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韵》古文中的通假字

品位・经典语言文字
试论《广韵》古文中的通假
O曹思祺张学城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本文以《广韵》所辑录的古文为研究对象,比照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兼择选其他文献中注明通假的情况,探讨与本字构成通假关系的《广韵》古文,共梳理出21例通假字o文章根据本字和借字的音韵情况进行分类,旨在通过举例分析构成通假的条件,明确字际关系,为《广韵》古文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韵》;古文;通假字
一、《广韵》古文概述
(一)《广韵》简介
《广韵》是北宋时陈彭年、丘雍等人奉诏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分206韵,较陆
法言《切韵》增多13韵。全书共收录26194个字,比《切韵》多出一倍有余。其编纂体例首先以四声为纲,分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五卷,再把同韵字类聚为206韵目。韵下先释义,后注音,标明同音字的数量。
《广韵》历来被奉为研究汉字音韵的重要材料,其不仅将同韵字归在一起,而且进一步把同音字归在一起,注明反切读音。清人潘耒在《重刊古本广韵序》中说:“此书之作不专为韵也。取《说文》《字林》《玉篇》所有之字而毕载之,且增益其所未备,厘正其字体,欲使学者一览而声音、文字包举无遗。”《广韵》收字范围广,兼收正字、俗字、古文等文字资料,列出异体,辨析正俗,并对每个字的字义做解释,有的还引经据典,解释详细,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广韵》既是一部韵书,又是一部字书,也是一部类书。
(二)“古文”定义
古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东汉以来,许多学者认为古文就是孔子壁中书。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提出:“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孔子书六经以古文者,以壁中经知之。”承袭了这一观点。然而,此种说法遭到沈兼士等学者的反驳,沈兼士对于古文的认识则不仅仅是孔壁中书,还包括鼎彝其铭,指甲骨文至小篆的古文字。
就许慎所处的时代,所见到材料的确并不止于孔壁。王国维在《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中指sent协议
出:“六艺之书行于齐鲁,爰及赵魏,而罕流布于秦,其书皆以东方文字书之。汉人以其用以书六艺,谓之古文。而秦人所罢之文与所焚之书,皆此种文字,是六国文字即古文也。”民国初年,学者们进一步指出战国时代秦国文字与东方六国不同。从狭义来看,“古文”应专指战国时东方六国通行的文字,但宋人还未有此认识,只是依据当时的文献材料进行辑录。
(三)《广韵》古文研究与收录的体例
对于《广韵》这部书,从文字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历来不多,“古文”方面更是缺乏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仅有郭晓敏《〈广韵〉古文疏证》、楼兰《〈广韵〉“古文”术语考究》,两篇文章均对于《广韵》一书中的古文现象进行了梳理分析,郭晓敏
【作者简介】曹思祺,南通大学文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师范)。
张学城,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古文字学。
67
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疏证,但对出于《说文解字》以外的古文并未系统考究收字来源。此外,对于字际关系的判定并不全面,相关研究甚少。
《广韵》中古文大约是229例(包括重出的6例情况在内)["。这部在北宋真宗时期官修的韵书兼收前人研究成果,尤其是古文大部分来自的是许慎《说文解字》中的古文,也包括《说文解字》中的或体、籀文等,还有一部分宜接来源于《说文解字》之外古文典籍或者传抄古文。
《广韵》古文的体例一般是“某,古文”,共计出现188次。此外还有“古文作某”“古文某”“古文某字”“某某,并古文”“古作某”“古某字”等。
二、《广韵》古文通假情况
《广韵》中古文浩繁,收录的古文大多为与本字音义皆同,而书写形体不同的异体字,异体之外本字与古文互为通假的,有21例,只是约占9.2%。《广韵》古文中通假字大部分为同音通假,即同音与双声叠韵。在近音通假中,几乎都是声近韵同的情况,可能相比于声母,古人使用通假字的时候以韵相同为主要的依据。
(一)同音通假
同音通假即声韵皆同,有14例。
1.同音,3例
《广韵》古文本字类型上平声卷真韵嗽(真部定纽)陳(真部定纽)同音上声卷皓韵
细胞自噬
去声卷号韵
X幽部从纽)造(幽部从纽)同音下平声卷唐韵嚎(阳部定纽)唐(阳部定纽)同音举例分析:
艄——造(上声卷皓韵)
艄:赠舟,以舟为桥。《说文解字》云:“古文造。”
(“造”的古文,造:造作。又七到切。)
按:励(西周晚期•颂鼎)、腊(春秋晚期•郑大司马戈)、黑(说文古文)均从舟,是古文所本。
艄(幽部从纽)读为造(幽部从纽),古音同。
《说文解字•走部》:“怨,就也,从走告声。谭长说造上士也。七到切。舞古文造。”《说文解字》以“船”为造的古文。赠者,谓并舟成梁,后引申为凡成就之言。《尔雅•释水》:“天子造舟,诸侯维舟。”陆氏云:《广雅》作“皓”。或认为金文励从舟、从宀,是会赠造船房之意,其从“舟”者亦为义符,表示“造舟”,与“造”之“制作”义有关。古文(緩申鼎、家敌之造戟)、篆文(说文•走部)均从走、告声,隶变作造。《正字通》言:后人因造舟加舟从告作艄,赠非古文,说文古造字作艄,误。徐曰天子赠舟,今通作造,未详。船,本作造,赠为俗增也。
陽—
—唐(下平声卷•唐韵)
陽、鉄:并古文
(“唐”的古文。唐:《说文解字》曰:“大言也。”又州,春秋时楚地,战国时属晋,后入于韩,秦属南阳郡,后魏为淮州,隋为显州,贞观改为唐州,因唐城山为名,即高凤隐所。亦姓,唐尧之后,子孙氏焉,出晋昌、北海、鲁国三望。徒郎切。四十。)
按:甲骨文字作氛甲2924)、勲甲1556),金文作|(唐子且乙爵)。战国齐玺彙作暗,应是古文所呆。
陽(阳部定纽)读为唐(阳部定纽),古音同。
王辉认为《玺汇》中“陽工师餘”四字可以看出:“殆中原物,春秋战国间楚、鲁、燕、周、晋均有唐地,此玺从文字风格看,疑为周地之唐o”曹锦炎《古玺通论》说腸即鲁邑唐叫
《说文解字•口部》:“唐,大言也。从口,庚声。腸,古文唐,从口、昜。”《段注》:“古文唐。从口昜。亦形声。”庚古音读如冈,属阳部,与昜声同部相近。《正字通》:古文唐,说文篆作陽。王国维
《哉寿堂所藏甲骨文字考释》中说:“夫夏桀之时有汤无唐,则唐必汤之本字。后转作陽,复转作汤。”此说“唐”借为“成汤”之名。因此,我们认为“腸”应为“唐”的通假字。
2.双声叠韵,11例
《广韵》古文本字类型上宮卷旨韵枕(幽部见纽)豊.(幽部见纽)双声叠韵上声卷皓韵玫(幽部溪纽)考(幽部溪纽)双声叠韵入声卷德韵惠(职部端纽)德(职部端纽)双声叠韵入声卷屋韵
童(觉部端纽“厳”)
(从土与从支同)
築(觉部端纽)双声叠韵上平声卷脂韵戶(脂部喻纽)夷(脂部喻纽)双声叠韵上声卷脂韵
去声卷至韵
瞋(牴)(脂部禅纽)視(脂部禅纽)双声叠韵下平声卷戈韵歛.(歌部匣纽)和(歌部匣纽)双声叠韵上平声卷文韵云(文部匣纽)雲(文廂匣纽)双声叠韵下平宾卷先韵取(真部匣纽)賢(真部匣纽)双声叠韵上平声卷真韵窥(真部清纽)親(真部清纽)双声叠韵下平声卷仙韵辛(元部溪纽)愆(元部溪纽)双声叠韵竹镂舟蛾
68
举例分析:
惠—
—德(入声卷德韵)
息:古文
(“德”的古文,德:德行。又惠也,升也,福也。亦州名,秦为齐郡地,汉为平原郡,武德初为德州,因安德县以名之。多则切。九。)
按:甲骨文作齊甲2304、柳哉39.7,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卷二认为从彳从宜。金文有作席集成2812(师望鼎)、创集成2661(德方鼎)、备集成4615(叔家父筈),于声符“直”下增加“心”形而成“息”。
惠(职部端纽)——德(职部端纽),古音双声叠韵。
雷击风险评估《尚书•尧典》:“否德忝帝位。”《史记•五帝本纪》:“否德”作“鄙息”。《说文解字•彳部》:“德,升也。从彳□声。”《正字通》:“说文德汎训升,六书统训德升进,失德本义。”又《说文•心部》:“息,
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宜,从心。”《段注》:“俗字假德为之。”“《洪范》三德,一曰正直。直亦声。”汤可敬认为古无舌上音,直(澄母),上古读同“特”(定母),与“得”(端母)声相近。故许以“得”释“息”,用的是声训。《说文》将“息德”分为两字。“德”字声符“□”是“息”的古文。《玉篇•心部》“惠,今通用德。”
(二)近音通假
经比对,《广韵》古文中不存在与本字声同韵近的通假情况,故省略,分为声近韵同和声韵皆近两类,有4例。
红的种子1.声近韵同,3例
《广韵》古文本字类型
下平声卷豪韵咎(幽部纽)皋(幽部见纽)叠韵,见旁纽去声卷泰韵太(月部定纽)泰(月部透纽)叠韵,定透旁纽上平声卷魂韵《(丈部穿纽)坤(文部溪纽)叠韵举例分析:
«<—
—坤(上平声卷•魂韵)
《:古文。
(“坤”的古文,坤:乾坤。苦昆切。七。)
按:《广韵》所作为“<«(川)”字,而非坤古字点。古文与本字叠韵。《隶辨》:“易(经)坤卦,《释文》云:坤本亦作<《,<«今字也。《六经正误》云:《字三画作六段,象小成坤卦,寂,古坤字,陆氏以为今字,误矣。”《隶辨》以《六经正误》驳斥陆德明《经典释文》,但是王引之《经义述闻周易上》<«下云:“乾坤字正当作坤,其作《〈者,乃是借用川字……浅学不知,乃谓其象坤卦之画,且谓当六段书之。夫坤之外,尚有七卦,卦皆有画,岂尝象之以为震巽离坎等字乎,甚矣其鑿也。”王引之认为“«<”字并不是“坤”字异体,也并非像六段之形,而是“坤”“川”为通假。又《干禄字书》:“<«坤竝上通下正。”《隶释》一七《益州太守无名碑》:“失明哲兮入川户。”洪适释:“川即坤字。”
2.声韵皆近,1例
《广韵》古文本字类型
上平声卷山韵籍(之部晓纽)艱(文部见纽)
之文通转,
见晓旁纽M——艱(上平声卷山韵)
藕:古文。
(“艰”的古文,艰:艰难)
按:《广韵》从蠶(说文籀文),甲骨文薜(合集24162)字形应是说文籀文所本。《说文解字•堇部》:“竊,籀文艰从喜。”《段注》:“必有喜悦之心。而后不畏其艰。而后无不治也。故从喜。此字见周礼。”《说文解字•堇部》:“觀,土难治也。从勲堇)、艮声。”或许有误,已有学者指出艱、殖均以“堇”为声符,《说文解字》:“款,卒喜也。”卜辞读如购,即古文艱字。《汉书•异性诸侯王表》:“以德若彼,用力如此,其籍难也。”此处“黯”即是艱难之“艱”。王辉指出,“殷墟二期卜辞亦有籍即艱字。”《甲骨文字典》以“飲”“殖”“11(輛)”为一字。
上古音“艱”及其声符“艮”都属文部见纽,“堇”属文部纽,三字韵部相同,声母都属牙音,音近可通。唐兰《殷墟文字记》:近人杨树达氏谓之部与谆部可对转,亦举“藕”从“喜”为证。按谐声之变例与对转,大抵韵变而声不变,而“喜”音与“艱”较远,故若可疑。然若古文字“艱”字之从“壹”声,则丝毫无可疑也。“壹”即“鼓”之本字,卜辞既有明证,“艱”与“鼓”一声之转耳叭
上述为见于《古文字通假字典》的通假字,考证过程补充了一些其他传世材料。
69
(三)其他
不见于《古文字通假字典》,但是可以归为通假字的,有3例。
娩—
—萬(去声卷愿韵)
按:古音属于元部明纽。《龙龛手监》记载“娩,媚也,又音问。生也,又芳萬反,號也,又音萬,姓也,亦古萬字。”
疋—
—雅(上声卷马韵)
按:《集韵考正》曰:“疋,注说文古诗大疋字通作雅。”
虑---伏(入声卷屋韵)
按:上古帝王名号'伏羲',或写作'虑羲’’虑戏《汉书•叙传》:“虑羲画卦。”颜师古注:“虑读与伏同。”
三、通假的意义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彝铭与文字》云:“古人之用字,有用其形即用其义者;亦有如今人之写别字,用其形不用其义,而但取其音者o如用其形即用其义,则字识而文可通。如用其形不用其义而但借用其音,则虽识其字而文不可通如故也,于是通读尚焉。”通假多发端于先秦,后代相沿成习。借字、本字先秦古音相同,也有的只是古音相近,古音相近是指声纽或韵部细微差异。在分析音近代用通假字的时候,可以发现在声纽上表现为旁纽,韵部上表现为对转、旁转、旁对转等音转情况。通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汉字能指和所指的任意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形声字的大量出现⑷。这给相关研究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研究通假字不仅对于传世古文献材料的校勘大有助益,也可以真实地反映上古语音原貌,为上古音研究提供新资料。正如钱大昕“古无轻唇音”之论,文献中的通假便能证明其说为不刊之论。文字研究根据文字形体分析其义,但是不用本字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通假改读本字之后才可以正确理解文意。而判定通假时应从多个方面进行考察,文献例证可以提供比较可靠的证明。于省吾就主张讨论通假问题时要“律例兼备”,所下判断才能令人信服[役
【参考丈献】
[1]陈彭年,丘雍•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刘洪涛.《说文》“艰”字籀文“难”字古文考[J].励耘语言学刊,2016(01).
[4]王兆鹏•上古韵部小类次序研究一以出土古文字通假例为依据[J].古汉语研究,2021(01).阈值电压
⑸林淒•古文字研究简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
社,1986.
70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1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2381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通假   叠韵   文字   学者   情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