
根据德国联邦XX局公布的数字,2003年德国在册大学生总人数约为201.95万,大学新生总数约为31.67万。其中,包括语言、文化、艺术在内的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约53.18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新生约7.20万人,约占各学科新生总数的23%。包括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在内的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约64.14万人,约占各学科学生总数的32%;新生约10.27万人,占32%(如表1所示)。
从毕业生情况看,2002年德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79 382人。其中,人文学科毕业生为45 677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5%;社会科学专业毕业生有61 327人,约占34%。
从教授数量来看,2003年德国高校各类教授总数为37 965人。其中,人文学科教授有5 958人,约占教授总数的15.7%;路桥农村合作银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社会科学教授7 870人,约占20.7%。
从投入来看,2002年德国高校用于教学和研究的基础费用总共为303.73亿欧元。其中,语言与文化学14.66亿欧元,艺术5.31亿欧元,社会科学16.21亿欧元。从学生人均基础费用来看,2002年全德国平均为7 506欧元,语言与文化学为2 762欧元,艺术为5 570欧元,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为2 055欧元。2005年,德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开发投入为3.243亿欧元。
二、德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强势学科
总体而言,德国人文社会科学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政府、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均能创造并提供优良的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机会,在海外也设有颇具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德国在考古学、埃及学和古东方学等领域,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居世界领先地位,享有极高声誉。尽管英语越来越成为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国际语言,但是,在上述学科,德语仍然在国际会议、国际交流、出版物和档案文献方面占据牢固的地位。在哲学和日尔曼语言文学方面德语同样是研究者必备的语言。德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居世界主导地位,也吸引了大批国际优秀的学生、学者前来德国学习和研究。例如,在埃及学领域,日本就派遣大量年轻学者来学习,并与德国有关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px事件
电网技术根据洪堡基金会对其近5年来资助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奖
农村新技术学金生的统计,对外国学者最具有吸引力的专业领域分别是哲学、历史学、法学和语言学(包括德国语言文学)。其次是神学、
考古学以及艺术、音乐和戏剧等。这些学科虽规模不大,但国际学者交流频繁。来自欧洲和北美的洪堡奖学金生中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所占比例达40%~45%,这有效促进了德国与这些国家的文化沟通和相互了解。
德国的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发展令人不甚满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有限。
三、德国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趋势
近年来,德国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深入变革。联邦制改革、博洛尼亚进程以及各高校之间和高校内部竞争加剧等因素,极大地改变着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环境和自身结构,使其发展前景喜忧参半。
1. 德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挑战
(1)德国高等院校之间和高等院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争夺资源”,创造业绩的竞争日益激烈,极大影响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在获得第三方资金、争取国际项目等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难与自然科学、工程学等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相比。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校的自主权不断
增加。为了注重业绩,鼓励竞争,有些高校在财政分配上只按人头保证85%的经费,剩下的15%则需根据获得第三方资助的情况、毕业生人数、辍学率等因素竞争获得。人文社会科学则很难获得这部分资金。
(2)人文社会科学部分学科编制缩减,教授职位减少。以
人文科学为例,2000年教授为5 978人,到2003年则减少了20人。从不同学科来看,1999~2003年,哲学、历史和德国语言文学的C3级和C4级教授减少约5%,斯拉夫语言文学减少11%,德国语言文学C2级教授则削减了10%。教授职位的减少,还直接影响到学术后备力量的发展。不少青年学者,因在德国事业发展前景不明,机会有限,选择到海外发展事业,在美国就有不少学有所成的德国中青年学者。上述发展趋势在未来若干年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人员编制却在减少,该学科师生比例和教学辅导条件恶化。人文学科的教学教研人员只约占全部教研人员的1/10,但学生却几乎占到1/5。
(3)人文社会科学中的部分小型学科和基础性研究面临学科合并和调整。在博洛尼亚进程中,德国引进本科和硕士学位的同时,也要求注重对学生的通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培养效益。另外,各州和高校自己决定设立或取消某个专业,不是联邦主管范畴。在这种情况下,人文社会科学中部分专业性强、应用性差、需求量小的专业将很可能出于地区政策的考虑,从高等院校和德国研究版图中消失,使某些基础性研究和具有人文特的专业受到影响。
2. 德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机遇水产学报
(1)德国联邦政府日益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增加投入。2006年12月,联邦教研部长沙万提出旨在加强德国人文社会科
学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由空间”计划,到2009年将通过项目资助的方式,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投入6 400万欧元;设立人文社会科学国际研究院,以加强来自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学者的联系;联邦教研部还将2007年确定为“人文科学年”,这是德国第八个科学年,也是第一个以非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学科为主题的科学年。另外,德国联邦教研部通过努力,第一次将人文社会科学主题纳入欧盟第七个研究框架计划,资助额度将达6.23亿欧元。这些措施将为德国人文社会科学在国内和国际的长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德国联邦制改革中,各州教育管辖权扩大,高等院校在资金支配、人员雇佣等方面的自主权增强。这为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各学科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3)德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需求旺盛。以人文科学为例,1990年该学科学生数约占总数的19%,到20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6%。2003年大学新生中约每4人中就有1人选择人文科学,每3人中就有1人选择社会科学。
(4)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发展,国际化的本科、硕士学制引入德国,这有可能降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相对较高的辍学率。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43: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398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德国   人文   研究   发展   学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