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训诂学复习资料

训诂学复习资料
填空题
*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研究。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
*  明末训诂的进展主要有: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朱谋玮《骈雅》、方以
智《通雅》、陈士元《俚言解》、张存绅《雅俗稽言》、李实《蜀语》、黄生《字诂》和《义府》。
*  朱谋玮《骈雅》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
*  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
*  十种小学根柢书包括:《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  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曰语根,三曰界说。
*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  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胡相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论》。
*  为近代训诂学的独立及其科学化做出过贡献的学者有:沈兼士、何仲英、杨树达。
*  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
*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
*  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音义类。
法治论坛
*  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解释词义、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
*  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
*  十种根柢书中,属于义书的有:《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广雅》;属于形书的有:《说文》、《玉篇》、《类篇》;属于音书的有:《广韵》、《集韵》。
*  训诂纂集专书的类型有:集合贮存型、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
*  考证的步骤一般是:提出考证对象、考求材料证据、论证。
*  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发疑、取证、释理。
*  考证的类型分为:证实类和反驳类。
*  证实类,对未有结论的问题证明其结论;对已有的结论考察核实。
*  证实类考证多因语义不明、证据不足、论证不详而发疑。
自然之道教学实录*  反驳类,对已有的结论提出异议,以证据推翻之;同时提出新的证据而易以新的结论。
*  反驳类考证多因原来的解释没有看到较充分或较全面的证据、虽有证据而对证据不能正确理解、违背语言规律、违背注例、违背事理而发疑。
中长波辐射器
*  词存在的两种状态: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
*  贮存状态的词义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体现在历代编纂的辞书中,每个
词的意义大多是多项的。
*  使用状态的词义即个人言语中的具体意义,意义是固定的,多体现在随文释义的材料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单项的。不但有具体涵义和规定所指,还可能带有说、写者个人经验和感情彩。
*  随文释义的任务:确定义项、明确指向、陈述具体义值。
*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形训、声训、义训。
*  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
*  只有本义才能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
*  只有笔意才可以以形索义。
*  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
*  语源分为系源和推源两类。
*  判断一个训诂好坏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  注释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从语言文字、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进行验证。
*  当今社会,训诂学至少可以应用于文言教学、辞书编纂、古籍整理三大领域。
名词解释
*  异言
    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
*  道形貌
    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  注释工作
    用现代易知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注释工作通常是随文释义的。
*  纂集工作
    一种有目的的字、词、义的类聚工作;一是为了集中使用某些材料而编纂;二是集中某些材料之外,还要通过编纂来证实某种理论。
*  考证工作
    考释和证明的合称。考释是指出已经作出的训释的原始依据;证明是提出有力的证据。
*  训诂原理
    从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中总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
*  训诂
    用语言来解释语言的工作与材料。
*  训诂学
    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再度注释
    所谓再度注释,指的是针对汉代的经注,再作进一步的解释。
*  《史记三家注》
    在南朝宋徐广《史记音义》的基础上,裴骃作了《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作《史记索隐》,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后人将三书合刊,称为《史记三家注》。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
*  朱熹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值得称道的经学训诂大家。以《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影响最大。朱熹十分注重字句本身的训诂,他主张以训诂说经,强调前人的注疏不可废废弃,同时他的训诂简洁明了,可读性强。
*  顾炎武
    开清代朴学风气之先、奠定清代学术基础的卓越学者。他崇尚汉学的求实,反对宋明理学的空虚,治学提倡实事求是,重博征、贵创新、求致用,开启了优良的治学风气。他将考据学与经学、文学结合起来,通过正文字、审音声、明训诂来研究经史。同时,他特别重视古音学,主张以古音求古义。他的著作有:《日知录》《音学五书》《韵补正》等。
*  乾嘉学派
    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义理。乾嘉学派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代表人物有:戴震、段玉裁、王念孙。
*  戴震
    清代皖派的开山祖师,段玉裁、王念孙的老师。认为学术有义理、文章、考核三类,主
力学
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义理。将文字、音韵、训诂三者结合起来,提出了从文献语言出发,形、音、义互求的训诂方法,影响和支配着以后的整个考据学界,奠定了语言文字学的基础。他的著作有:《方言疏证》《孟子字义疏证》等。
*  段玉裁
    段玉裁是清代戴震的学生,其《说文解字注》文学最高成就,形、音、义互证,相得益彰。他定古韵十七部,使审音、考字、训义互为发明。完善了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一套术语,揭示了一字数义的原因。创立了“统语”与“析言”之别,将训诂中的同源字与假借字和注音字区别开来,并有意识地联系同源字,从同源系列中考求词义。他的著作有:《六书音匀表》《诗经小学》《周礼汉读考》等。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4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381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训诂   训诂学   语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