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战略意义与举措——中国故事国际言说的角度

第28卷第1期 普设鲁院学报Vol.28 No. 1 2〇2i年2月Journal of Putian University Feb.2021文章编号:1672-4143(2021)01-0105-04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促进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战略意义与举措
----中国故事国际言说的角度
心理战术
陈启庆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
摘要:从新时代扩大国际朋友圈的视角,结合中国故事国际言说的角度,重新观照来华留学生这一新兴体,从而也重新认识到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为此,进一步探讨了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教育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中国故事;国际言说天涯红月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and Measures of Enhancing the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Narratives for Telling China’s Stories
CHEN Qiqing
(School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Putian University,Putian Fujian 351100, China )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narratives for telling China’s stories,this article reexamines the emerging group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for the country’s sake of making more international friends and rediscovers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enhancing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Besides,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specific measures of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cultural identity;Chinese stories;international narration
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创造的一个个经济社会奇 迹,不仅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同时也吸引着越来 越多的外国青年来华学习。统计数据表明,2019 年来华留学生近40万[|]。今天,来华留学生无 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兴体。面对这一新兴 体,如何既把他们培养成学有所成的专业人才,又把他们造就为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友人, 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有感于此,文章拟从 中国故事国际言说的角度,探讨促进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战略意义与举措。
一、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战略意义
文化认同指的是“人们对某种文化的认识 和接受,包括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 文化理念、秉承共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等,’[2]。来华留学生一旦认同中国文化,将是一 份丰富的国际人力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 义,既可为促进派出国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
收稿日期:2020-10-20
作者简介:陈启庆(1965-),男,福建仙游人,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汉语修辞学、汉语语用学等研究。
1062021年2月
普设每院学报
化的交流与合作做出积极贡献,还可为中国故事 在国际社会言说与传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可以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文化认同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以文化 感知为前提,以文化体认为基础,以文化接受为 根本。
正因此,来华留学生认同中国文化后,往 往就会有意无意地成为中国文化的义务宣传者,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泰国公主诗琳通于1991年到北京大学进行 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研究。虽然学习时间并不长,但她从此热爱上了中国文化,此后,她著书立 说,向泰国人民介绍中国,为增进中泰两国人民 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3]
无独有偶,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斯塔法•萨法日尼,在北大学习汉语,攻读学位,学成后 担任多年驻华大使。在其担任大使期间,他坚持 在北大教授阿拉伯语课程,为中巴友好交往立下 汗马功劳。[3]
2.可以成为中国形象的坚定维护者
对来华留学生而言,中国是他们的求学目的 地,如何增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的好感?通常一 个人对第二故乡的感情并不亚于第一故乡。来华 留学生对第二故乡的感情又与其对中国文化的认 同度成正比,文化认同度越高,其感情也越深。此时如果有人对其第二故乡恶意造谣或中伤,那 么,他(她)就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其站台、为其辩护。
尼日利亚在华留学生联合会主席乌马尔•阿 布卡巴尔便是这样的人,2020年年初,当得知 一些在华尼
日利亚人团体频繁对媒体谎称“尼 日利亚人在中国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他马上 仗义执言,在本国主流媒体《独立报》上发出 声明予以澄清与谴责,批评撒谎者是“中国政 府的坏客人”。“在中国的尼日利亚学生没有人受 到歧视或骚扰,事实上很多人感谢中国政府所做 的努力,特别是在一些省份封锁期间,我们的保 障很充足。”该声明刊出后,尼日利亚国内几家 主流媒体也都纷纷转载,引起了尼日利亚人民的 广泛关注与反响。[3]在重庆从事音乐剧教育工作 的西班牙青年赫克托•戈麦斯,当他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媒体上散播着各种有关中国的不实 信息时,便在第一时间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打假网 站——FACT-CHECK CHINA(中国事实)[4]。正
是因为有乌马尔•阿布卡巴尔、赫克托•戈麦斯 等广大来华留学生的努力,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 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
3.可以成为中国故事的国际讲述者
“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之一的潘维廉, 于1988年来到了厦门大学学习汉语,又因为认 同中国文化,决定永久居住在中国。几十年来, 他通过书信,不断地向家乡亲友介绍自己在中国 的所见所闻所感,讲述着一个个真实的中国故 事。潘维廉的事迹说明,认同中华文化的来华留 学生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义务宣传员。
(1)拓宽了中国故事国际言说的传播频道
中国故事的国际言说者中主要有两股不同的力量一一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媒体,一是一些西 方政府和西方媒体[5]。这些西方政府和西方媒 体往往出于一己之利歪曲、抹黑中国,误导国际 受众;而中国政府和中国媒体坚持客观真实的传 播原则,但由于多采用宏大叙事与正向言说,因此,在国际受众眼中又有“王婆卖瓜”之嫌。正因如此,傅莹敏锐指出:“应当看到,国际舆 论场是非常多元和多视角的,不同背景的受众接 纳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仅仅靠官方、外交传播 不足以通达所有场合,需要更多人到国际上参与 表达。,’[6]显然,来华留学生就是一支到国际上 “参与表达”、参与讲述中国故事的有生力量。由于来华留学生身份特殊,因此,他们的言说既 不同于西方政府和西方媒体,也有别于中国政府 和中国媒体,而是一支独立的力量。
(2)壮大了中国故事国际言说的传播力量
不可否认,经过中国政府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有较大的提升,但“西强 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至今仍未根本改变[7]。统计资料表明,即使在今天,全球仍有90%以上的信息是由西方输出[8]。在国际舆论场上, 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力量并不宏大。而今,有越 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加人到言说中国故事的队伍 中来,不仅拓展了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渠道,而
第1期陈启庆:促进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战略意义与举措107
且壮大了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力量。
(3)提高了中国故事国际言说的传播效果
不确定度
傅莹认为:“对沟通评判依据是结果,不是 我想讲什么,甚至不是我讲了什么,而是对方听 懂了什么,进而接受了什么。”m可见,衡量中 国故事的国际言说效果,关键在于国际受众是否 听得懂、听得进。对此,来华留学生恰恰有其得 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他们熟悉本国民众的语 言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作为 青年人,他们思维活跃,掌握现代传播技术,了解国际年轻受众的资讯兴趣。正因此,他们的言 说与传播常能深人受众的心灵,从而收到理想的 传播效果。赫克托•戈麦斯深知当代年轻人习惯 “快阅读”,所以,他把打假新闻尽量制作成“短消息”;因为他了解到关注其博客的受众来 自不同的国度,因此,他的报道除了使用西班牙 语外,还同时翻译成英语。他的用心成效明显,浏览量不断上涨,文章的转发量也不断攀升。
与赫克托•戈麦斯类似,就读于北京大学燕 京学堂的日本学生宫崎一騎,因被武汉人民抗击 疫情的举动所感动,产生为武汉做点事的念头。他很快制作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视频,配上日文和英文双语字幕后上传到中外社交媒体 上。宫崎一騎制作的视频消除了国外观众对武汉 的误解,有的观众表示“刷新了对武汉的印象”,有的观众则希望“疫情结束后能到武汉旅游,’。[10]
二、推动来华留学生中国
文化认同的战略举措
来华留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生活习惯、文化习性、价值观念各不相同。推进来华留学生 认同中国文化,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一校 一地之事,而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协同参与、多措 并举的系统工程。
1.树立战略意识,密切上下协同
思想决定行动,认知影响实践。在新时代, 面对滚滚向前的世界发展大势,如果仍然把来华 留学生视为单纯的求知者来看待,这既是认知上 的短视,同时也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来华留学 生这一体既是今天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是壮大明天朋友圈的重要对象。为此,对来华留学生,务必要从统一战线的高度给予重新定位、重新思 考,务必清醒认识这一体对中国文化认同的战 略意义,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组织到统战部 门、从学校到教师,上下协同。
2.明确战略目标,完善课程体系
既然把来华留学生纳人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 新对象,既然中国文化认同是来华留学生知华友 华爱华的前提条件,那么,就应当旗帜鲜明地把 “中国文化认同”作为来华留学生培养目标的新 内容写进培养方案。然而,现行的培养目标中仅 仅强调了“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来华留学 生应当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 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 政策,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 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来华 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
(试行)》)“认识”和 “认同”虽只一字之差,内涵却有天壤之别。“认 识”只是了解与理解,而“认同”则是认可与 接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此同时,要相应 地修订和完善课程体系,构建中国文化认同教育 与专业教育齐头并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3.把握中国文化实质,创新认同教育方法
中国文化异彩纷呈,有传统文化也有现代文化,有主杆文化也有枝叶文化,有精华也有糟 粕。那么,来华留学生究竟应当接受怎样的中国 文化教育呢?对此,习总书记给出了清晰的答 案。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 察时,对在场的留学生说:“要了解中国,就要 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人文思想和发展阶段, 特别是要了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1]习总 书记明确告诫来华留学生既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 文化,又要学习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创新文化。
当然,中国文化认同教育绝不同于中国文化 课程教育。中国文化认同教育更复杂、更漫长、更具艰巨性与挑战性,它贯穿于来华留学生教育 的各个环节,渗透于来华留学生生活的各个方 面。正因如此,教育机构与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 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 教育效果。在继续强化实践教育、体验教育等常
1082021年2月
普设每院学报
规教学方法外,不妨借鉴当下实施的课程思政的 做法,深人挖掘所有课程中的文化元素,在课程 教学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式地渗透文化教育。
4.更新管理理念,巩固校友情谊
有学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高校管理服务 水平相比课程设置和师生互动对留学生中国评价 的影响更显著。”并进而认为:“无论是从提升 教学效果的目的,还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来促进中 国形象的提升,改善当前高校针对留学生体的 管理服务水平都显得迫在眉睫。,’[12]这一研究结 果说明,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服务水平已经难以满 足当代来华留学生的现实需求,已然成为制约他 们对中国文化认同的一个主要短板。为了切实提 升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度,就必须及时更 新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水平。比如,在学习生活 上多提供一些有温度、人性化的服务。
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与服务,既体现在其求 学期间,还应延伸到其学成之后。应及时建立来 华留学生通讯录、q q、等,设立来华留学生海外联合会等组织机构,定期或 不定期组织来华留学生联谊会,以此进一步夯实 彼此之间的情感,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以期把 来华留学生真正转化为统一战线的力量。
三、结语
新时代,面对国际发展新趋势,来华留学生 这一新兴体已不再是单一的教育对象,它同时 也是统一战线的新资源。一旦他们认同并接受了 中国文化,便能在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维护中 国形象和说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来 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 义。要把中国文化认同教育明确纳人来华留学生 人才培养计划中,构建中国文化认同教育与专业 教育齐头并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有效促进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务必要有高度的战略 意识,认真研究、多措并举地加以推动与实施。
参考文献:
[1]山东教育网.教育数据:2019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
远程会诊
据发布[EB/OL]. (2020-02-28) [2020 - 07-10].
http:#/gnj5r/14176.html.
[2]陈莉.文化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
内在动力[J].山东社会科学,2020(7):56-61. [3]张林华.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J].外
国留学生工作研究,2019(3):5.
[3]姜宣.尼曰利亚在华留学生挺中国:许多尼曰利亚
人正在妖魔化中国政府[N].环球时报,2020- 06-
10(2).
[4]周雨,赵健.西班牙青年赫克托.戈麦斯:我为中
国“辟谣”[EB/OL].(2020-06-10)[2020-08-19].
http: #world.people/n1/2020/0610/c1002 -
毛宣国
31742111.html.
[5]陈启庆.从言语行为的角度看中国故事的国际言说
策略[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9(2):188-193. [6]傅莹.新冠肺炎后的中美关系[N].中国新闻周刊,
2020-06-22(1).
[7]何建华.“西强我弱”国际话语格局怎样改变[N].
腔静脉解放曰报,2017-02-14(3).
[8]周银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国际
话语权重塑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18(2):22-30.
[9]傅莹.看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112.
[10]赵晓霞.“我们有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N].人
民曰报(海外版),2020-04-25(2).
[11]隋月英,孔亭.形势与政策专题教程(2018下)
[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8:147. [12]韩瑞霞.外国留学生中国认同研究—基于对中
国十所高校留学生的调查[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5) :103-107.
[责任编辑杨聪华]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26: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387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文化   留学生   来华   国际   认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